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2013-05-14 13:03高建民
卷宗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才观人才资源人才队伍

高建民

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增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涵。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人人都可以成才”,是科学人才观的又一重要内涵。什么是人才?人才就是品德高尚、掌握知识、能力较强和业绩突出的人。以此来衡量,就不能唯学历、不能唯职称、不能唯资历、不唯能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关键看这个人实绩如何”。要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使各类人才都有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都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和舞台。要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从而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知识与人才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支点。人才作为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传播者、使用者,正在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人才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各企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适应经济不断发展、应对人才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需要。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继续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也为人的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只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才能切实采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才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才能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潜能和价值,从而实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以“四不唯”人才观为导向,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却不是人才资源大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确立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观念,与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建设、尊重人才的浓郁风气,努力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各类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从而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是人人都应懂的道理。然而,对人才的内涵与外延,长期以来,一些人并不十分清楚。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树立有较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和有丰富实践经验与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都是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四不唯”人才观是科学人才观,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就必须确立这一人才观。

三、抓住机遇,加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从全局看,我国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有待完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目前我国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从当今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适宜的观念,自觉地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四不唯”人才观为我们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四不唯”人才观,是识人标准、选人视野、用人价值的重大创新。人口众多,人才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关键在于要形成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为个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人人都可以成才,这是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每个人的发展创造了辽阔天地。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比起过去,目前我国人才对象的覆盖范围更宽,人才的分布领域更广,人才的流动更加频繁。与从前在人才问题上各种不和时宜的观念相比,如今判断人才的标准更加明确规范,接纳人才的社会包容度日渐扩大。人们对于什么是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吸引人才、怎样用好人才等,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不再以学历、职称、资历、身份等标准论人才,而是主要讲求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是人才,必定有施展的舞台;是骏马,必定有驰骋的疆场。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和才能,每个人的长处和才能都是有用的,正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的长处和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施展和发挥而不被埋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才会生机勃发。

四、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以科学的人才观,与时俱进地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不断扩大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协调发展。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科技的发明创造者,是先进科技的运用者和传播者。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才就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特殊要素。人才不仅是再生型资源、可持续资源,而且是资本性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中,人才是一种无法估量的资本,一种能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效益的资本。人才作为资源进行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只有依靠人才智力因素的创新与变革,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有计划的人才资源开发,把人的智慧能力作为一种巨大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才能达到科技进步和经济腾飞。

猜你喜欢
人才观人才资源人才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龚自珍的人才观
以多元人才观为引导,深化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开发“五老”人才资源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