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中国要有自己的经典原创歌剧

2013-05-15 07:47周小燕
检察风云 2013年12期
关键词:声部歌剧检察

法兰西共和国将军级荣誉军团勋章获得者、全国50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当代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她70岁后创办周小燕歌剧中心,80岁后办起国际歌剧大师班,90岁后还梦想再多培养几个德艺双馨的学生,推出中国自己的原创歌剧。韩正市长在她90华诞写来贺信:“50多年来,您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在舞台上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声乐节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上海人民为此而骄傲。”

《检察风云》:今年3月16日在上海文化广场首演的歌剧《燕子之歌》,展现了您跨度80年的艺术人生。演出结束时,您感慨地说“我是幸福的。”能谈谈您当时的感受吗?

周小燕:我的幸福感,并不在于这部歌剧演绎了我的艺术人生。魏松出任上海歌剧院院长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推出了这部反映中国教育战线知识分子爱国敬业精神的原创歌剧。这是一部声部齐全的原创剧。

我们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歌剧,如《江姐》等,都是女声部发挥得多。也许当时女高音比较强,男声部较缺,因此当时都以女高音为主。现在我们已经培养出了各个声部的演员。一个歌剧,既有民族色彩,声部又齐全,各个声部的演员都有发挥的余地。这部歌剧就比较完善了。20年前创办周小燕歌剧中心,我就呼吁要有这部原创歌剧。这个梦想,魏松替我实现了,我能不由衷地感到幸福吗?

《检察风云》:是的,原创歌剧的出现,令歌剧不仅仅是“高级的娱乐享受”,更使观众获得通过多声部的对比和辨析才能获得的幸福感。当年在您20岁和30岁的时候,在您学业和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两次舍弃了现成的发展机会,为什么呢?

周小燕:20岁的时候,我考入国立上海音专只学了两年。“813”事变日本人侵占上海。父亲对我说:“不能为了学习,去做日本人的顺民。”这样,我就留在当时中国的抗日中心武汉,投入轰轰烈烈的抗日宣传运动。那时我是唯一从上海学声乐回去的,一些抗战名歌都给我唱,《长城谣》也成了我的首唱曲目,很快在武汉传开,又传遍全国。

《检察风云》:1947年10月,留学欧洲九年的您参加了捷克第一次“布拉格之春”音乐会,获得了“中国之莺”的称誉,为什么您没有继续在欧洲发展呢?

周小燕:我想起当年父亲送我到巴黎留学时的谆谆教诲:“要记住,你是中国人,学成后回来,为自己的国家效劳。国家需要你们。”

是父亲的叮嘱召唤我回来,但回来后究竟怎样为国家效劳?当时我还不清楚。真正为人民而歌唱的思想,还是在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文代会,听了毛主席现场讲话:“你们都是人民需要的人,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你们对于革命有好处,对于人民有好处,因为人民需要你们……”周恩来总理亲笔为我题词:“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郭沫若给我题词:“为人民服务”;茅盾给我题词:“为人民服务者,拜人民为老师”;田汉给我题词:“唱出人民的声音”。当时我想,怎么这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不约而同都强调了人民?由此,我悟到了肩负的使命——要为人民而歌唱,这是我终生努力的方向。

本期客座总编辑:周小燕:著名声乐教育家,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检察风云》:您认为一个艺术家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担当怎样的责任?

周小燕:一个艺术家应当是德艺兼备的,首先是德。与我一起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的一批老艺术家,他们为革命奉献了各自的才华。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人民一边的,他们是人民需要的人。虽然他们现在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的艺术作品和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是中国文艺界的骄傲;如今新一代的艺术家,能够为人民的事业而创作,为繁荣发展中国的文化而努力。他们的作品是与时俱进的,他们也是中国文艺界的骄傲。

艺术为人民服务是永恒宗旨,这个永恒的生命力来自与时俱进地赋予艺术的时代特征。在这方面,我想一个艺术家应该做好三个结合。

第一,艺术和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方法;二是能够表现现代技术的时代特征。解决好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艺术家的现实责任。

第二:艺术高精专和人格真善美相结合。艺术家不仅具有个人艺术魅力,也是社会形象的代表,艺术家的道德精神和风范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成功的艺术家被称为“明星”,明星不单是艺术形象的展现者,更是人格、人品的代言人。艺术家是一个舞台形象,艺术家的一言一行,台下的观众往往会无意识地跟着模仿,无形中就起了一个导向作用。因此,一个艺术家还应当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这是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历史责任。

第三,中国艺术和外国艺术相结合。艺术是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积极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国的创作和实践,也应该吸收引进外国艺术的精华。走出去,引进来,走中国艺术民族化和国际化的通路。

艺术家要有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一个戏,不是一个演员就能完成的,一定要有各方面的相互支持,要有凝聚力,借助团队的努力。人家以为周小燕是个强人,其实我有个团队在帮助我,演员,导演,工作人员齐心协力,这次《燕子之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排演,就是团队力量的体现。

《检察风云》:2011年9月,您获得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颁奖时,李长春对您说:“党和人民感谢你。”能谈谈您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吗?

周小燕:这是我所获得的奖项中最光荣的一个。演员只成就了自己,而教师则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一代代传下去。

我培养的学生,必须真正热爱艺术,为艺术不懈奋斗和吃苦耐劳。一个学生,如果仅仅是冲着夺大奖来的,我确实不感兴趣。现在强调求真务实,我很赞同。艺术的真善美,主要就在于真,真诚,真心,真实。我教育学生,一个歌唱家,不论站在什么样的舞台上,都要发自内心地把歌曲的内涵传递给观众,情感要真实,表演要朴实。只有真实、朴实,才会感动人。在我的诸多在国际舞台上获大奖的优秀学生中,几乎都是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的工农兵出身,然而他们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淳朴实在和吃苦耐劳精神,最终成就了他们的艺术追求。

我曾经对廖昌永说过,一个演唱家肩上的责任很重。一首好歌,给一个不怎么样的演员唱,也许这首歌就成了不怎么样的歌了。作为一个演唱家,你还要进行二度创作,对创作者负责任,对花了钱的观众负责任,而你自己,花了十几年的心血学习,是否应当对自己负责任呢?

真正的艺术只能靠勤学苦练和时间积累。有人问我,能否再培养一个像廖昌永这样的人才?我说我不能回答。我认为,廖昌永也好,张建一也好,都不是我一个人培养的,还有很多其他的老师在他们身上出过力,另外还要靠他自身的努力,所以应该说是靠团队的力量。

个人演出也好,集体搞个戏也好,都要有质量。有质量的作品才会有社会效益,才能提高文化的软实力。否则,你宣传得再好,没有质量,观众不爱看。只有群众喜欢,爱听爱看,对素质提高才有效益。所以,我强调要出精品,要尽量完美。

《检察风云》:您现在每天还要教学生,上午下午都排满了,百忙之中还挤出时间去参加所在居住区的“徐汇区文化艺术节”和“徐家汇公园广场星期音乐会”活动,有这个必要吗?

周小燕:参加社区文艺活动,对我是一个熟悉社会,了解群众的机会,这首歌群众是否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是我的问题还是歌曲的内容?对我搞文艺也有帮助。社区请著名演员去参加示范演出,是一种文化普及工作,是示范,也是引导。

在我来说,尽量在有生之年,再争取多培养几个人民喜欢的歌唱家,能为国家文化建设出力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在我的岗位上,尽我的力量,这也是我——一个共产党员,一个老艺术工作者,对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时代的责任。

时下戏剧舞台上,历史剧古装戏比较多。我认为,歌剧是个新的形式,应该表现现实生活,演员容易体会,观众也容易感受。我还有一个夙愿,争取打造一部原创的,能为中国人喜爱的,并且能够立足于世界歌剧之林的中国歌剧,打算将1947年昆仑影业公司拍摄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成歌剧,对这部“中国式经典”进行诠释与再创作:片中男主角张忠良本来是一个爱国的,且很有前途青年,却经不起财色权的诱惑而堕落了,深刻反映他人生的轨迹,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个人物的命运,对历史、现实与人性的深度发掘,以及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解读,希望会有警世作用。我衷心希望,这部中国人自己创作的原创歌剧能在国际舞台打响,这是我多年的心愿。

猜你喜欢
声部歌剧检察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走进歌剧厅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