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的“神曲教母”之路

2013-05-15 05:56黄中柱
赢未来 2013年2期
关键词:法海神曲琳娜

黄中柱

从《忐忑》到《丢丢铜》再到《法海你不懂爱》,龚琳娜几乎成了国内外最活跃的“神曲专业户”,差不多每年都有新作推出。这些“神曲”成就了龚琳娜的名声,但同时也让她不得不面对毁誉参半的评价。从“神曲”中走出来的,是一个霸气、搞怪的龚琳娜,至于另一个迷恋于古诗词、陶醉在欢快民歌里的龚琳娜,却鲜有人注意。

龚琳娜大概不曾想到,《法海你不懂爱》一曲在引起舆论骚动外,竟然还惹怒了佛教弟子。

1月16日,青海省北海禅院的明贤法师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题为《一位僧人眼中的<法海你不懂爱>》的护法檄文,声称该曲是对佛教祖师法海的侮辱,并要求歌者道歉。一时间,“挺龚派”和“倒龚派”势成水火,情形犹如传说中白素贞与法海的对峙一般。

为化解矛盾,龚琳娜在21日发微博表示:此曲是老锣为蛇年而作,取自神话故事《白蛇传》,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没有关系。被问及歌曲的创作意图时,龚琳娜这样说:“这首歌只是表达我们对真爱的看法,我们希望鼓励大家用幽默的方式大胆说出自己对爱情的期待。”

类似的质疑和不理解,《忐忑》之后的龚琳娜早已习惯,也毫不介意。她更愿意通过这些争议去改进自己的表演,也乐于看到作品在大众的惊人创造力下被拓展和演绎。“如果说有什么在意的话,我和老锣都更重视音乐的质量。”龚琳娜说。

在1月12日的央视《开讲啦》节目中,主持人撒贝宁抛出一个问题:“如果《忐忑》没有火,你能占领多大舞台?”

“过去我曾想过,我这一辈子的歌声,大家都不会听到。”龚琳娜坦陈,是《忐忑》为她打开了回归中国舞台的大门,让她有机会被大家重新认识。她承认,这首意外走红的歌曲是她演艺生涯中“很重要的代表作”。

谈及对《忐忑》的印象,很多听众都会惊讶于其复杂多变的旋律,迫切想知道乐曲是在什么情境下被创作出来的。龚琳娜笑说,这只不过是她丈夫老锣为挑战她演唱技巧所做的小游戏。2005年,彼时身在德国的龚琳娜要准备一场90分钟的演唱会。“演唱会需要高潮,老锣希望我能给观众带来震撼的感觉。”老锣深知龚琳娜是民歌好手,高音低音都游刃有余,于是在编曲时特意设置了不同梯度的音阶以让她发挥;不仅如此,老锣还加快了乐曲的节奏,希望增加它的灵活性。

经由龚琳娜的夸张演绎,《忐忑》独特的音乐表现力迅速迷倒了大批听众,甚至还引来明星们的推崇:天后王菲在微博上对该段表演进行细致分析,而港星杜汶泽则先后上传视频和在电影中向“神曲”致敬,梁静茹、水木年华等歌手也不断推出模仿片段。

《忐忑》带来的,不仅是网络上的狂欢。成名后,龚琳娜多了几重身份:她是各大音乐颁奖典礼的座上宾,华语金曲奖、中国金唱片奖等都对她投以嘉许状;她也成了许多电影人的好友,黄百呜、陈凯歌等纷纷邀请她出演新片或担任首映礼表演嘉宾;她还担任起导师的职责,既要给超女们指导演唱技巧,又要到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音乐历程;甚至于,在国内各种演出不断的情况下,她还要远赴英国伦敦,在奥运期间担任中国音乐的“宣传大使”……

频繁的表演虽然很累,但每一次上台,龚琳娜都坚持要有现场配乐,要真人演唱。“只有真实的音乐才有现场感染力,我得对得起那些支持我的听众。”她说。

这样的坚持源于她对假唱的反感。大学毕业后,龚琳娜曾在让人艳羡的中央民族乐团工作,也曾获得文化部“民歌状元”称号和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银奖。然而,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是扯线木偶一样的生活,在导演的安排下,她穿上细细的高踉鞋、化着厚厚的妆容,唱着歌颂美好、歌颂明天的赞歌。

龚琳娜还记得,某次到某城市表演,她拿着麦克风徐徐走到台前,正要开口却忘词了,因为那是一首新歌,刚在前一天才录制好。面对着上万名听众,她只能堆着笑容、摆出优美的动作,配合着音乐做“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嘴型。“每个观众的眼睛就像一把剑,深深地刺在我的心上。”龚琳娜回忆说。那次虚伪的表演让她开始反思,扪心自问,她最想要的是真实地为听众表演,希望用自己的声音给人带来快乐和正能量。

这之后,才有了她2002年的“出逃”,有了她与老锣在德国的8年音乐创作之路。

老锣,神曲的幕后推手

“我嫁了一个也像我一样热爱生活热爱农民的汉子……让我永远为你唱起爱情的歌曲!”在博客里,龚琳娜曾写下对丈夫老锣的爱之宣言。正是这个来自德国的可爱音乐人,给她的事业和生活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两人的相识,源于2002年的一场音乐会。

当时的龚琳娜厌倦了晚会的舞台和假唱的日子,内心冲突很大,对自己的前景也十分迷茫。“因为我在我的环境里找不到路,所以很关心有什么别的音乐,偶然听朋友说有这个演出就跑去看了,然后就看到老锣在台上弹着他的巴伐利亚琴。”龚琳娜回忆,“我正好和一个女伴一起去看,女伴是弹古筝的,她觉得巴伐利亚琴的弹奏方式与古筝很像,所以演出结束后就拉着我一起去后台看那把琴,就和老锣认识了。那时候老锣也准备寻找中国的艺术家与他组成乐队,于是彼此互留了电话。”

几天之后,老锣打来电话,邀请她们一起去“玩音乐”。中场休息的时候,龚琳娜听着他的琴声,开始慢慢地即兴附和。“三个多小时,两个人都没有说话,一直是在弹琴唱歌。过去我在舞台上唱歌都是伴奏带,所以是按照死节奏走的,但他弹琴的时候,他的和声会变化,节奏会变化,我要跟着他的琴声走。这第一次非正式的音乐合作,就把我们的心打开了。”

后来,老锣到龚琳娜家做客,龚妈妈很自豪地拿出女儿以前在电视上的录像给他看,结果他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对龚琳娜说:“那都不是你,你最好的声音在于真实,而不是像那种形式一样,是靠做出来的。”他还说要注意艺术里的灵魂,而不要被外形的东西所带走。当时龚琳娜震惊了,她这才发现原来老锣是一个很敏锐的艺术家。

老锣对音乐的独特想法让龚琳娜为之折服,她决定放下中国的“包袱”,跟老锣到欧洲探寻更真实的表演方式。初到德国,龚琳娜的歌声无人赏识,就连自由奔放的老外也觉得她很做作。斯洛文尼亚的音乐节上,龚琳娜和她的4人团队在台上表演,而台下只有9个观众。

老锣开导她,“你站在舞台上唱歌,一次可能就面对一千个人,所以你一定要意识到你给他们的音乐,会给他们带来什么?”老锣也帮助她训练如何自然地表达,在为龚琳娜创作的音乐中,他特别重视中国的韵味在旋律中的体现。

老锣对中国的汉族音乐很感兴趣。在老锣看来,好多中国人都认为少数民族音乐是很有内容、很有生命力的,可对本身的汉族音乐没有自信。但实际上,他做过研究,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在一起吟诗、弹古琴,都是汉族的,然后像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等也全部是汉族音乐。他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尝试新的创作,把西方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

“在西方音乐中,‘气很重要,它代表一种过程,但中国音乐重要的是‘韵,‘韵代表过程。所以我的旋律一方面要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同时也要有一种‘气的过程,它们会一直发展,发展到一个高潮会打开,然后才结束。”

渐渐地,龚琳娜改掉了以往模式化的唱腔,融入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她的演唱会也慢慢地有了上千观众。2010年,《忐忑》一曲让龚琳娜回归中国,也让她和老锣的音乐开始为人熟知。

龚琳娜的另一面

与其他“神曲”歌者相比,龚琳娜算得上是最活跃的“神曲专业户”,从《忐忑》到《丢丢铜》再到《法海你不懂爱》,差不多每年都有新作推出,吸引眼球无数。“神曲”流行快、传唱度高,对歌者名声的宣扬自然是好事;但与此同时,和“神曲”相呼应的标签如“庸俗”、“耳虫歌”、“难以超越”等也被贴到了龚琳娜身上。从“神曲”中走出来的,是一个霸气、搞怪的龚琳娜。

至于另一个迷恋于古诗词、陶醉在欢快民歌里的龚琳娜,却鲜有人注意。

浏览龚琳娜官网上的演出和获奖年表,可以发现,2009~2012年,《忐忑》在年表上共出现9次,而像《静夜思》、《山中问答》等“非神曲”则只有零星的显示。

如果说“神曲”给龚琳娜带来了幸运,那么“非神曲”则给她带来了自由和欢乐,那是她想要用心耕耘的方向。在《忐忑》之前,老锣就为龚琳娜写了大量与中国古诗词有关的乐曲,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欧阳修的《庭院深深》等。他俩觉得,古诗词里蕴含着许多美好的情韵,若能通过歌唱的方式演绎出来,会更加动人、更易于传播。“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远离这些中国经典文化了,我们希望用新的包装手段去传承中国文化,”龚琳娜说,“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也帮歌德、席勒等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诗歌的影响力。”

对于龚琳娜的古诗词音乐,中国音乐学院李西安教授曾这样评价:“你们见到龚琳娜的《忐忑》只是冰山一角,龚琳娜曾经举办‘弦歌清韵音乐会,古琴配笙,加上琳娜的演绎,非常的典雅,唱得观众非常感动。”

除了在宣扬中国古诗词文化方面下功夫,龚琳娜也没少为民歌的发展付出努力。2011年,她和老锣回到家乡贵阳,选择了最具音乐天赋与音乐热情的22位年轻人,组成“大白嗓合唱团”,向央视的公益节目《梦想合唱团》进发。

这群来自大山的年轻人有着原始生命力的嗓音,但要将这些很“野”的声音变成舞台上美妙的和音,并不容易。很多队员之前从未唱过合唱,不知道要如何与他人配合,有的人甚至连看懂乐谱都困难。龚琳娜和老锣找来了三位资深音乐老师帮忙,每周给队员们排练四到五天。在声音的训练上,龚琳娜主要注重气息的运用和共鸣的异同,老锣教他们有关音乐的结构和感受,其他三位老师则负责队员们的音准、和声与节奏训练。大合唱练习外,他们又分别给一些后进队员“开小灶”,让他们能快速跟上整体水平。“练得累了,有些孩子倒头就睡,但就连做梦也在练习唱歌。”龚琳娜回忆。

经过高强度的训练,野性的声音逐渐变得富有层次和韵味,也充满了自然的纯真。最终“大白嗓合唱团”获得大赛亚军,并为贵州的公益事业赢得70万元基金。“从此我不再是一个人唱歌,而是有了一群伙伴。我希望能继续率领这个团队前行,为心灵的歌声,为爱的传递、为公益的梦想而唱。”

对话龚琳娜:“神曲”的意义由听众赋予

赢未来年初,《法海你不懂爱》让你再度成为舆论焦点。其实,不管是《忐忑》还是《法海你不懂爱》,在现场都可看到有很多中西乐器的混用。这样结合的规律是什么?龚琳娜其实这就是我和老锣一直在做的中国新艺术音乐,这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要抓住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根,二是要借鉴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多层次、立体化的声音。所以在乐曲的编配上,我们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方法,笙、笛子、扬琴等民族乐器用于呈现高音部分,手风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则是烘托中音和低音部分,这样整个演奏就更为丰满。我们希望创造出一种国际化的中国音乐语言。

赢未来 《法海你不懂爱》出来后,有评论说,你的“神曲”类作品内涵不足却怪异有余。你是怎么给自己的音乐定位的?

龚琳娜 我们真的不是在刻意求怪,《忐忑》是对演唱技巧的一次挑战,《法海你不懂爱》则是为了迎接蛇年到来而创作的。大家觉得旋律怪异,可能是还没习惯我们的音乐风格。至于歌曲的内涵,我们不是哲学家,不可能每首作品都要传递很深刻的思想。《法海》一曲,我们只想给大家带来一点快乐,也借着这种幽默的方式告诉听众要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实际上,歌曲里的“法海”、“道理”和“雷峰塔”,都不是指代具体的人或物,而是比喻人们内心的枷锁和外界的阻力。只有直面这些阻碍,才能找到解决方法、获得真爱。我们自始至终要做的,都是植根中国民族音乐的作品,当然我们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绎,但歌曲中的中国韵味,是我们最为珍视的价值。赢未来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你和老锣曾多次强调“神曲”有许多编曲技巧在其中,是花了心思创作的。那么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网友们恶搞?

龚琳娜 我倒不觉得那是恶搞,反而是一种集体智慧的展现。看到大家或是给乐曲重新填词,或是模仿我的动作,我都不禁惊叹大家的想象力是如此强大。我觉得,音乐是需要给听众空间的,如果我的音乐能够激发大家的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那我就心满意足了。赢未来在音乐市场不景气的当下,许多音乐人和歌手为了生计,会创作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对你来说,“迎合市场需求”和“做自己喜欢的音乐”是否存在矛盾?

龚琳娜 我觉得这要区别看待。湖南卫视是一个娱乐平台,跨年晚会是为了给大众带来欢乐的,整体氛围不能悲伤、沉郁和深奥,所以我们才选择了用直白的表现手法去演绎歌曲,这可以理解为“俗”;相对而言,在大型的音乐厅里,我们面对的是追求精神享受的听众,自然需要创作一些更有意境和韵味的作品,是谓“雅”。现在我们面临的就是两个舞台,一个是很流行的舞台,另一个是很艺术的舞台。我们当然希望听众会喜欢上“雅作品”,但这需要过程,而踏足流行舞台能够帮助我们吸引听众的关注。《忐忑》之后,很多小朋友开始对传统戏曲唱法感兴趣,这就是一种过渡。我们不会为了迎合大众而创作,现在的作品都是我们喜欢的。

赢未来 “神曲”更新换代很快,《忐忑》、《最炫民族风》、《江南Style》一波接一波。你认为你的“神曲”能够成为经典吗?

龚琳娜 这不是由我去评判的,而是要靠听众和时间去衡量和筛选。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去创作新作品,希望能够把中国民歌的精髓传承下去。在耕耘的路上,不能有功利的心理。赢未来你的作品受人关注,但普通人很难学得会,能不能给想学你歌曲的人一些建议?龚琳娜我觉得大家可以多在“精、气、神”三方面下功夫。气,是指唱歌、说话的气息,我主张要把这道气喊出来,释放自己的能量;精,是指个人的精神面貌,要自信,要有生气,同时让自己的内心干净、真诚;神,则是指超越技巧的层面,歌者需要融入乐曲的意境里,学会忘我和投入,这样才能把音乐的情绪展现出来。

猜你喜欢
法海神曲琳娜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后全球化时代的神曲与寓言
张杰演唱功夫主题神曲《我是来揍你的》
神曲《春节的指南》网络走红
New twist on Old Style
白娘子VS法海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白法海:义务服务十七年
法海不懂爱等2则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