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致前牙牙根吸收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2013-05-16 01:28陈文英陈伟士庄春燕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315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切牙牙根前牙

陈文英 陈伟士 庄春燕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宁波 315000

正畸治疗致前牙牙根吸收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陈文英 陈伟士 庄春燕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宁波 315000

正畸治疗 前牙 牙根吸收 相关因素

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0%~100%[1]。引起牙根吸收原因包括年龄、性别、错颌类型、牙位、牙根形态、矫治力大小、治疗时间长短等。笔者对固定正畸治疗12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牙位与根吸收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05年—2011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进行矫治的病例中选取固定矫治的病例120例,分为成年男性组、成年女性组、青少年男性组、青少年女性组,每组30名,成年组年龄18~27岁,平均22.2岁,青少年组年龄10~17岁,平均

13.4岁。病例入选条件:①病例资料完整,有治疗前后完整的石膏模型,清晰的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②治疗前上下前牙无外伤史、根管治疗史、牙周病史,无牙根吸收史。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治,采用轻力。

1.2 评估方法 在曲面断层片上对上下前牙进行根吸收的等级测量分析,读片均有同一医师完成。根吸收评价参照姜若萍等[2]的评判标准:0度:无可见的根吸收;1度:轻度吸收,根尖变圆钝模糊或有毛边;2度:中度吸收,锥形轮廓消失,根尖部可见窄的锯齿线,吸收至四分之一根长;3度:重度吸收,根尖部消失,末端变平,可见明显的宽的锯齿线,吸收超过四分之一根长。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各组根吸收发生率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 年龄、性别与根吸收 120例患者矫治后发生根吸收80例,发生率66.67%。成年组60例发生根吸收50例,发生率83.3%,青少年组60例发生根吸收30例,发生率50.0%。成年组根吸收发生率高于青少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年男性组与成年女性组发生根吸收分别为24例、2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男性组与青少年女性组发生根吸收分别为16例、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牙位与根吸收 120例中上前牙根吸收80例,发生率66.7%,下前牙根吸收44例,发生率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前牙比下前牙更易发生根吸收。1430颗牙齿中发生1度根吸收404牙,发生率28.25%,2度根吸收28牙,发生率1.96%,未发现有3度以上根吸收。根吸收与牙位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1430颗牙根吸收牙位分布情况 颗

3 讨论

牙根吸收作为正畸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发生的原因仍然在不断探索研究中。研究表明,牙根的吸收来自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内源性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错颌的类型、牙位、牙髓的健康状况、牙根的形态等。二是外源性因素,如正畸力的大小、方向、矫正持续的时间等等。

研究认为,正畸治疗导致的牙根吸收无性别差异[3]。本组成年男性和女性之间,青少年男性和女性之间,根吸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人根吸收发生率高于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究其原因,成人的牙根发育已经完成,根尖变细,自我修复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更容易因正畸作用引起根的吸收;而青少年的牙根尚未发育完全,自我修复能力强,正畸结束后牙根的吸收发生明显少于成人。本研究结果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4-7]。

正畸治疗导致的牙根吸收一般主要发生在上下颌前牙,吸收的顺序是上中切牙、上侧切牙、下中切牙、下侧切牙[8]。本研究上前牙的根吸收的发生率高于下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上前牙在正畸过程中内收程度比下前牙多有关联,内收程度大,牙移动的距离就大,或内收时采用了根的转矩,都容易造成根的吸收。

本组根吸收发生程度均以1度为主,2度根吸收发生率很低,这与选择的研究对象有关,病例中剔除了治疗前有根吸收、有外伤史、做过根管治疗、有牙周炎的病例,即均为健康的前牙。1度根吸收不会引起牙松动,2度根吸收可能引起轻度的牙松动,但不影响咬颌功能。但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牙槽骨会逐渐吸收,牙齿的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所以少量的根吸收也会增加远期牙齿松动的风险。

因此,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必须足够重视牙根吸收的问题。在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做常规的曲面断层片的检查,一般经过6个月的正畸治疗,通过X线检查可以发现较多的牙根吸收现象[9],必要时在治疗6个月时再次做X线检查,如发现较明显的根吸收,应使牙齿在保持不受力的状态下3个月[10],经过这样的间歇性治疗可以防止牙根的进一步吸收。轻度的根吸收一般在治疗结束后停止,但对于较严重根吸收需定期观察,必要时做根管治疗或固定。

因曲面断层片是非定位拍摄,牙齿形变较大,所以本研究只对牙根吸收做了定性研究,国内外最新应用锥形束CT(CBCT)对牙根吸收进行定量研究,我们也将进一步进行研究。

[1]Black MB,Woodside DG,Pharoah MJ,etal.A radiographic comparison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witn the edwise and speed appliance[J].Am JOrthod DentofacialOrhop,1995,108(1):76-84.

[2]姜若萍,张丁,傅明魁.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1,8(3):108-110.

[3]Brezniak N,Wasserstein A.Orthodontically induced inflam⁃matory root resorption.Part II:The clinical aspects[J].An⁃gle Orthod,2002,72(2):180-184.

[4]Kaley J,Phillips C.Factors related to root resorption in edge⁃wise practice[J].Angle Ortod,1991,53:125-131.

[5]Harris EF,BulterML.Paterrs of incisor root resorption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correction in cases with anterior open bites[J].Am J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2,101:112-119.

[6]Horiach AH,Hotokezaka K.Correlation between cortical plate proximity and root resorpion[J].Am JOrthop,1998,114:311-318.

[7]Mcnicol A,Stirrups DR.Radiation dose during the dental ra⁃diographic tecniquesmost frequently used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ement[J].Eur JOrthod,1985,7(2):163-171.

[8]Sameshima GT,Sinclair PM.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root resorption:PartI.Diagnostic factors[J].Am JOrthod Dentofa⁃cialOrthop,2001,119(5):505-510.

[9]Levander E,Bajka R,Malmgren O.Early radiographic diag⁃nosis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a study ofmaxillary incisors[J].Eur JOrthod,1998,20(1): 57-63.

[10]Levander E,Malmgren O,Eliasson S.Evaluation of root re⁃sorption in relation to two orthodontic treatment regimes.A clinical experimental study[J].Eur JOrtod,1994,16(3): 223-228.

修回日期:2012-11-26

2012-10-30

猜你喜欢
切牙牙根前牙
上颌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后邻近切牙牙根吸收情况的研究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前牙烤瓷冠美容修复的临床应用
二氧化锆烤瓷冠桥修复体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观察
钢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