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共建迎接四川人口老龄化挑战

2013-05-19 12:01刘金华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3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四川

□ 杨 钢 刘金华

(杨钢系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金华系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四川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起步早、增速快、程度深的特征,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滞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我们应以十八大精神破解四川老龄难题,促进四川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又好又快地跨越发展。

以“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指导四川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老龄服务事业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需要人人参与、全民共建、全社会共同担当。老龄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愿性、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社会上各种人群可通过这类组织参与志愿性的社会服务。如,低龄老年人可以为社会、为高龄老年人服务,少年和中青年可以为老年人服务,以此参与老龄社会的建设。各种志愿服务可以按时间累计,存入“个人社会参与银行账户”,作为自己将来获得免费社会服务的依据。

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指引四川全面建成城乡养老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完整体系。一方面,全面建成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增强保障能力,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扩大基金储备,设立养老保险保障基金,确保养老保险足额按时支付。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贴、财政补助”三方共担的筹资机制,逐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以“增强公平性”和“以农村为重点”推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公平分布与合理配置。全面推进四川城乡医疗资源的公平分布和合理配置,要以农村为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会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医疗保险报销水平在城镇居民与农民之间的差距应逐渐缩小。城市医疗资源远比农村丰富,农民要享受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水平,在排除价格因素外必然选择城市医疗。只有让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报销水平,才能为农民到城市就医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因而,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新农合医疗费用补偿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对参合患者进行合理补偿,切实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水平。二是促进优质医疗人力资源更好地向农村倾斜。鼓励医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鼓励医疗队伍中的年轻医生、护士在有经验的医疗骨干人员带领下到基层锻炼和服务,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政策优惠。鼓励名医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规范有序的延伸医疗服务,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

以“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可以借鉴“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路,发展多元化的四川养老模式,迎接四川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四川养老模式经历着现代变迁:由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逐渐发展为居家养老为主,在社区逐渐介入的情况下,新型的社区托老和养老,又成为居家养老向机构养老过渡的桥梁,形成了多元养老模式并存的局面。老年人需求呈现的多元化趋势,决定了各种养老模式呈现动态的持续发展。因而,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发展多元养老模式满足不同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引导四川老龄服务产业的开发与壮大。在我国,老龄服务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除了少数具有公益性、福利性的机构以外,大多数从事老年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企业都要进入市场,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促使老龄服务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将老龄服务产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模式转变为依靠政府与社会团体或个人投资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扶持和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集资兴建老龄产业,老龄企业或投资者按照市场化要求自主管理,实行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努力推进老龄服务产业走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因而,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承受能力,老龄服务产业应努力推进其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从而实现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和科学的发展。

链接:

我省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

我省2010年总常住人口达8042 万人,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四位。与此同时,我省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也居于全国的前列,仅次于重庆市而排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

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川省常住人口中,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1311 万多人,占人口总数的16.30%,高出全国3.04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880.7 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比例为10.95%,比全国8.87%的水平高2.08 个百分点。据统计,2010年四川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37.9 岁,比2000年提高了7.4 岁。老年人口与0~14 岁少年儿童人口之比为64.6:100,已经大大超过2000年33.5:100 的水平。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四川省的人口老龄化具体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2010年在全国31 个省市区中,四川老年人口数量仅比山东少62.2 万人,分别比广东和河南多出176.9 万人和94.9 万人,居全国第二位,比总人口在全国的位次高了两位。

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高。2000年四川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 个百分点,而到了2010年,四川65 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2.08 个百分点,略低于重庆,居全国前列。

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快。2000~2010年四川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幅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 个百分点,在重庆之后居全国第二位。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