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也会上瘾吗?

2013-05-23 06:06冯宗辉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出格小张人格

冯宗辉

学生小张是典型的淘气鬼、“破坏狂”,今天不完成作业,明天打碎玻璃,后天与同学打架,上课捣乱气老师。有老师说,这种屡教不改、犯错不断的学生,大概上瘾了,没救了。学生犯错也会上瘾吗?

相关工具书对“瘾”的解释是:由于神经中枢经常接受外界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也就是说,如果犯错也能上瘾的话,那么它应该属于一种心理惯性。学生阶段,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强,一些不由自主的潜意识就会兴风作浪,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来。而这“瘾”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和个人心理背景有关的东西。

一是和个人需求有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阐述,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少年学生的需要暂时和自我实现关系不大,而生理需求又十分容易满足,所以对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不能完成作业,无法和其他同学看齐,这样小张就会感到孤独和不安,并伴有焦虑和压力感。为了能寻求心理平衡和补偿,他就会用不在乎、出洋相、充大胆等方式表现无所畏县的模样,冲淡心理的不适,同时也会获得意外的关注,从而获得被尊重的满足感。

二是和青春叛逆期有关。青春期处于人生的第二叛逆期,当此时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正确疏导时,就会引起各种冲突,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可能因此而紧张或僵化。从表现看,小张同学自控能力不强,往往处于冲动而不平衡的精神状态,做事失当出格在所难免。

三是和人格不健全有关。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心理问题都和他童年时受过的精神创伤有关。这个理论用在个体人格形成的过程也是有效的。现在社会变化快,父母离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学业压力过大等社会问题,都会让青少年物质生活丰裕,却失去了心灵的后花园,身心发育极不平衡,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和性格偏差。这样的学生犯错之后,老师与其沟通交心比较困难,教育效果打折,所以更容易反复犯错,屡教不改。

鲁迅先生对待贫弱的人有一种态度,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待犯错违纪的学生,老师也应该体谅和关爱,从根源上挖掘学生犯错的原因,甚至把从前与其相关的心理挫伤和痛苦体验都做一番探索,这样我们就可以与学生有共情的基础,可以与学生一起努力使其脱离犯错的泥淖。间时,老师也需要运用—定的策略和初制,对学生激励与鞭策并用,不因为其是“问题生”就降低要求,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以及适度的批评,都可以成为这些学生争一口气,进取一步的动力。

学生犯错事出有因,在所难免,但从心理学上分析绝不会有上瘾的情况发生。老师如能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出格小张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夏日橙皮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敢“破格” 不“出格”
有缘人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今天忙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