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日出日落早晚因素分析

2013-05-25 00:26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361022
地理教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乙地甲地经度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361022) 尤 慧

影响日出日落早晚因素分析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361022) 尤 慧

地球运动过程和规律是高中地理学习中最抽象、难度最大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计算应用能力。在各地高考中地球运动以选择题压轴的形式来命题,具有很强的区分度,是学生地理能否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方向、日影的变化是高考中常考题也是难点,本文就两地日出日落早晚进行分析总结并辅以例题解析。

一、不考虑地形和天气,两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晚判断

1. 纬度相同,经度不同

两地在东面的先看到日出,先看到日落(不考虑跨日界线)。

2. 经度相同,纬度不同

(1)昼长相等时(春秋分),同时日出同时日落;

(2)昼长不同时,昼长的一地先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昼短的一地晚看到日出,先看到日落。

3. 经度和纬度都不同

(1)昼长相等时(春秋分),在东面的早看到日出,早看到日落。

(2)昼长不同时,日出日落的早晚,要计算两地时差推迟或提早日出日落时间与昼长不同导致推迟或提早日出日落时间的差值进行判断。这部分是学生最易出错最难掌握的知识点,往往成为解题的难点。

例1: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两岛上居民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据此读图1完成下题。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是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甲乙两岛既有经度差又有纬度差,一年中两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甲乙两岛同时在晨线上(如图所示)。一年中乙岛先看到日出的时间长,乙岛位于甲岛的东面,考虑时差,乙岛要比甲岛先看到日出。当太阳直射南半球,甲乙两岛昼短夜长,甲岛北纬纬度高昼更短要更晚看到日出,所以秋分至次年的春分,乙岛都要比甲岛先看到日出;当太阳直射北半球,甲乙岛昼变长,甲岛昼长大于乙岛,但当甲岛昼长比乙岛提早日出的时间小于甲岛在乙岛西面推迟日出时间时,乙岛仍是比甲岛先看到日出。甲岛要比乙岛早看到日出的可能就是昼长比乙岛早看到日出的时间大于位置在西比乙岛晚看到日出的时间,昼越长早看到日出可能性就越大。甲岛位于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的时间是夏至日,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那么就是以夏至日为对称点昼最长的一个月时间6月7日~7月7日,选择C。

例2: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0。,60。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图2示意△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1~3题。

图1

图2

1.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A.a B.b C.c D.d

2.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N,90。E B.30。S,45。E

C.20。N,5。E D.20。S,30。E

3.与乙地相比,a日甲地

A.早3个小时看到日落 B.晚3个小时看到日落

C.早1小时看到日落 D.晚1个小时看到日落

乙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都于地方时6时日出和18时日落,如果甲地也位于赤道,一年中甲地总是先看到日出,一定在乙地的东面,日出的时间差就是甲乙两地的时差,一年中无变化与题中的△T的年变化曲线不符。甲不位于赤道,一年中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昼短时(不考虑经度带来的时差)日出晚,题干中甲地总是比乙地日出时间早,那甲地同时还要在乙地的东面,所以△T最大值=甲地经度在东的时差+甲地昼长提早日出时间,△T最小值=甲地经度在东的时差-甲地昼短推迟日出时间,昼夜等长时△T=甲乙两地的时差,

由此可以作图3得出提早2小时日出时甲乙两地昼夜等分,对应的时间点是b,而昼夜等分时,提早2小时的日出时间为甲在乙地以东产生的时差,可以计算出甲地的经度=60。+2×15。=90。E,得出第1、2题选B和A。第三题考查a日甲乙两地日落时间早晚的问题,甲地比乙地早3小时日出,学生很容易去对应晚3小时日落。根据前面的分析总结,甲地在a日提早3小时日出的时间=2小时地方时差+1小时昼长提早日出时间。由经度差产生的日出日落早晚是同步的,提早2小时日出,就提早2小时日落。而由昼长导致日出早1小时,对应的是日落晚1小时,所以甲地要比乙早1小时看到日落。

图3

二、仅考虑地势高低两地日出日落的早晚的判断

不考虑纬度、经度和天气差异,仅考虑地势高低两地日出日落的早晚,海拔高的地方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

例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图4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最早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5是某同学在④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5:30 B.6:30 C.17:30 D.18:30

图中没有标示经纬网比例尺,而题干中也只给出条件是福建一个无人小岛,重点在“小”岛,所以不考虑经度和纬度的差,只考虑海拔的差异,海拔高早看到日出,所以①最早观测到日出。第2题中图5可能是日出或日落,如果是日出,④地的海拔低,太阳可能从东北、正东、东南方向升起,但都被山所挡,在④地只能拍摄“日上三竿”的太阳,因此图5只能是日落景观。日落方位也有三种可能:西北、正西、西南。当西北和正西时,在④地拍摄日落景观也为山所挡;只有日落西南,④地视线无遮挡才能够拍摄到图5。日落方位西南,说明此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福建省昼短夜长,日落早于18∶00的北京时间,所以C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两地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在教材、教辅中无相应的规律总结,但常作为考点,是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涉及两大规律——昼夜长短、时差与日出日落的变化。对这方面规律的总结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地球运动基本规律的应用和此类题型解题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乙地甲地经度
用多种方法求路程
对时差计算方法的探讨
多种方法求路程
月面余经度:一个冷门概念及其使用
如何计算地方时
运动学公式应用五注意
“区时”的时间计算
平均速度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