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事博物馆—历史的缩影

2013-05-26 05:17史婧力
中国船检 2013年10期
关键词:海盗海事船舶

本刊记者 史婧力

香港海事博物馆—历史的缩影

本刊记者 史婧力

19世纪的香港,从航运起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经过160多年的洗礼、社会变迁以及经济转型发展成为今日被全球认可的航运中心。看着络绎不绝的船舶,倾听港口繁忙的笛鸣,我们不禁感叹,是怎样的历史让这颗东方明珠如此独具魅力,而坐落于维多利亚港畔的香港海事博物馆就恰如一位装满故事的倾诉者,向我们娓娓道来香港与大陆以及世界紧密相连的独具特色的航运史。

历史的印记

香港的航运史是伴随着香港历史一同成长,一起饱经风霜和历练,而提起它,我们不得不提起150年来她背井离乡的源头——第一次鸦片战争,也不得不提起这场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时著名的爱国将领关天培驻炮台督战的情景。正如《鸦片战争》一书中所描写的那样,在孤立无援之时,他“乃决为死计,驻炮台督战,创痕遍体,血漂衣襟”。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时一门门大炮整齐地排列发炮的样子。而如今用来纪念的,莫过于当时用来镇守虎门要塞的虎门巨炮。也提醒着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目前,其中的一只巨炮就陈列在香港海事博物馆中,而这只大炮为何不在虎门?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寻宝故事。当年鸦片战争后,虎门被攻陷,英军将所有的战利品装运送回英国,被其中的一位军官放置在了家里的后庭院,就这样,它睡在异乡长达150多年,难以回家。机缘巧合,现任的博物馆董事长何安达(英国人,长居香港)热衷于收藏与海事有关的古董,听闻英国有一门虎门的巨炮,便去英国登门拜访,最后将这门重达5000斤重的巨炮漂洋过海运送回来,后由香港一位船东以100万的价格拍卖下来,捐助给香港海事博物馆。目前,它就安静地睡在海事博物馆,成为这段历史的标记之一。

这尊巨炮,长2.5米,炮身为桶形,炮身上刻有,道光十六年,炮重5000斤等铭文。采用线膛和从后面装炮弹的后堂炮,射程可达几千米。而在香港海事博物馆里,林林总总地收藏了许多这样的珍宝,一同见证香港的海事是如何一路走到了今天。

◎ 第一艘远航欧美的中国式帆船

◎ 英国绘制的“耆英”号

堪比蒸汽船的“耆英”号

提起船舶,就不得不说英国的工业革命,因为由此,从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开始,到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推进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蒸汽机便在船舶上作为推进动力运转百余年之久。而在中国的航海历史中,根据史料记载,有这样一艘木制帆船,仅用21天,就从波士顿航行至泽西岛,整个航程短于美国蒸汽邮轮。它的名字叫“耆英”号。目前,它的模型就陈列在香港海事博物馆。“耆英”号不仅成就了清代中国式帆船航海最远的记录。并且,打破了当时中国不得出售中国船只给外国人的法律。更重要的是,它引起西方的极大关注,因为它向刚步入工业化的西方展示了中国当时航海和造船的能力。

而这,又是怎样一个充满曲折和戏剧性的故事呢?1846年,几位英国人秘密购买了原本往来于广州与南洋之间贩卖茶叶的“耆英”号,而购买此船最初是想用于贸易运输。然而,出航后的阴差阳错间,使得它绕了半个地球,途径好望角,“做客”于纽约,也成就了它的“环半球之旅”。同时,成为第一艘访问纽约的中国船舶。在该船逗留的数个月间也吸引了许多人前往参观和研究。当时,著名画家塞缪尔·沃(1814-1885)的作品《纽约港湾》,就生动地描绘1847年停泊于纽约港的“耆英”号,目前该画藏于纽约市立博物馆。“耆英”号到达英国后停泊在泰晤士河的附近,不仅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亲自登船参观这艘中式帆船的礼遇,而且当时英国人还专门刻制了纪念印章,根据印章上的铭文记载:“船长160英尺,高19英尺,负载300中国吨,舵7.5吨,主帆9吨,主桅自甲板长85英尺。该船由柚木制造。她于1846年12月6日自香港出发,1848年3月27日抵达英格兰,历时477天”。

中国南海的海盗传说

海盗问题,自古有之,不论在古时候的欧洲国家,还是在中国南海。传说,伊丽莎白女王当政时期,是英国航海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同时,他们也拥有航海的竞争对手,那就是西班牙。那么,除了国家间的“明争”,另一种方式就是“暗斗”。他们怎么去对付对方?那就是用海盗来袭击对方的船舶。海盗虽不是因此而来,但却因此而大肆发展。而作为中国航海重要区域的南海海盗是如何由衍生、壮大再到衰落的呢?

清末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政府为了防止他的势力回到大陆海岸,就发出了海禁令,即禁止渔民出海打鱼,禁止商人出海经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盗应运而生。而当时,海盗张保仔在南中国海拥领舰队6支,海盗7万,对各国海域造成了空前严峻的海上保安威胁。因此,清政府派两广总督百龄去解决南中国海海盗问题,百龄没有用火枪打破浇灭海盗,而是巧妙地使得张保仔归顺朝廷,归顺后,张保仔利用自己的经验去打那些不愿意归顺的海盗。最后,南海海盗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而目前,香港海事博物馆里,镇馆典藏之一,就是一副全长18米,生动再现这一故事的“靖海全图”卷轴。不仅能够令我们一睹当时的背景故事的风貌,博物馆还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将其卷轴上的每一细节素描后,以数码化形式扫描,制作成像素达到1200DPI的可以进行伸缩的电子图画,供参观者细细观赏研究。不仅如此,还设计了360度的观影厅,在观影厅中,以语言配合图像形式,将此故事讲述给大家,能够让人有历史画面再现之感。

“靖海全图”卷轴是由该馆董事长在巴黎的某家庭发现,后经拍卖所得。而“靖海全图”则是以《靖海志》为基础而得来,目前仅存三本模刻版本原著,分别藏于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德国慕尼黑一座图书馆内。“靖海全图”的发现,无疑对研究中国南海的贸易与航运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而展馆内,同时陈列海盗所用的武器、西洋镜和清朝用以防御海岸线的巨型大炮,也有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海盗肆虐香港水域的相关图像和展品。

◎ 香港海事博物馆

“抢”来的世界最大船锚

香港海事博物馆的外面安放着一个红色的闪亮的船锚,而它为何不安放于室内?它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又为何说它是从拆船厂“抢”来的?该船锚本属于香港董事家族的 “海上巨人”号,当时也是世界最大的一艘船舶,载重564700DWT。香港海事博物馆主席 Anthony J.Hardy在香港船东会举行的晚餐会上也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它的由来:“当时我偶然得到我在华林公司老同事通风报信,该船后改名为“Jahre Viking”由华林公司管理达15年之久,先准备送往印度阿朗海滩拆船。我打了几通电话给拆船厂的首席执行官,终于在船舶抵达时,与船厂确认购买了这个大锚。之后终于在肮脏的海滩上接受了这个倘然大物的残骸”。但是,想将这一庞然大物从印度运回香港谈何容易?机缘巧合下,挪威驻广州总领事刘俊成先生得知此事,在他的帮助和协调下,将大锚运回香港。

此锚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锚,高4米,宽8.5米,锚链20节,重量达到了36万吨。并且在诸多巧合下,在争分夺秒间,也在诸多努力下,最终将它清洗、抛光、上色后展现到世人面前。

每个博物馆都由许多故事组成,看得见的是林林总总的历史物件,说不出的是沉甸甸的历史印记,香港博物馆自不例外,站在博物馆内,细数着得来不易的每一件展品,看着维多利亚港穿梭不停的客船,仿佛可以看见,160多年来,这片大海上所发生的变迁。虽不能够将所有展品的故事一一道来,但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愿意了解并将这份历史的厚重感传递下去。

猜你喜欢
海盗海事船舶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海盗
“海盗”变身暴走狂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我才不想当海盗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船舶 扬帆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