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研及思考

2013-05-28 06:43高军赵刚敏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社会实践大学生

高军 赵刚敏

[摘要]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等都具有课堂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掌握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状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原则,我们从校本的角度,在吉林大学做了一次专题调研,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与动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吉林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041-0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实践并非是独立于大学之外的“生活世界”。当代高等教育的办学观念应当发生一次重要的变革,这就是要把社会实践看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学自身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大学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多样,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社会考察类。主要包括参观走访、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科技文化服务类。包括社会宣传、知识培训、技术咨询、科技开发、助理研究等。这类活动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参与者多为本科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人数相对较少。志愿者服务类。包括大型赛事或大型活动的协办、公益劳动、支教扫盲、扶贫帮困、法律援助等。勤工助学类。此类学生中参加过社会调查的占53.6%,超过半数;参加过公益劳动的占38.8%。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到广州的亚运会,有规模近百万的大学生志愿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着各类优质的服务。他们热情周到、文明礼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动深深地打动了所有的人。当代大学生的行动不仅改变了人们对80后、90后一代青年人的看法,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新一代真诚、自信的精神风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程度与动机调查分析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深入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知和行为趋向统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发挥。因此,大学生们称社会实践是“行走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团队意识以及认识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近年来,不仅高校非常重视对这个“行走的课堂”的组织领导,对实践教育的理解也逐步趋于成熟,而且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也在逐年提高。

2010—2011学年暑假结束后,我们在吉林大学进行了“实践育人”的专题调查。调查分为问卷与个别访谈两种形式,其中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6份。访谈的对象共16人,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4人,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12人。本文重点研究分析当前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与参与程度。

(一)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

总体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大部分学生都乐于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实现自我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展示出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人总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也就是说,人本质性的规定只有在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才能表现出来。

调查结果也验证了上述观点。在“您认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必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吗?”的问题中,回答“很有必要”的占65.69%,回答“有必要”的占30.13%,两项的总和已高达95.82%。认为“没必要”和“说不清”的仅占0.42%和3.76%。可见,对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态度基本上是明确的、积极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比较成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也比较多。有些学校还根据自身学科结构的特点,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基地,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实践计划和内容,这对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进行了调研:其中,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占39.88%,学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占27.10%,企业组织的占7.71%,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占5.92%。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占据一席之地,为16.51%。从上述数据看,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学校有关部门、团委以及学生社团组织。学校与社团组织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而大学生自发组织和企业或政府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只占一小部分。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组织工作繁杂,需要大量经费和指导教师参与,安全责任重大的学生活动。学校的工作人员有限,教师又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分身乏术,很多高校的财务状况也不够理想,难以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投人更多的资金。另外,社会上的很多单位由于条件所限,也不太愿意接受这项活动。上述种种情况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和人数受到很大的限制,很多大学生也因此无缘参加这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二)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动机分析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源于“成就动机”。这种成就动机即指个体追求进步、发展以期达成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的任何行为都取决于他的动机,动机决定了行为的基本方向。因此,在建设大学实践基地的时候,我们必须着眼于当代大学生的动机。大学生拥有怎样的动机,决定了他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进一步分析其动机,发现动机来自于他们的价值观。某种价值观是人的动机产生的“前理解”基础,具体动机的选择是价值观的现实形态。

大学生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期望都很高,不仅要在专业学习上有所收获,更希望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期间有更大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实现理想与人生价值。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是最佳选择。

在回答“您参与社会实践的原因是……”(最多选三项),这个问题时,选择“了解社会,增长见识,丰富社会经验”的占41.01%;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更好地巩固所学专业”的占29.78%;选择“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占27.88%;选择“增加一些经济收入”的占22.97%。从上述数据来看,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机应该说不存在明显的错误,但是我们还不能因此一概而论。

在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一个倾向性的问题,即动机的功利化。很多高校为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这项活动列为评优的条件之一。因此,一些学生为了获奖而大作表面文章。有新闻媒体报道说,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调研团都要随身携带DV、相机等设备。每到一处,最先做的不是调查,而是拉开旗子合影留念,四处拍照,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调研”。回校后凭借较好的写作能力,再加上查阅的大量资料,拼凑出一篇篇“内容丰富、论证有力”的社会调研报告。学校评定调研活动的主要参照标准也就是一份调研报告。如果再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拿下一个奖项也并非难事。很显然,这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我们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研。在“对社会实践成果评价中,您个人比较关注……”的问题中,关注“实践单位的鉴定或证明”的占41.13%;关注“指导教师评语”的占19.25%;关注“学校表彰”的占16.23%;关注“媒体宣传”的占10.94%。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功利化倾向是不可避免的。恰恰因为问题的存在,才促使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推动我们不断地完善现有的教育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在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

二、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

(一)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稳定的实践基地是确保社会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

首先,要确立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脱离了具体的社会环境,脱离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必然要导致其宗旨的偏离。大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

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等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不仅规模大,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且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多年来,我们依托吉林省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仅在一汽集团就有数家单位成为我校的社会实践基地,每年都有数千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到基地去实践锻炼。通过实践,大学生对企业有了直接的了解,纠正了自身很多偏见,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基地的建设要做到双方共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大学教育构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双主体”。因此,实践基地的建设必然对彼此双方均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一方面,从大学的角度来说,基地可以被看作是大学教育的延伸或补充。大学教育的核心部分是课堂教育,而课堂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书本知识”。对于大学教育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我们经常说理论来自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只有这样,理论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力。因此,实践基地建设为大学教育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实践当中检验“书本知识”,同时也可以把书本知识对象化到现实的生活世界当中,从而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另一方面,从实践基地的角度来说,大学教育可以促进实践基地的发展。大学教育可以被看作是实践基地“人才的充电场”。通过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紧密相连,可以掌握实践基地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从而按照实践基地的发展需要,来培养相关的人才。这样,社会实践基地也就获得了自身发展的人才保证。如:吉林大学了解到一汽丰田公司希望能够引进更多的汽车和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而吉林大学又具有这样的专业优势。自2005年8月“吉林大学——丰田汽车人才培养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起,学校每年选派150名汽车、机械、材料等专业的学生参加该项目。除了在一汽丰田学习实践外,每年的暑假期间,由丰田公司组织学生去天津丰田等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践学习。这些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扩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更深刻地认识了汽车制造、生产、营销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并培养了严谨踏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该企业还设立了丰田汽车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到一汽丰田公司工作。

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需要学校和基地单位双方共同努力,要共建,更要双赢。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稳定、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

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规模日益壮大。但是,如何保证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一直是个难题。在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大学生不应该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判断者。原因在于,我们不能指望单纯从经验当中摸索出一条普遍的社会实践规律。这就需要大学的指导老师具有较高引导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水平,从理论上为社会实践提供价值观的基础,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基础,提供科学的方法论等。

调研中我们重点对一些指导教师进行了专访,他们也表示,学生的热情很令人感动,他们能积极学习各项技能,也能提出一些想法,但是往往脱离现实,如果有人做具体的指导效果会更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主要包括学校教师和实践基地的工作人员两部分。高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又具有比较好的工作经验。

但是,由于各高校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要求越来越高,使教师难以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将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折算成教学工作量,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对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取得的成果,按照获奖等级给予奖励。凡是承担了指导教师工作的,在评定职称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

这些措施为稳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提供了保证。指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也收获颇丰。他们通过活动不仅与学生的关系更为融洽,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而且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教学提供了最鲜活的案例,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刘爽)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社会实践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线控制动踏板模拟器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