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在治疗顽固性颅内高压中的应用

2013-05-30 02:59肖柯刘惠祥沈鸟松蒋锋胡军胜姚健
当代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甘露醇顽固性脑室

肖柯 刘惠祥 沈鸟松 蒋锋 胡军胜 姚健

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后由于水肿、出血、缺氧等继发损伤导致一部分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顽固性增高,严重时引起脑疝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及时了解sTBI后ICP的变化趋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1999年1月~201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5 例sTBI后顽固性颅内高压持续监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sTBI后顽固性颅内高压病例65 例(男47例,女18 例),年龄18~72 岁,平均(40.5±25.6)岁。其中GCS 3~5 分48 例、GCS 6~8 分17 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0 例,工地摔伤15 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1.8±2.1)h。CT提示: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46 例,硬膜外血肿5 例,弥漫性脑肿胀伴蛛网膜下隙出血14 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神经外科常规处理。16 例患者入院后进行保守治疗的同时予ICP监护,49 例患者在开颅手术后进行ICP监护。其中43 例采用传统的脑室内置管的方法,将硅胶脑室引流管准确放置在侧脑室前角,连接导管、传感器和监护仪,另外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一条导管至脑室外引流装置,必要时释放脑脊液缓解颅内压力。传感器在使用前应注水、排气、调零,传感器固定在室间孔水平,以此为ICP测定零点。使用美国生产的MP 30 多参数临护仪记录ICP值。22 例患者脑室系统过小,脑室穿刺困难,采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了脑实质内置管测压的方法,探头置于CT提示压力高的一侧,避开功能区。ICP监护持续时间72~240 h,平均120 h。同时做脑室外引流的患者,如果ICP>25 mmHg超过30 min或开颅去骨瓣(骨窗≥25 cm2)术后ICP>20 mmHg超过30 min时开放脑室外引流放出部分脑脊液,同时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抬高头部30°依然不能缓解ICP,则加用20%甘露醇、速尿、3%高渗盐溶液、人血白蛋白治疗,高热患者给予降温毯及冬眠合剂控制体温治疗,并动态复查头颅CT,必要时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P在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保守治疗+ICP组16例中,ICP监护提示顽固性ICP增高>20 mmHg,甚至一过性>40 mmHg,动态复查头颅CT均提示脑水肿进行性加重,11 例患者有迟发血肿或原有血肿增大,行手术治疗,术后继续ICP监测。手术+ICP组的49 例患者,术后ICP短时间缓解后,再次出现顽固性ICP增高,动态复查头颅CT有9 例有迟发血肿,予再手术,术后继续ICP监测。排除颅内迟发血肿的患者,脑室外引流的首选给予间断或持续开放脑室外引流CSF后ICP均能下降,可缓解颅内高压危象。凡ICP>20 mmHg患者均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抬高头部30°,使用20%甘露醇、速尿、3%高渗盐溶液、人血白蛋白等治疗,ICP控制在30 mmHg以下,>30 mmHg时间尽可能不超过30 min。23 例高热患者给予降温毯及冬眠合剂控制体温。

2.2 ICP最初值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按ICP值不同分为两组,即≤25 mmHg(n=31)和>25 mmHg(n=34)。ICP越高,病死率越高,12 例死亡患者入院时已双瞳已经散大,患者ICP反复持续在35 mmHg以上,通过各种措施最终持续增高达40 mmHg以上,分别于入院后2 h~3 d脑死亡。

表1 65 例颅脑创伤患者ICP初值与患者的预后关系

2.3 并发症观察 引流管放置期间,8 例(12.3%)CSF中白细胞数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其中细菌学检查证实颅内感染1 例(1.54%),均在手术+ICP组,加强抗菌治疗后仍有2 例因感染死亡。2 例(3.08%)出现穿刺道少量出血,量均≤10 mL,无需特殊处理,自行吸收。

3 讨论

sTBI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伤后出现顽固性ICP增高是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目前,ICP监测在sTBI救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sTBI患者ICP的增高先于症状、体征出现之前,如果在ICP增高的早期即给予及时干预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sTBI患者大多有严重的意识障碍,ICP经常发展迅速,如不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ICP,病情进展迅速,引发脑疝而导致中枢衰竭死亡。sTBI开颅术后由于脑脊液循环通路重新建立,脑血管床扩张、脑充血;或者术后血肿复发、新血肿的出现或脑水肿加重等情况均可能引起ICP再次增高。上述情况如能及时得到处理可明显改善预后[1]。本研究中65 例患者伤后或术后ICP顽固性增高,通过各种降压措施和(或)持续CSF脑室外引流后ICP虽有所下降,但有些很快又上升,复查头颅CT证实颅内迟发血肿或再出血20 例,严重脑水肿5 例,经行二次开颅手术、加强脱水、CSF脑室外引流及使用降温毯冬眠合剂控制体温等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所以如ICP持续升高达25 mmHg以上,或ICP短暂下降后又回升,常提示颅内迟发血肿或脑水肿加重的可能,应当及时动态复查CT。本组12 例患者术后ICP由10 mmHg持续升高达25 mmHg以上,复查头颅CT证实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虽经手术及上述综合治疗,仍然无法控制ICP,均于术后3 d内脑死亡。ICP的监护除了可以预警颅内情况变化,还可以避免脱水剂的滥用。甘露醇及速尿的过度应用潜在危险可危及生命[2]。笔者在进行65 例sTBI患者ICP持续动态监测中,对伤后或术后ICP<20 mmHg的患者,仅采取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高30°体位,均未应用甘露醇等降颅内压药物。而对于ICP>25 mmHg的患者,首选CSF脑室外引流和维持渗透压治疗,高热患者予降温毯及冬眠合剂控制体温治疗等方法控制ICP,取得了良好效果。65 例sTBI患者早、中期未发生因为脱水剂使用不当导致的肾功能损害。目前,对于sTBI患者,尤其是开颅术后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应当尽可能作ICP监护,并且首选脑室内方法,因液压传导测ICP准确,同时可以CSF外引流,达到治疗作用[3-4]。传统观点认为,经积极抗颅内高压治疗后,颅脑创伤患者ICP仍持续高于40 mmHg,则病死率可高达90%,如果ICP持续>50~60 mmHg时,其病死率几乎接近100%,ICP<40 mmHg时则与预后无平行关系[5]。本研究中,患者ICP≤25 mmHg组,病死率仅为3.23%,ICP>25 mmHg组患者病死率达到了32.35%,而本组12 例死亡患者中有8 例因术前双瞳散大时间超过lh,虽经扩大骨窗并清除挫伤严重和坏死的脑组织及部分额、颞极,但仍然不能缓解脑肿胀,术后患者ICP仍持续在25 mmHg以上,甚至7 例患者持续在40 mmHg以上,这些患者于术后2 h~3 d内全部发生脑死亡。这充分说明sTBI患者伤后或术后的ICP可提示其预后,ICP顽固性增高预示患者预后极差,即ICP越高,预后越差。ICP监护术应在手术室进行,认真进行无菌操作及术后管理,由此引发颅内感染几率较低,穿刺脑室的部位选择额叶常规点位,导致颅内出血的几率更低[6]。目前国内ICP监测装置费用相对普通患者来说仍较高,但是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来讲值得应用。相信随着医疗保障体系及医疗改革措施的进一步完善,此项技术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推广,可以挽救更多的sTBI患者。

[1]张赛,只达石.努力改进我国颅脑创伤急救体系及监测技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195-196.

[2]江基尧.甘露醇在颅脑创伤中的规范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2):86.

[3]Chesnut RM.Car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ies[J].Surg Clin North Am,2007,87(1):119-156.

[4]江基尧,朱诚.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9-55.

[5]Parikh S,Koch M,Narayan RK.Traumatic brain injury[J].Int Anesthesiol Clin,2007,45(3):119-135.

[6]李洪波.颅内压监护[J].当代医学,2011,17(6):7-8.

猜你喜欢
甘露醇顽固性脑室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对《介绍一种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一文的商榷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