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分级制改革 推动课程体系深层次建设

2013-05-31 06:00崔愿玲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技能职业

崔愿玲

作为北京市教委直属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长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确立了“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融入京津冀,走出环渤海,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

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市10所高职院校和6所中职学校共计18个专业中开展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验项目,并对生物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汽车制造与维修、通信技术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认知发展的规律,系统设计并实施了“1—4—1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模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立足职业教育改革要求 确立课程建设新方向

2011年9月,北京市正式开始了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试点工作,首批选取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应用、汽车制造、软件技术、市场营销等12个专业进行试点。凭借着扎实的办学成绩和雄厚的专业实力,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承担了其中4个专业试点建设工作。

实践中,遵循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学校按照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和总体要求,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紧紧围绕专业发展和专业课程建设需要,从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根据能力标准确定课程标准、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评价体系,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实用为本 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根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要求设置并选择内容,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用性和应用价值,在夯实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应用功能。例如,数学课程以“建立数学基础,融入建模思想,培养应用能力”为指导思想,按照“机电数学”“经济数学”和“信息数学”三个方向进行研究和架构;英语课程以“分级教学、听说领先、取证为辅”为指导思想,通过场景教学,引入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参与外事服务,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英语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职业导向 立足于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以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紧紧围绕职业活动和岗位实际组织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和突出职业性。例如,《职业英语》课程中的IT职业英语以职业活动和生活场景为主线,通过丰富多彩的单元主题与典型的工作场景活动,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突出语言技能和跨文化功能,确保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结合专业教学实际,把职业英语的标准、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考取IT职业英语水平考试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持续发展 着眼学生可持续发展,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既考虑满足学生就业时的职业和岗位要求,也考虑学生今后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此,在公共基础课建设中,在开设《职业英语》《应用数学》等相对稳定课程的同时,还开设了《求职英语》《职业礼仪》等选修课程,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增加人文素质课程,扩充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人文素质底蕴,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长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以能力分级标准为导向 夯实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实践中,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按照“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因材施教,灵活教学,将更多的自主权赋予学生,让他们进行自我定位,自主选择、调整和改变学习方式,最终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按照能力分级标准确定培养目标 学校在对基础英语课程进行分级时,采取了新生入学后,遵循“学生自愿、学校遴选”的原则,组织分级摸底考试,确定分级教学班学生名单,成绩优秀者进入A级(快班)、其他学生进入B级(普通班),制订不同的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实施不同的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格局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竞争意识,对AB班的学生实行“滚动制”的动态管理,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期末考试成绩及个人意愿进行级别动态调整。这种动态的级别调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实践证明,分级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全国英语应用能力AB考试的B级通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按照能力分级标准优化课程体系和内容 按照能力分级标准,学校对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内容不断进行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既满足某一特定岗位的需要,又及时适应岗位变化调整。

具体来说,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实现“以人为本,按需发展”的教学目标,丰富“第二课堂”,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和选择自由度。例如,学校不仅开设了职业英语、应用语文、应用数学等必修课程,还开设了涉外礼仪、国际商务文化、求职英语、数学建模等选修课,每年举办英语口语、数学建模、人文知识等技能大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职业适应性。二是优化教材的核心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学习规律以及知识模块间的相互联系为依据,以真实的材料构建动态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步迈进。三是注重教材内容的筛选。针对不同的职业群把教育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知识单元、技能单元或操作单元,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学不同模块,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丰富职业教育模块化和项目化课程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结构,满足连续学习型、促进就业型、技能发展型职业教育对象的不同需要,学校要求教师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加强互动和实践环节,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和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例如,职业英语教学把“单元主题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互动交际法”贯穿始终,灵活采用启发、讨论、讲授、案例驱动以及小组学习法为主,教师让学生带着不同的任务进行自由分组和合作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习过程呈现合作化、个体化、高效率,最终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质量监控评价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分级制下的生源多元化和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化等特点,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实施了多元化的课程质量监控评价,评价主体不仅包括督导专家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而且引入社会机构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中,既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还包括学习态度、知识技能水平、职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评价,同时还承认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了“评价—反馈—指导—实施”的良性循环。例如,学校建立的“职业英语课程考核+全国IT职业英语水平考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加大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全程考核,依据“分项考试、分项评定、综合评价”的考评原则,通过平时考核、阶段考查、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与口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进行一系列深层次的课程改革实践,学校成功构建和实施了多元化的课程质量监控评价,充分保障了公共基础课程的基础地位及技能适用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确保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技能职业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