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分析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一高校为例

2013-06-01 12:29杨金蕊丁晶
山东外语教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认可度设置

杨金蕊,丁晶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基于需求分析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以山东省一高校为例

杨金蕊,丁晶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本研究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通过调查分析翻译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翻译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对山东省一高校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首次全方位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整体而言该校课程设置得到了学生认可,并且符合翻译用人单位的社会需求方向,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基于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课程设置优化的具体建议。

翻译专业;课程设置;需求分析

1.0 引言

自教育部2006年设立翻译专业本科学位以来,国内已有57所高校先后获批设置了本科翻译专业。针对许多院校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系统完整、课程比例不当、分配失衡等突出问题(姜秋霞、曹进,2006;庄智象,2007),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全国翻译专业本科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提供了纲领性参考依据(仲伟合,2011)。

然而课程设置并不是线性的、静态的,不仅地域差异会产生需求差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和课程实施的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间歇性地、持续性地需求分析(on-going needs re-analysis),这样才能保证开发的课程不会偏离航线,始终为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陈冰冰,2009)。需求分析做好了,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师资培养、教学原则、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手段、测试和评估等的描述和设定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和基础,就能有的放矢、符合今天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更符合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庄智象,2007)。

但目前我国学者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做得还很不够,已有研究成果屈指可数。如Li Defeng通过对香港42名职业翻译者的需求分析(2000)和对香港中文大学翻译专业本科课程需求调查(2002),发现学校在口译、不同行业领域知识培训及语言训练方面的不足,并据此对香港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建议。李德凤、胡牧(2006)在指出我国大陆地区现有翻译课程设置存在的明显不足基础上,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模式;陈科芳(2009)和任月花(2009)均从翻译市场需求分析的角度为翻译专业本科课程建设提供思路与启示;苏伟(2011)则通过学习者需求调查与分析对内地口译课程体系提出了优化建议;陈姝、张艳(2012)对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汉文化课程进行了社会需求和学习需求分析等。这些研究或着眼于学习者需求角度,或着眼于社会需求角度进行调查分析,为不同地域范围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计划和发展提供了具体指导性建议。

山东省作为中国北方最发达的经济科技强省,近年来对外经济与文化活动日益频繁,翻译市场也日趋繁荣。但山东省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怎样?本省2008年最早一所开设本科翻译专业的高校,如今已输送出第一批本科翻译专业毕业生,其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情况如何?现有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在校翻译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现有课程设置是否符合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方向?鉴于以上问题尚未有人进行过调查研究,笔者拟从学习者需求与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对该校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为山东省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和长足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0 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育、经贸、制造和服务等方面。在外语教学领域,随着关注点从学习者语言需求向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转变,需求分析开始被应用到通用英语教学领域,成为外语课程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陈冰冰,2009)。

学习者需求分析的目标一般有两个:一是设计新的课程体系;二是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苏伟,2011)。关系到课程设置的学习者需求有两类: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与目标需求(Target Needs)(Hutchinson&Waters,1987)。学习需求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动机、学习条件等;目标需求则指学习者为了应付未来工作环境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需求直接对应社会需求,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它和学习需求一起成为考量和评价课程设置的两大重要指标。本调查研究包括学习者需求和社会需求分析两个方面。

需求分析的数据采集工具有两类:归纳型和推理型。前者指案例分析、观察、无结构式访谈等,由此产生概括性的数据;后者如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测试等,可为课程设计提供多种形式的基础数据(Berwick,1989:56)。本调查研究采用推理型工具:问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旨在对所得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3.0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调查研究的具体问题有:

1)翻译专业学生对该校课程设置(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测等)的认可度如何?学习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2)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包括在职翻译人员和翻译用人单位)现状如何?该校当前课程设置能否有效应对社会需求?

3)如果课程设置与需求分析有偏差,现有课程设置如何进行优化?

3.2 研究对象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分两类:翻译专业本科在校生和翻译从业人员及单位。

因所调查的这所高校自2008年开招本科翻译专业以来,每年招生人数为30,为了解学习者对现有课程设置的反馈意见和学习需求,笔者选取了这所高校翻译专业本科四届在校生(2009级至2012级)共77名为学生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2人,女生65人(详见表1)。

为了解山东省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笔者选取了4家政府/事业单位、2个外贸/外企公司、1家翻译公司等不同性质的翻译用人单位及其在职翻译工作人员共43名进行调查。其中部门/公司管理人员4人,在职翻译人员39人(专职27人,兼职16人);男性17人,女性26人;具有学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26人;年龄30岁以下15人,31-40岁19人,41-50岁9人;任职年限5年以下12人,5-10年6人,10年以上25人。政府/事业单位包括山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山东省外事服务中心、济南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及一些高校国际交流处等。翻译公司为被中国翻译协会评为“中国十佳翻译公司”的济南市双泽翻译咨询有限公司。

表1 研究对象统计

3.3 研究方法

3.3.1 观测指标

本研究的观测指标有两个:一是认可度调查。如果学生对现有课程的认可度高,表明学校开设课程与学生需求有高度的一致性;如果学生对现有课程的认可度低,说明学校开设课程与学生需求有较大距离。二是需求统计,分学习需求统计和社会需求统计。学习需求统计即记录下学生对课程的具体需求。社会需求统计即记录下翻译用人单位及其翻译人员对翻译能力要求和翻译课程设置的反馈。认可度调查和学习需求统计的观测点都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测等4个方面。

3.3.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和访谈。

调查问卷包括:I.翻译专业学生用、II.在职翻译人员用、III.翻译人才用人单位管理人员用等三种。问卷在参考Li Defeng(2000)、(2002)设计的问卷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翻译专业学生用问卷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测等四个方面,调查学生对开设课程的认可程度,共8个题目。在职翻译人员问卷(共15道选择题,1道开放题)及用人单位问卷(5道选择题,5道开放题),主要包括对翻译能力要求和翻译课程设置的认识及反馈等内容,如新入职职员面临的最大问题、翻译人员最应具备的能力、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应该特别突出的方面等。问卷采用了莱克特5级量表供调查对象选择,其中5分表示认可度最高,1分表示认可度最低。

在调查问卷基础上,笔者就某些问卷反映存在的但没有解答清楚的问题,对部分调查对象(含学生和在职翻译人员)进行了当面或电话访谈,以了解诸如原因、具体需求、建议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如对学生的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所开课程持有不同认可度的原因、对于目前翻译专业课程的种类、强度、难度的认知与期望等方面。对在职翻译人员的访谈问题主要包括翻译工作中的困难、挑战,以及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看法和建议等。

3.4 研究步骤

整个调查研究分两个阶段:1)问卷调查;2)访谈。

第一阶段:问卷调查

三种问卷调查同步进行。学生问卷通过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并回收的方式进行。笔者首先联系该校本科翻译专业任课教师确定问卷对象,然后通过各班班长,确定问卷发放时间并完成问卷发放和回收。因这所高校为笔者所在学校的兄弟院校,联络学生并不困难。在职翻译人员及其单位管理人员问卷则通过电子稿形式发放和回收。参与问卷调查的单位负责人均为笔者熟知,通过他们安排翻译人员参与调查均很顺利。问卷回收率为100%

第二阶段:访谈

笔者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统计,选出问卷反映存在的但没有解答清楚的问题作为访谈问题。然后对部分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和在职翻译人员)进行当面或电话访谈,并做好访谈内容记录。

4.0 结果与讨论

笔者对调查问卷数据主要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并对访谈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针对本研究提出的三个具体问题,从以下三个层面,即翻译专业本科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认可度及需求分析、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反馈、现有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建议,分别进行回答与讨论。

4.1 翻译专业本科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认可度与需求分析

翻译专业本科生对课程设置的认可度与需求分析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4.1.1 课程目标认可度与需求分析

课程目标是学习者在课程结束后预计达到的水平或状态。就翻译专业的课程目标而言,可分为课程水平目标(学校期望学生达到的培养要求)和课程工作目标(学校期望学生能胜任的工作)。通过统计学生认为能够掌握的知识或能力及其就业目标,并与学校课程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得知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可度与需求。

图1 学生认为能够掌握的知识或能力

图1数据显示,从总体而言,学生对于课程水平目标的认可度比较高。其中认为通过相关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外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口笔译技能”和“中外社会文化”的学生认可度均超过80%。认可度稍低的两项为“译者综合素质”和“语言学知识”(50%左右)。

表2 学生未来的就业目标统计结果

在课程工作目标方面,该校《翻译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提出“培养能在外事、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经贸、旅游、传媒、法律等部门和行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翻译专门人才”,但学生就业目标统计(表2)显示,仍有26%的学生选择创业或其他。这表明学生的课程目标需求呈多元化。针对这一发现,笔者对其中3位学生进行了电话访谈,访谈中有2位同学指出,学校制定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目标有些狭窄,毕竟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太少,毕业后他们希望从事非翻译性质的工作。

4.1.2 课程内容认可度与需求分析

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制定的,从教师的角度,它回答的是“教什么”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它规定了“学什么”。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可度可从对课程种类和强度、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来体现。

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目前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仍在探索阶段,学校开设的课程逐年会有部分改动,如2010级没有开设“汉语写作训练”课程,但2011级起开设。再如“现代汉语”从2012级起大一开设,2011级(大二)补开。因而下列表格中修过某课程的学生人数会有所不同。本小节调查的三大模块课程均为专业必修课,但因调查对象中仅1人为2009级(大四)学生,占总样本比例太小,因此大四的专业必修课程不参与问卷满意度统计,只进行访谈记录。

表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Ⅰ

从表3“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Ⅰ”中可以看出,总体上,学生对于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满意度较高,说明课程内容基本符合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在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语言能力方面,与阅读和写作课程相比,学生对听力、口语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5%,57%。经访谈得知,部分学生认为“听力材料比较老旧,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许多学生表示希望课上听到比较新颖、与时事相关、涉及不同领域的听力材料,如娱乐、体育、军事、政治等类材料。口语课方面,不少同学表示“外教不固定,每个外教教授的东西差不多,内容有些重复”。

表4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Ⅱ

表4“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Ⅱ”显示,学生对于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中所列课程满意度很高。其中,对英汉笔译、经典翻译赏析、基础口译的教学内容满意度均为100%,交替传译满意度95%,传媒翻译87%。如某同学访谈中表示,“我们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局限于教材,有些课程根本没有固定的教材,像传媒翻译、经典翻译赏析、基础口译,老师会自己准备讲义,印出来发给大家。我觉得老师准备的讲义很充分,我很满意,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位大四学生认为,通过一些专门用途翻译课程的学习,如商务翻译、传媒翻译等,无论在商务知识、传媒知识等文体知识方面还是翻译技巧方面,收获都很多。也有同学指出,虽然口译课程有教材,但教师会把不同的教材穿插起来,再根据需要安排教学进程,非常灵活。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于翻译概论的满意度达80%。访谈中,多数学生表示,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见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地位。但相比而言,学生对于科技翻译课程的满意度较低(47%)。根据访谈,有同学表示,“老师教授的更多的是关于科普类说明文中出现的名词,比如物理学、天文学、计算机科学类名词,课上给大家一篇文章,大家一起看(科普文章中出现的名词),一起翻译,感觉收获不是很多”。也有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趣味性不强。学生表示希望能学一些科技类文体的翻译技巧。

在课程种类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种类比较全面,除所调查的三大模块专业必修课程外,该校还开设了国学修养类、创新创业类、艺术审美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等五大类选修课程,并要求翻译专业本科生四年内必须修完每一类课程中的至少一门课程,共修满10个学分。此外,还开设了某些专业双语教学课程选修课。但有同学还是表达了对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新闻学翻译、演讲与辩论等课程的期望。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认为就翻译而言,翻译工具很重要,希望熟练使用机器辅助翻译软件,用现代化工具有效地查阅资料、获取知识,从而完成翻译任务。有同学表示在准备考研科目和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二级笔译的过程中,都需要翻译政府工作报告类文件,如能开设专门的新闻学翻译课程将帮助很大。不少同学认为,演讲与辩论课程能够增强他们口译时英、汉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专业信心。

在课程强度方面,学生认为翻译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强度不够。参加访谈的2010级(大三)学生普遍认为每学期只开设一到两门翻译知识与技能类课程较少。有些课程一周只开一个课时,如经典翻译赏析,学生希望能多开一些,希望学到更多、更系统的翻译专业知识。他们同时表示,听力、口语课程可以适当少开,也可以作为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因为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听力技巧,自主学习能力也较高,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有针对性地选择听力材料,提高自己的基本语言能力。这样,压缩出来的听力、口语课时可以用来增加翻译知识与技能类课程的强度。

表5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Ⅲ

表5“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Ⅲ”显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英美文学课程的满意度较高(>=80%)。在访谈中,不少同学认为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很重要。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文化素养对自身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但学生对于语言学概论、英语国家概况满意度相对较低,不少同学在访谈中表示,他们对这两门课不感兴趣,因为教学内容趣味性不大,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1.3 课程实施认可度与需求分析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可分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两个方面。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课堂活动中的教师反馈也会较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学要求》指出,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

据此,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认可度与需求将从问卷中学生对教学方法、教材、教师反馈的满意程度以及关于课外实践活动的访谈四个方面来分析。

表6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Ⅰ

以上数据显示,相比对于读、写方面的英语技能课程,学生对于英语听、说方面课程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低(如听力只有45%)。访谈中学生表示,“(听力)上课方式单调,对提高听力帮助不大”。满意度较高的是英语写作课程(86%)。访谈中学生表示,“英语写作是外教授课,老师布置一个话题,让学生课下完成,老师课上点评讲解。”他们对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认可,认为英语写作是展现自己语言能力的一种手段,能够学习到一些写作技巧,这对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表7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Ⅱ

从表7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绝大多数专业知识与技能课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很高。访谈中学生认为大部分老师目前采用的教学方式很好。如“经典翻译赏析实践课上,老师会首先呈现一段经典原文,先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体的语言特色。或者给两个版本的翻译,让学生对译文和原文进行比较,以及对两个翻译版本之间进行比较。然后,老师会教授一些翻译技巧,并指出需要润色的地方。”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可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翻译专业课程应注重翻译实践,他们希望在翻译实践中练习,并通过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翻译经验。但同时希望老师多传授翻译方法和技巧。如针对满意度相对较低(48%)的科技翻译教学方法,学生在访谈中表示,希望教师可以将翻译实践和翻译技巧结合起来,并加大翻译实践的比重。

根据课程特点,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一般采用固定教材,而其他模块课程多由老师自备讲义或课件。因此,对教材满意程度的调查与分析集中在语言知识与技能模块来进行。

表8 学生对教材的满意程度统计结果

表9 学生对教材满意度≤3的原因统计结果

从表8可以看出,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中综合外语的教材满意度较低(43%)。根据表9显示,学生对教材不够满意的原因集中在实用性不强、趣味性差和教材陈旧方面。就综合外语教材而言,不满意学生中认为其实用性不强的占50%,认为趣味性差和教材陈旧的各占42%。而对于英语听力教材,不满意学生中80%认为其教材陈旧,不新颖且不能反映时代性。学生对于英语写作教材的满意度虽为74%,但学生表示由于英语写作是外教授课,他们更喜欢老师自己准备的讲义或材料。结合表3、表6可以看出,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课程的教材如果不符合学生需求,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满意率。

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培养方案要求学生需有“四个经历”,其一是社会实践经历。但在访谈中学生表示,“学院没有定期也没有专门组织过与翻译活动密切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社团会联系一些单位,如时间合适、项目难度合适,学生会积极参加。(我们)同学会自己积极联系一些单位,有中国日报、外语教学与研究社、网站编译、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等。”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学生希望学校提供一些随行翻译、联络口译、大型会议的观摩等实践训练的机会。希望多参加类似的场合和情景,以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而学校方面却很少组织参加以上各种实践活动,没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1.4 课程评测认可度与需求分析

对于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教学要求》提出对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本研究中,学生对课程评测的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主要针对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的课程来进行。

由于2012级(大一)、2011级(大二)还没有开设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课程,笔者仅对2010级(大三)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对于已考核过的翻译知识与技能类课程的考核方式满意度较高。在随后与2名2010级(大三)学生、1名2009级(大四)学生进行的电话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大部分专业翻译课程的成绩均由形成性评价(含课堂表现、课程作业、课堂展示等)与终结性评价(学期考试)两部分构成。测试内容并没有局限于教学内容,且难度适中,他们认为学期考试能较好地测试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而教师反馈方面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大部分翻译知识与技能类课程的教师反馈满意度很高(≥90)。而对科技翻译的满意度为62%,其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点评过于简单,学生希望教师可以针对科技翻译文体特点,详细地点评学生的误译,并提出更好的翻译处理技巧。

4.2 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反馈

4.2.1 在职翻译人员及用人单位对翻译能力要求的认识及需求分析

1)在职翻译人员入职前、后对比分析

表10 在职翻译人员入职前、后对比统计结果

从表10可以发现,37%的在职翻译人员认为自己在入职前英语语言能力准备比较充分,但有58%的人却认为刚入职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英语语言能力。就这一发现笔者联系了该校一名2008级刚工作不久的本科翻译专业毕业生,并对她进行了电话访谈。这名毕业生表示,“以前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的一些单词或句法,但在实际翻译工作中,会经常忘掉合适的表达,所以,还是希望自己的语言能力再提高一些”。同时她也表示,“在实际翻译工作中,翻译的材料比较繁杂,且专业性较强。学校里的课程种类也不可能那么丰富,这就需要自己多积累一些专业性知识和行业专门术语。”翻译公司的翻译人员也认为,在翻译一些科技、金融类材料时,有些英语句子结构复杂、难懂。实际工作中对翻译人才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有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知识与语言技能,还要具备其他领域知识、了解其他行业的专门术语,否则很难完成口笔译任务。

表11同时显示,在职翻译人员认为入职时的最大挑战与管理人员认为的新职员最大问题排在前两位的都是不同行业领域知识的欠缺和行业专门术语掌握不足。此外,67%的管理人员还认为新职员在翻译技巧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

而从在职翻译人员当前工作的最大挑战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仍是英语语言能力(58%),由此可见,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英语语言能力何等重要,在任何时候都是工作必需。各50%翻译人员认为当前工作中最大挑战是为特定类型文本选择合适的风格和口译(陪同翻译、会议翻译等)。笔者通过与一名资深翻译人员访谈了解到,“实际工作中的翻译更注重情境,如需笔译一篇领导讲话时,需要考虑讲话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听众是谁,然后决定用什么语气来进行翻译。在口译方面,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风格和语气,像商务谈判、开幕式等。”访谈中许多翻译人员认为,口译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口译准备时间短,对个人的各方面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包括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等。

2)在职翻译人员对翻译能力现状与需求对比分析

表11 翻译人员最应具备的能力统计结果

表12 翻译人员最欠缺的能力统计结果

从表11、表12中可以看出,58%的在职翻译人员认为翻译人才最应具备的能力为英、汉两种语言能力,但有42%的人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较欠缺。这也再次说明,具备较强的英、汉两种语言能力对于翻译人才极其重要,这是做翻译工作的基础。访谈中大多数在职翻译人员表示,中英文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中英文的文字功底在翻译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47%的在职翻译人员认为翻译人才最应具有口译、笔译经验,这反映了翻译市场对实践经验的需求。但有29%在职翻译人员认为自己最欠缺口、笔译经验。此外,在职翻译人员认为翻译技巧

(32%)、翻译速度(26%)、翻译理论(8%)方面的知识或能力也是翻译人才最应该具备的。但是,这三方面又同时是在职翻译人员认为所欠缺的。如某一在职翻译人员表示,“有时翻译任务来得较重,较急,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翻译任务,这就需要相应的翻译技巧和较快翻译速度。”

4.2.2 在职翻译人员及用人单位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反馈与建议

表13 实用性最强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统计结果

从表13可以看出,在职翻译人员认为实用性最强的课程有四类,即专门用途翻译课程(包括商务翻译、金融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等)、口译课程、英语语言与文化类课程以及笔译课程。访谈中,多数翻译人员认为现有的专门用途翻译课程更偏重人文科学类,应该根据翻译市场需要相应增加开设工程、技术、机械等类翻译课程比例。21%的在职翻译人员认为开设的汉语语言和文化类课程对他们用处最大。访谈中,他们表示,“课程中应加强中文写作方面的传授和训练,以加深学生的文学功底。”

表14 翻译专业本科课程最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或能力统计结果

从表14可以看出,在职翻译人员中66%认为英语语言能力需要特别突出培养,另外汉语语言能力(40%),不同行业领域知识(37%),专门用途翻译能力(34%)、翻译方法和技巧(30%)都同样需要突出培养。访谈中,一名在职翻译人员表示,翻译行业不是独立的行业,和其他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工作中,需要面对来自于不同行业的资料。因此,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各行业专业知识的涉猎和学习。许多在职翻译人员认为,刚入职翻译人员实践经验少、社会其他领域知识不丰富可以理解。但同时他们认为,在实践翻译中,遇到某一具体问题时,具备较强的寻找参考文献并能辨别权威的能力特别重要。21%的在职翻译人员认为专业素养也需特别培养。在职翻译人员就这一点在访谈中表示,“真正的翻译工作是非常严谨的,这需要翻译人员有探索的决心和欲望,深入研究某一翻译问题,不轻易放过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此外,许多在职翻译人员表示,翻译行业需要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

表15 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最应加强的方面统计结果

与在职翻译人员的选项相同,翻译人才用人单位的管理人员100%均认为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中需要特别突出培养的首要是英语语言能力。67%认为应加强汉语语言能力课程,67%认为应特别培养翻译方法和技巧。访谈中,某一翻译公司的培训部经理还特别提出,学校可以鼓励翻译专业学生选修一些逻辑学课程,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比如增设自然科学类等逻辑推理课程,因为大多数翻译专业学生擅长人文科学,但由于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思维习惯。而逻辑思维缜密的译员通常翻译水平更高。

在回答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种类、强度等方面建议时,大多数人认为,翻译专业课程应注重翻译实践。

4.3 现有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优化建议

以上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显示,虽然翻译人员“入职时最大挑战”和管理人员认为的“新职员最大问题”排在前两位的都是“不同行业领域知识”和“行业专门术语”,但这两点在翻译人员“当前工作的最大挑战”中并没有出现。而翻译人员认为“最应具备的能力”、“最欠缺能力”以及“当前工作最大挑战”却都在英语、汉语语言能力、口译、笔译经验、翻译技巧、翻译速度等方面。而这些能力又正是翻译人员及管理人员反馈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最应突出培养和加强的方面。这些发现更加说明了一点,即对于翻译工作产生至关重要长期影响的一直是英语、汉语语言能力和口译、笔译经验和翻译技巧等,而这些翻译学科素养和认知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本科翻译专业的重要课程目标。当然,除要符合翻译人才培养一般规律外,翻译专业课程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求职等发展需求和其他社会需求,以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满足社会需要,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基于本次调查发现,对现有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1)课程目标:现有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在定位于为社会不同领域培养翻译专门人才的同时,还应强调本科翻译专业的教育属性。翻译教育是一个不断开发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素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如何汲取新知识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职业任务。因此,建议培养目标中增加如培养较强的英、汉语言表达能力,较丰富的英、汉语言与文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和宽广的知识面等内容,这同时也是符合学生就业目标多元化的一个体现。

2)课程内容:该校翻译专业课程种类丰富,学生认可度较高,同时符合加强培养翻译人才不同行业领域知识和专门用途翻译能力的社会需求方向。但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建议在师资允许的情况下,增开如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新闻学翻译、演讲与辩论等选修课程,而根据翻译市场需要,相应增加开设工程、技术、机械等类翻译课程比例。在课程强度和教学内容方面,建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和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如大三课程中可适当压缩听力、口语课程,并增加翻译知识与技能类课程强度;听力、口语、科技翻译等课程则需切实提高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3)课程实施与评测:课堂教学方面,需及时更新某些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如听力、综合外语)的教材,确保其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此外,听力、口语等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需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进行调整。而科技翻译课程更需体现翻译技巧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外实践方面,根据学生需求,建议学校与不同翻译用人单位建立翻译实习基地,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随行翻译、联络口译、大型会议等实践、观摩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积累口译、笔译经验,而适应不同场合进行恰当翻译的经验正是社会需求对翻译人才特别看重的一面。课程评测方面从整体上得到学生很高的认可度,仅对个别课程(如科技翻译)的教师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建议教师反馈要结合课程特点,详细点评学生作业,并在翻译技巧上提供更好的处理方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以上课程设置优化建议仅从本调查研究发现的学习者需求和社会需求角度提出,学校还应考虑自身、师资、翻译学科要求等因素,不断优化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翻译专业毕业生。

5.0 结语

本研究以山东省一高校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研究目标,调查了该校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对其课程设置的认可度与需求,并结合7家不同性质的翻译用人单位及其在职翻译人员对翻译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反馈,对现有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出了优化建议。由于受调查时间影响,该校绝大多数大四学生不在校内,因此对1位大四学生的调查仅限于访谈形式。希望今后可以增加大四学生样本,开展后续研究。

[1]Berwick,R.Needs assessment in language programm ing:From theory to practice[A].In R.Johnson(eds.).The Second Language Curriculum[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48-62.

[2]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Li Defeng.Tailoring translation programs to social needs:A survey of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2000,12(1):27-49.

[4]Li Defeng.Translator training:What translation students have to sa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2002,12(1):27-49.

[5]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研究,2009,(3):125-130.

[6]陈科芳.关于本科翻译专业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J].中国翻译,2009,(3):50-53.

[7]陈姝,张艳.翻译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汉文化课的需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2): 139-144.

[8]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Z].2011.

[9]姜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翻译,2006,(5):8-13.

[10]李德凤,胡牧.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59-65.

[11]任月花.社会需求对翻译转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 109-111.

[12]苏伟.学习者视角下的口译专业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2011,(5):84-92.

[13]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20-24.

[14]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国语,2007,(3):14-23.

A Needs-Analysis-Based Survey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Translation Majors—Exemp lified by a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YANG Jin-rui,DING 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needs analysis,this study initiates a survey of the curriculum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translation majors in a univer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both learning needs of undergraduate translation majors and social needs of the translator employing units.It reveals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generally well accepted by the students,and correspondent to social needs,butwith some room to be improved as well.In light of the investigation findings,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improving the current curriculum design.

translation major;curriculum design;needs analysis

H319

A

1002-2643(2013)05-0074-09

2013-02-28

杨金蕊(1971-),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教学、外语教学法。丁晶(1987-),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教学。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认可度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法学本科课程教学考后复盘评析短课设置研究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