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期刊的“形形色色”

2013-06-02 01:46孙予青
唯实 2013年6期
关键词:形形色色小说月报杂志

孙予青

民国时期,我国近代出版事业飞速发展,30余年间出版期刊2万余种、图书10万余种、报纸1.3万余种。如今,这些杂志或成了躺在图书馆里的古籍,或零散地流传于民间。打开纸张泛黄、厚沉敦实的一本本民国杂志,时代的印记在这方寸间淋漓尽致地展露。一切喜怒哀乐,社会的幕景,全然在隐秘地低吟沉思。这里,让我们轻轻翻动其中一些杂志的书页,聆听文学与历史的回声。

走入《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是民国时期影响很大的综合类期刊,共22卷。它分两个阶段:前期性质为通俗文学期刊,主编为恽铁樵、王蕴章。前期的《小说月报》虽有开启民智、启迪愚昧的作用,但也有很多游戏消遣的内容。因此,在五四运动新风潮的狂袭之下,销量逐渐下降,被迫改良。后期《小说月报》是新文学期刊,成为文学研究会代用机关刊物,沈雁冰、郑振铎、叶圣陶先后任主编,把艺术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具有浓厚的社会政治气息,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

《小说月报》倡导白话文,是白话文的摇篮。沈雁冰在第12卷第6号《语体文欧化之我观》中指出:“努力创作语体文学的人的责任:一是改正一般人对文学的观念,一是改良中国几千年来习惯上沿用的文法。”随后,译者都改用白话进行翻译,白话文逐渐取代了文言文在文化领域的位置。

在装帧与版面设计上,《小说月报》标新立异,多姿多彩。前期《小说月报》在创刊时设立了插画栏,主要刊登世界各地的名胜风景和历史古迹,一页双面。为迎合市民大众的趣味,随后还刊登一些西洋美人、世界名人肖像、花果鱼虫等。在第3卷第7期,恽铁樵刊登了《本社特别广告》,指出:“本报自本期起,封面、插画,用美人、名士、风景、古迹诸摄影,或东西男女文豪小影。其妓女照片,虽美不录。”《小说月报》从第5卷起改版,出现中国字画、拓本等。文章中多穿插插图,更富直观性、趣味性,大大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后期《小说月报》更多采用国外绘画或西方雕塑,图多使用国外著名文学家肖像。叶圣陶接手后,以绘画为主,使其更中国化和通俗化,如选用丰子恺的国画和林风眠、陶元庆等人的油画作为插画或扉页画。此外,《小说月报》很注重杂志的推销,除大面幅的广告宣传外,在杂志创刊10周年时,王蕴章请人绘《十年说梦图》以志纪念,发表了《十年说梦图自叙》、《汪鸥客画十年说梦图》的题序等。

开启时代的《新青年》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颇具影响力的一本革命杂志,起到了推动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该刊积极宣传科学(“赛先生”)、民主(“德先生”)和新文学。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922年7月休刊,共9卷。初名为《青年杂志》。这是一本综合性的文化月刊,早期的《新青年》在文化、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进攻。1916年9月1日出版第2卷第1号时改名《新青年》。自第8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亦曾经一度以该刊为机关刊物。《新青年》的编辑主要有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等。

陈独秀在创刊号的开篇《敬告青年》中,呼吁青年大众自主而非奴隶,进步而非保守,进取而非退隐,实利而非虚文,科学而非想象。认为青年时期如初春朝日一样,是社会的新鲜活泼细胞,是社会的希望。该刊积极向人们宣传西方文明,介绍西方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探讨女子教育、妇女观、贞操与自杀等新旧问题,并翻译大量国外小说,还开设读者论坛。1916年1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发表《一九一六年》一文,认为1916年是一个分水岭,以前以后之历史将大变,号召青年为三个目标而奋斗:自居征服地位,勿自居被征服地位;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同时批驳了纲常名教,讨论了我与社会及世界的关系,并号召国人从头忏悔,改过自新,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

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新青年》从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起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这一举措推动了白话文运动。在同卷的第2号里,陶履恭发表了《新青年之新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妇女报刊之最——《妇女杂志》

民国初年,《妇女杂志》无论在发行时间、发行量还是读者群或社会影响力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成为中国妇女报刊史上第一份历史最久的大型刊物。《妇女杂志》尤其关注女性自立问题和妇女教育。歌颂贤良,调和新旧,传播文化是这个刊物的主要基调。1915年1月5日,《妇女杂志》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1932年,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炸毁而停刊。

《妇女杂志》在办刊的十几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时代波澜,编辑思想也有巨大的变化,见证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前后女性启蒙的历程。从1915年到1919年,《妇女杂志》注重宣传传统女性观,“贤妻良母”观依然主导着民初社会的女性观,具体表现为三从四德。1919年12月出版的5卷第12号刊登了《本杂志今后之方针》一文,指出以后要一面提倡女子解放,一面却要十二分审慎周详地批评女子解放运动中的言论和行动。这标志着妇女解放被提上了日程。从1925年9月号开始,《妇女杂志》完全改观,开始关注妇女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品位,例如摄影和电影。我们可以从这里感受到女性身份的变化,她们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与国家,渐渐具备革命性和战斗力,并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中。

1915年至1919年是《妇女杂志》的初创阶段,第1卷至第6卷由王蕴章主编。此时段的《妇女杂志》每期设有十余个栏目,如“图画”、“论说”、“学艺”、“家政”、“名著”、“小说”等,内容涉及女子教育、家庭管理、科学常识等,倾向休闲性和趣味性,读者主要是已为人妻、为人母的都市传统知识妇女。1921年之后,章锡深接任《妇女杂志》主编,除了保持原有的风格外,主要提倡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离婚问题、娼妓问题、职业问题、家事研究、妇女与文学等都纳入了正面讨论的范围。改革后的《妇女杂志》还十分重视编读之间的互动沟通,增设了“读者俱乐部”、“通讯”、“通信”、“读前号”等栏目以听取来自读者的建议,在杂志和读者之间提供了彼此交流的平台。

早期民初上海女学生不但是时髦的追求者,也是公众眼中摩登女性的形象。在各方重视之下,女学生盲目趋时的现象有所遏制。在早期《妇女杂志》的卷首,通常会刊登女学校毕业合影和女学校生活照片,女学生通常身着素色的上衣和黑色的长裙,以淡雅为特点,女教师都梳髻,穿长裙,很少戴首饰。1923年前后,因为盘头梳髻既不卫生又浪费金钱和时间,女子剪发受到鼓励,于是女子剪发开始流行。从《妇女杂志》中可以看出女学生的服饰渐渐一扫传统女性的柔弱谦卑之态,大方而自信,而这种自觉对妇女的解放更有意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涌现过许多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是民国时期重要而且特殊的一个派别。他们命运坎坷,伤痕累累,在“五四”前后的文学革命的时代大潮流中,屡遭新文学界的批判。鸳鸯蝴蝶派之所以成为新文学的矛头所指与痛斥对象,是因为该派多以金钱的消费主义为目的,风格大都凄婉哀怨,以描写才子佳人、爱恨情仇居多。虽也有同情下层劳动人民,描写人民疾苦,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小说,但已被新文学所严厉打压和遮蔽了。尽管新中国成立后,鸳鸯蝴蝶派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真正沉隐,但鸳鸯蝴蝶派所创办的杂志,经过历史的沉淀,重新被大众认识,其不论是办刊风格,还是装帧设计都给后人以借鉴和启发。鸳鸯蝴蝶派的代表杂志有《红杂志》、《紫兰花片》、《半月》、《紫罗兰》和《礼拜六》等。

《礼拜六》的闲情逸致

民初旧派作者,凡是写趣味性作品的,不是被称为“鸳鸯蝴蝶派”,就是被称为“礼拜六派”。《礼拜六》是鸳鸯蝴蝶派的标志性周刊,每个礼拜六下午发行。在《〈礼拜六〉旧话》里,主编周瘦鹃曾回忆《礼拜六》的名字来源于美国的《礼拜六晚邮报》。该名虽是借鉴来的,但也恰到好处,在借鉴之余又形成自己的风格,既获得了阅读效果,得到大众青睐,也为自己开拓了销路。《礼拜六》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它标新立异,开创了中国近代都市期刊的新族类。因其风格时尚、版式新颖及内容丰富曾一度热销,无论在编辑风格、文本内容还是经营策略上,《礼拜六》都显示出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新质。《礼拜六》杂志前后经历了停刊与复刊,两度在杂志界中出现,也两度引领上海小说杂志中兴的潮流。创办者周瘦鹃曾回忆说:“第1期销数2万以上,以后每逢星期六早上,中华图书馆的大门还没有开,早有人在那里等着买《礼拜六》咧。那时馆主既笑逐颜开,我们也兴高采烈。”可见其影响不容低估。

《礼拜六》第1期至第100期,都由王钝根编辑。1921年复刊,由王钝根和周瘦鹃合作。每期卷首,选刊名人诗词一首并配画。《礼拜六》杂志图像包括封面画和内页铜版插画,封面都为仕女人物画像,绘画者多为丁悚。插图为国外名人照片和名画,如英国名画家、罗马教皇、“一战”联军元帅、德国兴登堡元帅等。还选登了许多军事摄影作品,如欧战中德军从柏林出发、英国炮队战于富兰德省以及德军轰毁莱姆斯大教堂等的摄影作品。这些图像为我们展示了民国初期丰富的社会图景,而读者可以通过图像建构起对西方世界和都市生活的种种想象。

《礼拜六》初期多为小说,后来内容逐渐扩展,包括笔记、笑话、时事评论、闲话、新体诗、旧体诗、新体小说、译丛、剧本、琐记等,五花八门,满足了读者的广泛需求。《礼拜六》的小说大都凄婉哀怨,缠绵悱恻,小说《恨不相逢未嫁时》、《无可奈何花落去》、《郎心何忍》等,都有明显的哀情格调。当然,《礼拜六》的小说还包括侦探、武侠、滑稽、民间反案等,可以多方面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也为茶余饭后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消遣类型。

猜你喜欢
形形色色小说月报杂志
写好形形色色的人
形形色色金字塔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形形色色的中国AI技术
杂志介绍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打的
生日礼物
《尚存葆的个人档案》被两家选刊转载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