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离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2013-06-02 10:49包东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5期
关键词:培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

包东武

变形杆菌是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 其感染率仅比大肠埃希菌低, 且其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多具有难治性、持久性特点。同时, 变形杆菌可作为机会性致病菌引发菌血症、烧伤创面、呼吸道及伤口等诸多感染。随着近年来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日益普遍及临床标本内变形杆菌的分离数量越来越多, 变形杆菌耐药性在不断提高, 导致其所致疾病在治疗中存在较大困难。为深入分析本院中变形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作者对16株变形杆菌展开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所用的16株菌株均采集自2013年2月~9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16例患者, 标本采集部位:胸膜水2株, 肠道标本1株, 呼吸道标本2株, 伤口分泌物2株, 泌尿生殖道9株。其中普通变形杆菌7株, 潘氏变形杆菌3株, 奇异变形杆菌6株。

1.2 方法 严格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中相应标准展开标本的采集与分离。采用水解酪蛋白琼脂(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制作)平板展开菌株培养, 按照变形杆菌的生长特征及生化试验展开初步判定, 经ATBexpro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变形杆菌进行确认。采取标准纸片扩散法对所得16株变形杆菌展开药敏试验, 所用药敏纸片均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生产, 药敏试验药物分别为30μg头孢噻肟、30μg头孢他啶、10μg亚胺培南(由英国OXIOD公司生产)、30μg头孢呋辛、75μg替卡西林、10μg氨苄西林、30μg阿米卡星、10μg的氨苄西林/舒巴坦(由美国BBL公司生产)、5μg环丙沙星。药敏试验过程中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为质控菌株。

2 结果

16株变形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知, 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与头孢呋辛均有较高耐药性, 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十分敏感, 敏感性为100.0%, 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与环丙沙星等药物相对敏感。

表1 16株变形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n(%)]

3 讨论

变形杆菌是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 同时在被粪便污染的物质、垃圾、水、腐败有机物及泥土中广泛存在[1], 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患者感染, 是常见医源性感染致病菌[2]。作者在对变形杆菌进行临床分离时, 自住院患者的胸膜水、肠道、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及泌尿生殖道中均可分离得到变形杆菌,其中泌尿生殖道中分离率最高, 占比为56.3%(9/16), 这说明变形杆菌最易造成泌尿生殖道相关感染。

现阶段, 变形杆菌属已有5个种被命名, 分别是普通变形杆菌、潘氏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液变形杆菌与3个变形杆菌的复合群4、5、6[3]。相较于其他类型而言,奇异变形杆菌在人体感染性疾病中更为常见, 可导致人体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感染, 且多于易感宿主中致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临床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 变形杆菌所致感染诊断率逐渐提高。据相关调查显示, 目前美国医院内变形杆菌感染率为1%左右。在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推广下, 变形杆菌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 给相应治疗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因此, 各大医院应定期展开本区域内变形杆菌耐药性检测工作, 对临床治疗加以指导, 实现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有计划的、交替而分批的使用, 以便延缓变形杆菌耐药性的形成与增强。

作者通过对本院住院患者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处采集的16株变形杆菌展开药敏试验, 发现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与头孢呋辛均有较高耐药性, 耐药率分别是68.8%、31.3%和43.8%, 因此, 在本地区为变形杆菌所致疾病展开临床治疗时, 应尽量避免使用氨苄西林与头孢呋辛。变形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噻肟的敏感性均为100.0%, 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与环丙沙星等药物相对敏感。因此, 在临床治疗中, 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阿米卡星等变形杆菌敏感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另外,氨苄西林与舒巴坦联用下变形杆菌比单用氨苄西林的敏感性高, 由此可推断部分变形杆菌可能会生成广谱β -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是一种质粒介导, 可将头孢菌素族与青霉素族抗生素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予以裂解, 促使药物的抗菌活性消失, 从而使变形杆菌形成较强耐药性。

综上所述, 变形杆菌可在多种临床标本中分离而得, 尤其是在泌尿系统感染中最为常见。变形杆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 而对亚胺培南及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在变形杆菌所致疾病治疗中, 应合理应用亚胺培南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 从而有效延缓变形杆菌耐药性的形成。

[1]何艳, 黄云平, 卜丹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状况及耐药性分析.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 29(3):313-314.

[2]白桦, 林养, 吴春芳.变形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12):1161-1162.

[3]夏修三, 宋翠云, 金秋平, 等.34株变形杆菌的检出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淮海医药, 2013, 31(3):238-239.

猜你喜欢
培南环丙沙星氨苄西林
新型Z型TiO2/Ag/Ag3PO4光催化剂的设计及其降解环丙沙星性能研究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及建立临床标本采样流程
特殊状态人群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群体药动学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磁性CoFe2O4/g-C3N4复合纳米材料对环丙沙星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研究
环丙沙星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研究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在患儿中的药动学研究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酚磺乙胺的体外配伍稳定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