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在地质学系统中的哲学思考

2013-06-04 07:09吴义北丁永涛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0期
关键词:直觉形象思维创造性

吴义北  丁永涛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逻辑思维为创新奠定基础。罗群博士依据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特点,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创新性的提出“断裂控烃理论”。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创新例子,从哲学角度分析了其内在暗含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创新思维;地质学;实践活动;断裂控烃

0.引言

江泽民(1996)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 关键是人才之争、人的智力与智能之争, 归根结底是人的创新能力之争。1998年,随着《断裂控烃理论与实践-断裂活动与油气聚集研究》[1]一书的出版,在地质学界就引起石油学家们的广泛争议[2],评论褒贬不一。本文避开该书的学术水平不谈,仅从哲学角度探讨创新思维在地质学系统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机制,对于提高地质行业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地质人的首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创新思维的哲学含义

所谓创新思维[3]是指在科技创造的过程中由已知探求未知, 从而获得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的思维活动。

非逻辑思维是最重要的创新思维, 尤其是其中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而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是创新的量变过程。只有非逻辑思维才能实现创新的质的突破和飞跃。

形象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 它以形象作为思维的元素, 通过想象、猜想、联想,模拟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既包括感觉形象, 即人的感观对客观形象的反映,也包括观念形象即以图形、模型、象征物反映外界对象的、被人的思想改造的映像还包括艺术形象。形象思维在于比较容易保持思维同对象的联系, 思维面宽, 形象而生动, 具有概括性、形象性和创造性。

直觉思维也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常常是通过直觉和灵感实现的。直觉就是直接的察觉,是人类思维不受逻辑规则的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它是经过长期的沉思之后受偶然因素的启发而迅速闪现出来的顿悟。科技创造中出现的灵感也是顿悟式的、突现式的直觉, 是直觉的一种特殊状态, 所以有时也把直觉思维称为灵感思维。

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都具有极大的创新性。逻辑思维则为创新奠定基础, 如果说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导因, 直觉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口, 那么逻辑思维则为形象的获得与灵感的产生铺平道路[4-7]。

2.断裂控烃理论的提出背景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地带,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一方面使中国大陆受到强烈挤压,形成众多的逆断层;另一方面引起大陆下面上地幔物质的向上运动,在地壳产生水平拉张应力,导致张性、张扭性断裂形成。中国陆相盆地中,与其他构造类型相比,断裂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断裂活动的普遍性、周期性、层次性、特殊性、继承性、差异性、阶段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与油气藏的形成、演化与分布存在着必然的联系。1998年,罗群博士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大地构造理论,结合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和油气藏的特点,在充分掌握断裂控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散失和分布的证据之上,提出“断裂是控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分布的根本原因”为基本观点的“断裂控烃理论”。

3.理论创新背后的哲学思考

3.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当代的地质科学理论,不少都是从对具有特色的或用现成的理论难于解释的地质区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往往是同一代的不同地质学家或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学家对这些区带的创造性探索和反复认识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量找矿勘探和建设工程向地质科学提出了许多基本规律和学科理论的研究命题,为发展科学并指导实践开辟了广阔天地,为罗群的断裂控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一个理论的提出,不仅要解释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现象,给人们的实践活动以指导,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打碎人们的思想禁锢,开拓一条探索未知的道路。

3.2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

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过程[9]。一个新科学理论的提出,不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简单的自然总结,而是科学家在广泛深人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论思考迸发出来的或经过灵感顿悟显现出来的一种闪光的思想火花。这种理论来自实践,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但又不只是实践的堆垒和概括,而是高于实践的一种理论思维的突破。我们承认人类认识的长河是按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认为,在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科学成就积山入云,科技信息浩如烟海,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对于一个具体的人的创造活动,不必要也不应该都从最基本的实践做起,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按照一定的理论思维进行实践活动,这才是可以产生科学创新的实践活动。

3.3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科学发展史上,任何一项理论的提出和科学的发现都不是某种集体研究的自然结果,而总是先由个别先驱者突破原先的理论局限和认识束缚,而后由众多的研究者或先驱者所领导的集体予以发展的。

断裂控烃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正是这样,许多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也大体如此,个人突破和集体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种科学创新,一个理论创造,不可以没有科研人员和科研集体在理论形成、完善和发展各个阶段中的认知积累,但也不是简单地由集体讨论而自然形成。科学家的创造,一方面来自包括自己在内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实践和认知。一方面又能从这些实践和认知中聚焦出理论的闪光,带领和参与各自学科领域内广大科研人员向新的高度冲刺。

我们赞同继承、借鉴,这是科学创新的一个基础,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因此,对那些读书不下功夫,不对文献资料进行深人分析,不知道巨人的肩膀在何处,就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的现象,我们应当加以抵制。我们赞同模仿、对比,国外一些新地质理论及时在我国得到验证和应用是值得称道的。但是,确有一些越仿越真,越比越像,缺乏自己的理论思维,缺乏自己的创造性和开拓性的现象,是我们应当加以避免的。

4.结束语

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科学的精神就是要本着“求新、求异、求变”的创新意识,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出新理论。“断裂控烃理论”的提出为地质界的同行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群,白新华.断裂控烃理论与实践——断裂活动与油气聚集研究[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2]顾树松,徐旺.对“运用断裂控烃理论实现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大突破”一文的商榷[J].石油学报,2003,6(24):107-112.

[3]吴兴宗,戴桂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

[4]陈传尧.启发式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8(5):62-64.

[5]李小平.论潜意识思维的可控性及其对大学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1998(5):75-78.

[6]贺自爱.突破地学研究中思维的单一定势[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1):85-88.

[7]罗群.创新思维及其运行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1999(2):13-15.

[8]黄顺基,陈其荣,曾国屏.自然辩证法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直觉形象思维创造性
巧用“直觉”解数学题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你的直觉靠谱么?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昆虫料理,你敢吃吗?
动物也有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