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

2013-06-07 02:08项久义于利辉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9期
关键词:榛子村干部驻村

文/项久义 于利辉

“张书记才来几个月就帮我们修果园,栽榛子树,这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可真是为咱干实事来了。”村民朴实的话语表达了对海城市牌楼镇南铁村第一书记张雪飞的赞许。

今年31岁的张雪飞,是海城市安监局的一名机关干部。在海城市“万千百工程”中,经个人争取、组织考察后,被派驻到牌楼镇南铁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谋发展 强村富民促增收

“你一个毛头小伙子不好好在市里上班,到我们村能干个啥?还不是走走过场镀镀金?”张雪飞刚到南铁村时,村书记谢国威简直不相信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愿意走出机关,来到农村。随着接触的增多,他慢慢改变了原先的看法:“雪飞适应能力强,肯吃苦,爱钻研,这样的驻村干部正是我们基层需要的。”谢国威由衷地说。

“在农村,能干什么,该干什么,能留给村里什么,带

给村民什么?”这是张雪飞经常思考的问题。最终,他把促进农村发展、帮助群众增收作为自己驻村的头等大事。面对南铁村一无资源、二无项目的实际,他苦心琢磨发展的路子。在一次和村干部闲聊的时候,听说村头有一块废弃地,他和村干部一商量,决定来个“筑巢引凤”。村班子筹措资金120多万元,在这块废弃地上建起了全镇最大的包装厂厂房,对外租赁,不但为村里增加收入20多万元,还解决了10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村的发展不能光靠“输血”,还要学会“造血”。选准一条符合村子发展实际的路子最关键。张雪飞经过多方考察,与村干部反复研究决定“靠山吃山”,把村里的2000亩荒山秃岭变成“聚宝盆”,发展杂交榛子项目。为了解决启动资金问题,班子上下齐动员,四处找门路、找外援。他也以大学生创业代表的身份,申请了鞍山市委1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并申报了创业贷款。海城市委也专门拨付了10万元的创业奖补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他天天和农技中心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他的真诚像火炬般点燃了群众的种植热情,村民由被动实施转变为主动参与。预计5年后,达到盛果期的“千亩榛子园”每年可为村里增加收入500多万元,为村民人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

解民忧 服务群众办实事

在田间地头,在村民的屋檐下、炕头上,张雪飞了解了村民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并将其记录在民情日记里。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个个困难户的名字:白德强,53岁,下肢瘫痪,无经济来源;钟志明,95岁,儿子智障,生活困苦……他的心里时刻牵挂着这些困难户的生活。2012年春节前,他协调牌楼镁矿对口捐赠1万多元的米、面、油,让27户困难户过上了一个祥和的春节。

驻村期间,张雪飞始终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办合作医疗、送低保等已成为工作的一部分。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户村民和邻居有矛盾,新房子盖不成,全家人就挤在一间平房里,春秋好办,可一到冬夏就遭罪了。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二话没说便去了现场,听想法,找症结,将心比心,分头谈话。随后,和村支书多次给两户村民讲道理、做工作。通过协调,矛盾终于得到化解,这户村民顺顺当当地盖起了新房。

村里环境脏乱是张雪飞的一块“心病”。决不能让乡亲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他带领村干部跑政府、跑企业,争取到了30多万元资金。一晃两个月时间,累计清理河道500多延长米,修建桥梁3座,整修街路1公里,建设垃圾排放点10个,修建花坛500多延长米。

张雪飞说:“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农村苦一些,但能锻炼人;农村累一些,但能考验人。”驻村近3年的时间里,张雪飞为村民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问题。在他的心里,群众就是亲人。在农村那片广阔的田地里,他用真诚书写着对农村和乡亲深沉的爱,用满腔热情让青春在驻村岗位上闪光,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赞歌,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榛子村干部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真人榛事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