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反义鲨烯合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S的构建

2013-06-07 10:04罗晓莉周耀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反义青蒿青蒿素

罗晓莉 周耀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广东 广州 510405

青蒿反义鲨烯合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S的构建

罗晓莉 周耀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广东 广州 510405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对野生青蒿进行人工操纵来提高其青蒿素生产能力。方法:从已有载体pROKII-SS通过PCR获得鲨烯合酶基因(SS),然后连接pMD-18载体,测序后,酶切,连接表达载体PBI121-SS,通过菌液PCR,抽取质粒,酶切检测。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植物表达载体PBI121-SS构建成功,并转化农杆菌LBA4404。

青蒿素;反义基因;载体构建

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科学家从传统抗疟中药——菊科蒿属的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提纯出的含有过氧桥结构的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其合成的衍生物还有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等,它们在疟疾治疗上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等特点,已成为疟疾流行地区的“灵丹妙药”。可是除青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资源。青蒿虽然系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素含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且含量仅占叶片干重的0.5%左右,最多也不超过1%。本研究拟在克隆青蒿鲨烯合酶基因(SS)的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Ti质粒衍生的双元载体系统构建反义SS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利用实验方法转化青蒿外植体和再生转基因植株,通过阻遏青蒿内源SS基因表达以降低类固醇的合成并将碳流引向青蒿素合成的可能性,最终提高青蒿素含量。

1 材料

1.1 菌种和质粒 大肠杆菌DH5α由本实验室保存;pMD-18 T载体购自TaKaRa公司;pROKII-SS载体本实验保存;PBI121载体由本校热研所提供;根癌农杆菌LBA4404(pAL4404)菌株载体购自TaKaRa公司。

1.2 试剂 质粒DNA纯化试剂盒、DNA片段回收试剂盒购自Life Technologies公司;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试剂盒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试剂盒、Taq酶、限制性内切酶和T4DNA连接酶购自Takara公司。培养基成分及其他常规化学试剂为国产分析纯产品。

1.3 仪器 PCR仪;台式离心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台式制冷机;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振荡器;微型凝胶电泳仪;紫外分析仪;压力蒸气消毒器;电热恒温水浴锅;超净工作台;脱色摇床;旋涡混合器。

2 方法

2.1 PCR扩增 以实验室的pROKII-SS载体为模板,带有酶切位点的SmaI-SS(5′TCCCCCGGGATGAGTAGTTTGAAAG3′)、BamHI-SS(5′CGCGGATCCTTACAAAGTGAATTC3′)为上下引物,对pROKII-SS进行PCR扩增。扩增条件为:94℃,1分钟→94℃,30秒,后57℃,1分钟,然后72℃,1.5分钟,30个循环→72℃,10分钟→4℃。反应结束后,取5~10μl 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

2.2 扩增片段回收 长波紫外观看凝胶,切下含扩增片段的琼脂糖部分,将凝胶放入eppendorf管中,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以回收的纯化扩增产物调制下列连接反应:1μl solution I、1μl pMD-18 T载体、5μl PCR产物,3μl H2O、16℃反应过夜。

2.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加入3~5μl连接产物至感受态细胞,混匀,冰浴30分钟;42℃热激90秒,迅速冷却1~2分钟,加入1m l LB培养基,37℃振荡培养1.5h;取200μl菌液涂于含100mg/L Amp的筛选平板上,吹干,37℃倒置培养12~16小时。

2.4 重组质粒鉴定 挑取单菌落,摇菌并提取质粒,分别经PCR扩增及SmaI,BamHI酶切鉴定。PCR扩增采用Taq酶,反应条件为:94℃,1分钟→94℃,30秒,后57℃,1分钟,然后72℃,1.5分钟,30循环→72℃,10分钟→4℃。DNA酶切反应条件(30μl体系):1.0-2.0μg质粒DNA、3μl 10×T缓冲液、SmaI 1.5μl,BamHI 1.5μl,加ddH2O至终体积30μl,置30℃反应2~3小时。

2.5 重组质粒测序 重组后的质粒进行测序,核对为反义基因SS且序列正确无误。

2.6 目的基因与超表达载体的酶切 经测序后确认SS无误后,将pMD18-SS质粒和PBI121质粒用SmaI,BamHI做双酶切,酶切体系为(30μl体系):1.0~2.0μg质粒DNA、3μl 10×T缓冲液、SmaI 1.5μl,BamHI 1.5μl,加ddH2O至终体积30μl,置30℃反应2~3小时。

2.7 目的基因与超表达载体的连接 经双酶切的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用纯化试剂盒纯化后,进行连接,连接体系(10μl体系):200ng SS片段、250ng PBI121质粒,1μl 10 ×连接缓冲液、1U T4DNA连接酶,加ddH2O至终体积10μl,置16℃反应过夜。

2.8 大肠杆菌转化与鉴定 方法同2.3和2.4。

2.9 农杆菌细胞转化与鉴定 低温冰箱中取出100μl感受态细胞悬液,室温解冻,立即置冰上,加0.1μg PBI121-SSDNA溶液,轻混匀,冰上放置10分钟。置于液氮速冻5分钟,28℃水浴热激5分钟。加入500μl YEB液体培养基,28℃缓慢振荡培养2~3小时,使细菌恢复正常生长状态。取上述菌液100μl涂布于含Rif(50μg/m l)及Kan(25μg/m l)的YEB筛选平板上,放置30分钟,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28℃培养24~48小时。经PCR扩增鉴定阳性克隆。

3 结果

3.1 青蒿SSDNA扩增 载体Prok II-SS经PCR扩增后,经10%凝胶电泳可见一条长度约1250bp的带。由电泳结果可知,青蒿SS基因已从载体Prok II-SS中扩增出来,其大小符合理论长度。见图1。

3.2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将PCR扩增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后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MD18-SS。抽取pMD18-SS的质粒做双酶切,经1%凝胶电泳后,可见与青蒿DNA的PCR产物大小相当的区带,表明上述扩增片段已经与载体连接。见图2。

3.3 反义SS基因超表达载体PCR鉴定 将经过双酶切连接重组后质粒命名为PBI121-SS,将其导入大肠杆菌DH5α后提取质粒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SSDNA片段已扩增,说明PBI121-SS已连接成功。见图3。

3.4 反义SS基因超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 将PBI121-SS质粒用SmaI,BamHI做双酶切进行进一步的鉴定,结果显示切下的片段与SS基因片段大小一致,说明PBI21-SS超表达载体已经构建成功。见图4。

3.5 反义SS基因超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鉴定 使用冻融法将PBI121-SS导入农杆菌BA4404,以农杆菌DNA为模板PCR,结果扩增出1259 bp的反义SS基因片段,说明PBI121-SS质粒已导入农杆菌。见图5。

4 讨论

目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高产青蒿素品系正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4]。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克隆的研究,已克隆出从乙酰CoA合成FDP的关键酶基因,即HMG-CoA还原酶基因(HMGR)和FDP合酶基因(FDPS)。Chen等利用农杆菌转化分别获得转FDPS基因青蒿发根和青蒿植株,其青蒿素含量比非转基因青蒿植株提高了2-3倍[2-3]。由此可见,植物基因工程在青蒿素高产品系的培育上具有很大潜力。

pMD18-T Vector是一种高效克隆PCR的专用载体,由pUC18载体改建而成的,消除了pUC18载体上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再在pUC18载体的多克隆酶切位点处导入了EcoR V酶切位点,使用EcoR V进行酶切反应后,再在两侧的3′端添加“T”构成。克隆后的PCR产物无法将载体上的限制酶切下,需要在PCR扩增引物中导入合适的酶切位点,此时如果使用PCR扩增引物导入的酶切位点进行DNA酶切时,酶切反应将不会受T载体上其他多克隆酶切位点上的限制酶影响,可以大大提高酶切效率,增加亚克隆成功率。

本次实验在青蒿细胞中导入反义SS基因,尝试通过干扰SS基因表达来降低类固醇合成活性[6]。因此,以双元质粒pBI121为基础构建反义SS基因表达载体PBI121-SS,然后利用根癌农杆菌Ti质粒衍生载体,在后续研究中将反义SS基因导入青蒿细胞并再生转基因青蒿植株,试图使青蒿体内的代谢活动朝着更有利于青蒿素合成的方向转变,从而实现青蒿分子育种的目标,并为利于植物基因工程改造中药材进行有益的探索。

[1]Paniego NB,Giulietti AM.Artemisia annua L.:Dedifferentiated and differentiated cultures.[J].Plant Cell Tiss Org Cult,1994,36(8):163-168.

[2]Chen DH,Liu CJ,Ye HC.et al.Ri-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Artemisia annua with a recombinant 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gene for artemisinin p roduction[J].Plant Cell Tiss Org Cult,1999,57(3):157-162.

[3]Chen DH,Ye HC,LiGF.Expression of a chimeric farnesyldiphosphate synthase gene in Artemisia annua L.:Transgenic plants via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J].Plant Sci,2000,155(5):179-185.

[4]Han JL,Liu BY,Ye HC.Effects of overexpression of the endogenous 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on the artemisinin content in Artemisia annua L[J].J Integrat Plant Biol,2006,48(4):482-487.

[5]王满元.青蒿素类药物的发展历史[J].自然杂志,2012,34(1):44-47.

[6]冯丽玲.青蒿反义鲨烯合酶基因转化培育青蒿素高产植株的研究[D].广州中医院大学,2007:32-33.

R284

A

1007-8517(2013)21-0005-02

2013.09.20)

柬埔寨那塔纳基里快速灭源灭疟示范项目(KY-2011-013-4)。

罗晓莉,女,硕士,E-mail:117231216@qq.com

猜你喜欢
反义青蒿青蒿素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白米青蒿社饭香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任务学习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这山望着那山高
TPGS修饰青蒿琥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乡野里的青蒿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