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荒”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

2013-06-07 10:04杨孝顺查培金李琳华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昆明受访者公益

杨孝顺查培金李琳华李 星

1.成都军区血液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2.中共云南省委机关卫生所,云南 昆明 650032

浅谈“血荒”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的探讨

杨孝顺1查培金2李琳华2李 星2

1.成都军区血液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2.中共云南省委机关卫生所,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血荒”治理的对策与措施。方法:将40名受访者按血液管理的责任和利益分成“责任组”(A组)和“利益组”(B组),每组各20人,采用问答式或请教式进行专题访谈,访谈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后转化为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本次受访人员中,赞成“官员带头”、“强化教育”、“公益互换”、“明星效应”、“公益宣传”、“献血服务”前六种方法的人数显著多于“不赞成”的人数(P<0.01);“赞成”互助献血的人数略多于“不赞成”的人数,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赞成“混合体制”人数显著少于不赞成的人数(P<0.01)。结论:加快血液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献血服务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献血宣传招募活动,官员带头、公众广泛参与,公益互换,让爱心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有效治理“血荒”。

血荒;成因分析;治理对策

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临床用血需求增长加快,在我国血液供应量以年均12%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为了解“血荒”的成因以及各种治理措施的可行性,作者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对昆明、成都、贵阳、拉萨四个西南地区省会城市部分卫生行政人员、血站管理人员、无偿献血者及输血患者等共40人进行了专题访谈,并根据部分专家意见,结合国内有关文献资料提出了八种治理血荒的对策与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及分组

将与血液管理责任密切相关的访谈对象作为“责任组”(A组),其中包括卫生局分管领导1名、医政处行政人员2名,卫生监督局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各1名,律师事务所医疗纠纷法律咨询顾问1名,血液中心(血站)领导3名、医院分管领导2名、血站或医院输血科血液管理人员9名。而将与血液管理利益相关的献血员与输血患者作为“利益组”(B组),其中包括无偿献血者8名、既往卖血者4名,接受输血的患者6名,既往输血史感染丙肝的患者2名。

2 调查方法

2.1 访谈内容设计 针对我国近年来各大城市出现的“血荒”和互助献血乱象,作者结合部分专家观点,设计了献血招募管理中“官员带头”、“公益互换”、“改善服务”、“强化教育”、“公益宣传”、“明星效应”、“互助献血”和“混合体制”共八种对策与措施,并对上述内容进行简单说明,采取访谈方式,征求40名受访者对“血荒”治理对策与措施的看法。

2.2 访谈方法 ①A组人员主要采取“请教式”访谈。②献血者及患者主要采取“问答式”访谈。

2.3 访谈时间及记录方法 ①本次访谈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②记录方法主要为笔记法和录音法。③尊重多数受访者意见,记录时隐去受访者单位及姓名。

2.4 访谈结果整理 根据本次访谈目的,将血液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四类,并根据受访者观点分为政府责任“严重缺失”和“部分缺失”;政府责任“需要加强”和“不需要加强”,访谈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后采用卡方检验χ2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两组人员访谈结果整理后见表1所示。

表1 40名受访者对有效化解“血荒”的意见比较(n=40)

3.2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的人口献血率应达到10~30‰,保证血液质量和供应要建立低风险、相对稳定的重复献血者队伍。目前,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达到45‰以上,我国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献血率分别为30‰和23‰,且重复献血率较高;2012年大陆人口献血率仍然只有9‰,且初次献血率较高[1]。据媒体报道,由于我国近几年来临床用血量呈“井喷”式增长,2008年以前,仅昆明、南京等部分城市出现了季节性血荒,2009至2010年春、秋两季,昆明、南京、青岛、成都等多个大城市频繁出现血荒,2011年以来全国已有47个大、中型城市出现血荒,占国内70个大、中型城市的67%[2]。为了解决“血荒”问题,各地纷纷开展互助献血活动;但是,由于血液监管存在漏洞,部分地区出现了“血头”利用“互助献血”非法组织高价卖血的乱象[3-4],引发了公众和媒体舆论对血液管理中政府责任缺失的讨论[5-7]。

作者根据专家意见和工作经验提出了8种治理“血荒”的对策与方法;从表1可以看出,在本次受访人员中,赞成“官员带头”、“强化教育”、“公益互换”、“明星效应”、“公益宣传”、“献血服务”前六种方法的人数显著多于“不赞成”的人数(P<0.01);“赞成”互助献血的人数略多于“不赞成”的人数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互助献血作为缓解“血荒”的一种有效形式尚未得到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认可[8]。而作者根据聂细忠等提出的“混合体制”[9],赞成人数显著少于不赞成的人数(P<0.01)。多数受访者认为实行“混合体制”无疑是我国血液管理制度的倒退,不符合WHO倡导的无偿献血精神和全球血液管理发展趋势。此外,应当学习借鉴英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先进管理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招募宣传活动,献血教育从小抓起、寓教于乐,让“献血救人、利人利已”的爱心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传统美德[10-12]。同时,充分发挥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等非政府组织(NGO)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作用,倡导公民广泛参与,并建立相对稳定的低危人群献血者队伍和“预约式”献血模式[13],有效治理“血荒”。

[1]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进展情况[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http://www.moh.gov.cn/mohyzs/s3590/201206/55073.shtml.

[2]腾讯新闻.中国式血荒.[EB/OL].http://news.qq.com/newspedia/94.htm.

[3]无偿献血成“高价卖血”,互助献血尚存监管漏洞[N].中国青年报,2011.11.23.

[4]新快报.广州3000元可买实名献血证“血头”找熟人卖血.http://yiliao.qq.com/a/20130104/000752_all.htm.

[5]余成普,景军.“血荒”背后:公共物品的滥用及其社会后果:一项社会学的探究[J].思想战线,2011,37(5):1-5.

[6]魏英杰.血荒的背后是制度性贫血[N].京华时报,2011.10.29.

[7]贾志勇.解除“血荒”出路在于让临床用血回归公益.http://www. rednet.cn2011/12/17.

[8]杨国栋.互助献血缓解血荒无异于饮鸩止渴.东南商报,2012. 04.12.

[9]聂细忠,李惠新.献血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兼评我国的献血制度安排[J].生产力研究,2006,10:89-91.

[10]高巨广,王钢,黎云.走近日本看献血[N].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61.

[11]朱永明.美国采供血体系简述[J].临床输血与检验,1999,1(3):49-51.

[12]陈素媛,史淑华,周江.法国国家血站的管理与无偿献血[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74.

[13]段现民,张晋升,高辉.由无偿献血模式的转变看采供血机制的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6:359-360.

R193.3

A

1007-8517(2013)21-0058-02

2013.09.19)

杨孝顺,云南省委机关卫生所任业务副所长,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昆明受访者公益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公益
公益
公益
昆明美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