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的海上贸易

2013-06-07 03:18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管理系郝鹭捷
世界海运 2013年8期
关键词:罗马帝国红海印度洋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管理系 郝鹭捷

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的海上贸易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管理系 郝鹭捷

印度洋作为连接东西方海上贸易最为重要的水域,其见证了1至3世纪罗马帝国同东方的海上贸易辉煌。从成因、贸易港以及货源、海上贸易商、运输航线及运输时间点四个方面对罗马帝国时期的印度洋海上贸易进行介绍与分析。

罗马帝国;印度洋;海上贸易

一、罗马帝国形成前印度洋上的海上活动

红海和波斯湾地区是罗马帝国同东方联系的水上要道。考古证明红海与波斯湾同印度有悠久的贸易史:埃及通过红海与印度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 500年,波斯湾地区与印度的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 000多年以前。[1]埃及法老希兰曾派遣水手前往印度,大流士曾让其舰队沿着阿拉伯半岛航至埃及,马其顿亚历山大东征为希腊人的红海贸易提供便利之后,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同印度也有密切的来往,罗马帝国成立之后继承了前人的航海遗产,积极参与同东方的海上贸易。

二、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海上贸易繁盛的原因

1.征战夺得制海权为海上贸易兴起创造条件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一跃成为囊括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遂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海上交通空前发达,海上贸易日趋兴盛。由罗马附近的奥斯提亚港向外辐射的7条海上通道将罗马与地中海各地联系起来。[2]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由黑海地区经赫勒斯谤(今达达尼尔)海峡、爱琴海到意大利,货物以粮食为主;二是连接罗马和北非的航路,货物除谷物外,还有来自东方各国的产品,尤其是贵重奢侈品。

罗马帝国建立后,对东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奥古斯都曾派出一支专门远征军深入阿拉伯半岛南部,为罗马占取一些最重要的港口。彼处主要的出口物为香料、调味品、宝石和骆驼。[3]夺取波斯湾以及两河流域的出海口的制海权一直都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战略,只有夺取该处制海权才能打破波斯帝国对奢侈品的垄断。由于波斯帝国顽强抵抗,罗马帝国只有在鼎盛时期才掌握了波斯湾地区的控制权。因此征服埃及及托勒密王朝是罗马帝国航路向东方延伸的决定性胜利,在罗马帝国时期的海上贸易主航路是红海与印度洋。

为进一步保障航路的安全,奥古斯都成为元首后,建立了正规舰队将其部署在帝国所属海域以打击地中海海盗,维护罗马海上交通与粮食供给安全以及负责边境防御。图拉真统治时期,因红海至波斯湾一带的海盗势力日盛,他建立了红海舰队打击海盗,维护该海域的交通安全,该舰队的职责主要是确保罗马同索马里兰、阿拉伯、印度等地的贸易安全。为防范波斯湾、红海海盗劫掠商船,他还派出有资深航海经验的士兵给商业舰队护航。[4]

2.稳定的政局及经济发展为罗马帝国创造巨大海上商业需求

罗马帝国稳定的政治局面以及对制海权的把控给了其人民广泛的海上商业机会。在奥古斯都时期,意大利在帝国商业生活中占据突出的地位,甚至比在公元前1世纪时还要突出。[3]109这不仅仅是因为罗马城愈来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之一,整个的意大利,包括它的无数城市,对文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富足的市场,无数货物从海上源源不断地输入这个市场。同时,自由贸易政策也刺激着海上贸易量,如帝国的元首们保存了所有行省边界上所征收的有限度的关税,对于国家所需要的商人和船主则赐以特权从而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行业和行帮组织,以资鼓励。[3]249

3.识别印度洋季风规律

印度洋夏季洋流在西南季风影响下,作顺时针方向向东流;冬季洋流在东北季风影响下,作逆时针方向向西流。阿拉伯商人正是利用洋流规律在印度洋与红海之间进行垄断性的海上货物运送。虽然罗马人识别印度洋季风规律的具体时间文献中没有具体记载,但在公元前20—10年期间普林尼随船航行至印度期间相关记录可显示出,在当时希腊和罗马商人已经大致掌握印度洋的季风规律。[5]

季风规律的掌握,使罗马帝国同东方的贸易有能力脱离安息帝国及或其他阿拉伯“中间商”,不仅能取得来自中国印度第一手货源,在价格上也得到不少优惠。据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58—公元21)记载,在托勒密王朝末,“每年不到20艘船只敢于穿越阿拉伯海(红海)到(曼德)海峡以远海域”,但在奥古斯都(公元前31—公元14)建立起罗马世界的和平后,每年至少有120艘船从米奥斯贺而莫斯(Myos Hormos)出曼德海峡到达印度。[5]

三、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海上主要贸易港以及贸易货源

罗马帝国对印度洋海上贸易的需求不仅仅是丝绸等奢侈品,也包括日常用品以及各个行业的原材料需求。译名作者的《厄立特里亚航海记》(以下简称《航海记》)描述了公元前1世纪希腊罗马商人随船在印度洋各个港口的贸易场景。以《航海记》为主线,辅以其他文献记录,介绍在当时背景下印度洋(涵盖红海)上主要的贸易港口及其货源。

1.红海亚丁湾区域

罗马帝国东方贸易中主要的三大进口港口是:Arsinoe港(阿尔西诺伊)即现苏伊士港、Berenice港(贝伦尼斯)即现埃及巴纳斯港和Myos Hormos港(米奥斯贺而莫斯)即现埃及库赛尔港。Arsinoe港是最早的帝国贸易中心之一,但不久便被地理位置更优越的Berenice港和Myos Hormos港取代。[6]同时Berenice港和Myos Hormos港也是每年前往印度贸易的商船在红海的起点。

Adulis港(阿杜利斯港)大致位于现厄立特里亚马萨瓦南部,是红海西海岸的又一重要的港口。该港是阿克苏姆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它地近曼德海峡,控制红海的航运;西距阿特巴拉河不远,沿河北上可至尼罗河中游,所以又是内陆贸易的集散地。该港运出的是黄金、象牙、香料、犀角和玳瑁,进口来自埃及的睡袍、衣服,来自印度的棉布、锦葵服、斗篷、铁制品以及诸如漆器、橄榄油等奢侈品。[7]

Mosyllum港即现在索马里的博萨索港Boosaaso港,据《航海记》记载,该港和非洲东海岸的opene港(哈丰)是当时的肉桂贸易中心港。Mosyllum港出口大量的肉桂,每年来该港挂靠的都是大型商船。

2.阿拉伯半岛南海岸

Eudaimon Arabia港(艾夫泽蒙阿拉伯)即现在的亚丁港。该港由于处于印度洋与红海的交界处且港况极好,因而成为早期埃及和印度贸易的中转港。该港除了中转货物外还出口没药与乳香。

Cana港(坎纳),其大致位于也门比尔阿里,据《航海记》作者记载,该港以盛产乳香的Eleazus王国作为其腹地,成为当时印度洋上最大的乳香出口港:Eleazus王国通过骆驼和竹筏将产出的乳香运输至该港,再装上贸易商的大船运送至罗马帝国。

Moscha港(摩斯卡港),即现阿曼佐法尔。该港位于Cana西北面,是阿拉伯南部又一重要的乳香输出港。商船在Cana港之后会选择Moscha港进行挂靠载货。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印度商船在同阿拉伯交易后无法赶上回程的季风,因此往往会选择在Moscha港过冬等待来年。[7]

3.印度西海岸

Barbaricum港(巴巴里贡)即现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主要进口薄衣服、仿亚麻花纹布料、黄玉、珊瑚、苏合香脂、乳香、玻璃、金银盘子、酒、广木香、芳香树胶、枸杞、甘松、绿松石、天青石、丝绸、棉衣等。[6]Barbaricum港是其所属国的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Barygaza港(婆卢羯车),即今印度布罗奇港。该港是整个印度的边界最前沿,其内陆地区盛产小麦、大米、芝麻油、纯奶油、棉花,很多从该港出口的棉织衣都是产于陆地区。Barygaza港也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引航制度的港口之一。《航海记》中对Barygaza港的银行制度记录如下:负责引航的小渔船被称为“trappaga and cotymba”,这些船只在入港处等待商船到来并将其引入Barygaza港,引航员操纵船直向行驶,避开浅滩,引领船只到达固定地点,涨潮时出航,退潮时候就抛锚在锚地。[6]

Muziris港(穆泽里斯),现印度喀拉拉的Pattana,是印度西南部最大的贸易市场。《航海记》对该港的贸易货物也进行了记录:商船靠泊后将大量的散装胡椒粉、三条筋树叶装上船。这里主要进口大量的钱币、少量黄玉、薄衣、有图案的亚麻布、锑、珊瑚、天然玻璃、铜锡铅、酒等,这些货的进量同Barygaza港差不多。[6]

四、罗马时期印度洋海上主要贸易商

作为古罗马人,老普林尼、斯特拉波或者《航海记》的作者都在其文章中记录了当时印度洋海上贸易的情景,但在当时罗马的海商并不是印度洋上的主力军。在公元1世纪中后期,罗马商人甚至逐步退出印度洋贸易的舞台,进而转战地中海沿岸的西方新兴市场。埃及亚历山大港和叙利亚一代原腓尼基港口未能完全向帝国敞开是导致罗马商人长期处于较低利润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罗马商人面对的是一群老牌的精明海商——阿拉伯人。

纳巴泰人(Nabataeans)是罗马帝国时期最成功的海商群体。由海盗起家的纳巴泰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开始在红海从事海上货物运输活动,通过与阿拉伯半岛南部塞巴人的合作,纳巴泰商人开始向红海各口岸输送乳香和没药,随后商品种类增多包括乳香、肉桂、生姜、香料和香草没药、玻璃珠、中国丝绸等。[6]当罗马帝国征服塞琉古,纳巴泰彻底成为罗马帝国同印度中国商品的垄断中介商,为了维护同罗马帝国的良好关系,纳巴泰向罗马缴纳25%的税收。[5]据斯特拉波估计罗马帝国每年奢侈品将耗费10亿塞斯特帖姆(古代罗马的货币单位),其中将近一半落入阿拉伯商人(主要指纳巴泰人)的口袋。[9]随着战争政局的变换,纳巴泰人在3—4世纪淡出印度洋海上贸易圈。

中国海商在公元3世纪也曾航行到红海西岸,东吴丹徒太守万震在他所著的《南州异物志》中说,当时中国船向西最远曾航行到加陈国。[10]加陈国是古波斯铭文中kusa的音译,是指居住在埃塞俄比亚的库施族,故地即在今红海西岸埃塞俄比亚的马萨瓦港附近。

印度商人也参与了印度洋的海上货物运输,在上文中曾提到不少的印度商船会选择在阿拉伯南部的Moscha过冬等候来年的季风回印度。

五、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海上贸易的路线以及运输时间点

罗马帝国时期,贸易商将东方的货物从印度半岛西海岸运送到地中海有两条路径,见图1。

图1 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海上贸易路线图

第一条印度—波斯路线:从印度半岛西海岸通过海运将货物运送到波斯湾与两河的交汇处——哈拉克斯(Charax)或阿坡洛古斯(Apologus),之后通过采用骆驼陆运方式途径安息帝国(Parthia Empire)国境、巴尔米拉(Palmyra泰德穆尔的旧称)最终到达安提俄克(Antioch,中国古称条支),之后再转运到地中海沿岸。

由于第一条路线基本受控于波斯及其他中间商手中,当罗马人掌握季风规律后,便开发出了第二条路线——印度—科普托斯路线:从印度经过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抵达贝伦尼斯(Berenike)经过骆驼运输将货物运输到科普托斯(Koptos)的帝国仓栈中,再由尼罗河驳船转运至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之后再分销到地中海沿岸。有文献记载在亚历山大港对印度进口的货物征收25%的塔兰特(希腊货币)。[11]

根据季风的规律性,《航海记》、《自然史》、阿拉伯引航员马吉德手记中的记录,以及中世纪到19世纪在印度洋航行的相关记录,Eivind Heldaas Seland在其论文中较系统地总结出了上述两条路线的货物运输班期表。笔者结合其他学者对同期印度洋航海研究记录总结如下,见表1。

表1 罗马帝国时期印度洋货运时间点

六、罗马帝国后期印度洋海上贸易境况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由于内乱以及抗击外族入侵耗费了大量人力与财力,同东方贸易的物质基础已不复存在。萨珊王朝成为帝国在亚洲中部及波湾的阻隔;阿拉伯半岛南部由希米亚提人同塞巴安组成新的政权;埃及南部阿克苏姆帝国趁机壮大势力控制了红海,此时的罗马帝国仅能从阿克苏姆帝国进行小规模的贸易。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红海彻底失去贸易的核心地位,拜占庭帝国的东方贸易被埃塞俄比亚人与波斯人垄断——印度洋上的海上贸易至此趋于冷清。

[1]张绪山.罗马帝国沿海路向东方的探索[J].史学月刊,2001(1):87.

[2]娄琳,徐松岩.关于希腊罗马海上势力的历史反思[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39.

[3]罗斯托夫采夫.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李大维.罗马帝国与海盗[J].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121-122.

[5]THORLEY J.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Roman Empire and the East under Augustus[J].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1969(16):211-213.

[6]郝鹭捷.西方航海杂谈[EB/OL].(2012-02-23)[2012-02-23].http://bbs.tianya.cn/post-no05-224101-3.shtml.

[7]CROWFOOT J W.Some Red Sea Ports in the Anglo-Egyptian Sudan[J].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1911(37):398.

[8]Eivind Heldaas Seland.The Indian ships at Moscha and the Indo-Arabian trading circuit[J].Proceedings of the Seminar for Arabian Studies,2008(38):238-288.

[9]Michael Vickers.Nabataea,India,Gaul,and Carthage:Reflections Red-Gloss Pottery on Hellenistic and Roman Gold Vessels and Red-Gloss Pottery[J].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1994(98):232.

[10]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70.

[11]Eivind Heldaas Seland.The Persian Gulf or the Red Sea?Two axes in ancient Indian Ocean trade, where to go and why[J].World Archaeology,2011(43):402.

猜你喜欢
罗马帝国红海印度洋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罗马帝国时期埃及地方审判管辖浅析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时空大转盘·罗马帝国
去印度洋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新罗马帝国衰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