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酯速释微丸制备工艺研究

2013-06-09 06:47崔亚男温新民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润湿剂微丸黏合剂

管 华 崔亚男 温新民

(济宁医学院药学院,山东 日照276826)

当前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我国自80年代以来,U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骤增,特别是与肠癌的相关性,引起临床的重视和对治疗药物的需求。目前,有效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常见药物普遍存在疗程长、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缺点,常为患者难以承受。本文研制的5-氨基水杨酸(5-ASA)对乙酰氨基酚酯(5-ASA-AAP)速释微丸,将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1 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RCZ-8B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标准检验筛(浙江省上虞市沪江仪器纱筛厂);JBZ-300多功能微丸包衣造粒机(辽宁医联新药技术研究所)。

1.2 试药

5-ASA(浙江义乌市汇丰化工有限公司);对乙酰氨基酚(武汉银河医药原料厂);氯甲酸苄酯(江苏新沂市汇力精细化工有限公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上海亿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d/C催化剂(西安凯立化工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MCC,山东聊城制药厂);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国药集团华学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烟台三和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 5-ASA-AAP的合成

考虑到酚酯类化合物在酸碱条件下不稳定的性质,本文采用直接成酯的办法制备5-ASAAAP。首先将5-ASA的氨基用氯甲酸苄酯保护,在DCC和吡啶的催化作用下,与对乙酰氨基酚直接成酯,Pd/C氢化还原脱去保护基,即得目标产物。工艺路线图如图1。

图1 5-ASA-AAP合成路线图

3 5-ASA-AAP速释微丸的制备

3.1 5-ASA-AA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技术,目前主要有药物微粉化技术、溶剂沉积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3大类[1-2]。本文拟将5-ASA-AAP制成固体分散体,大大改善药物的溶出与吸收,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实验考察了3种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方法——溶剂法、熔融法和溶剂蒸发—沉积法。将3种方法制得的固体分散体粉末制成微丸,然后以0.55%SDS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溶出杯内温度为(37±0.5)℃,转速为50r/min,用转篮法进行溶出度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固体分散体中5-ASA-AAP溶出度的比较

由图可知,溶剂蒸发—沉积法制得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优于其余3者。因此,确定最终5-ASAAAP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是:将5-ASA-AAP与部分可溶性辅料(PVPK30、SDS)溶于1∶2的丙酮/无水乙醇混合溶剂120ml,加入其它辅料,超声、搅拌使混合均匀,80℃水浴挥干有机溶剂,置4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24h,粉碎过80目筛后备用。

3.2 5-ASA-AAP速释微丸的制备

3.2.1 处方的确定 以微丸的外观性质以及溶出度等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填充剂的种类、药物与填充剂的比例、润湿剂的浓度以及PVP的用量对所制得的微丸性质的影响。方法如下:分别将5-ASA-AAP的固体分散体粉末与适量填充剂混匀(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乳糖),每种填充剂考察了3个混合比例1∶2、1∶3、1∶4,然后加入黏合剂PVP(2%、5%、10%),用润湿剂乙 醇 溶 液(10%、20%、30%)制备软材,将制得的软材投入挤压机内,再把挤出物迅速分次加到滚圆机内,使挤出物滚制成球形,于40℃恒温干燥箱中干燥24h后即得微丸。过筛,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3.2.1.1 填充剂种类的确定 分别考察了MCC、可压性淀粉以及乳糖3种填充剂,以所制得的微丸的圆整度、休止角、堆密度以及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百分率为指标,考察结果见表1和图3。

表1 填充剂的种类对微丸性质的影响

图3 填充剂的种类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由结果可见,以MCC为填充剂,制得的微丸圆整度较好,休止角与堆密度均较小,且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比较大。最终选择MCC为填充剂。

3.2.1.2 药物与填充剂的比例的确定 分别考察了3种比例1∶2、1∶3和1∶4,以所制得的微丸的圆整度、休止角、堆密度以及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百分率为指标,考察结果见表2和图4。

表2 药物与填充剂的比例对微丸性质的影响

图4 药物与填充剂比例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由结果可见,药物与MCC比例为1∶3时,制得的微丸圆整度较好,休止角与堆密度均较小,且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比较大。最终选择比例为1∶3。

3.2.1.3 润湿剂的浓度的确定 分别考察了3种浓度10%、20%和30%,以所制得的微丸的圆整度、休止角、堆密度,以及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百分率为指标,考察结果见表3和图5。

表3 润湿剂的浓度对微丸性质的影响

图5 润湿剂的浓度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由结果可见,润湿剂浓度为20%时,制得的微丸圆整度较好,休止角与堆密度均较小,且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比较大。最终选择润湿剂浓度为20%。

3.2.1.4 黏合剂用量的确定 分别考察了3种用量2%、5%和10%,以所制得的微丸的圆整度、休止角、堆密度,以及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百分率为指标,考察结果见表3和图5。

表4 黏合剂的用量对微丸性质的影响

图6 黏合剂的用量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由结果可见,黏合剂的用量对微丸的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随着PVP用量的增多,休止角和脆碎度都减小。但由于黏合剂的用量多少,会对药物的溶出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进一步考察了黏合剂用量对药物溶出的影响,结果见图7。

图7 黏合剂的用量对溶出度的影响

由图7可知,黏合剂用量为10%时,溶出度较差,而当黏合剂的用量为2%和5%时溶出较好,由于加入2%PVP制得的微丸粉末较多,所以综合选择黏合剂的用量为5%。

3.2.2 制备工艺的确定 通常微丸的制备包括挤出滚圆法、流化床造粒、离心包衣制备、喷雾制备等方法[3]。由于挤出—滚圆法是现在较为成熟的微丸制备方法,因此本文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5-ASA-AAP微丸。将5-ASA-AAP固体分散体和微晶纤维素按照重量比1∶3混合均匀,加入5%PVP,加入适量20%乙醇制软材,以微丸的粒径分布、休止角、堆密度和脆碎度等为指标,研究挤出速度、滚圆速度及滚圆时间的影响,结果见图8、9、10和表5、6、7。

图8 挤出速度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图9 滚圆速度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图10 滚圆时间对粒径分布的影响

表5 挤出速度对微丸休止角和堆密度的影响

表6 滚圆速度对微丸休止角和堆密度的影响

表7 滚圆时间对微丸质量的影响

由结果可知,挤出速度为10Hz,滚圆速度为30Hz,滚圆时间为30min时,制得的微丸粉末较少,堆密度与休止角较小,微丸在20~40目之间所占的重量比较大。

3.3 5-ASA-AAP速释微丸制备工艺的确定

称取10g的5-ASA-AAP固体分散体,加入30g的微晶纤维素和2g PVP,以20%的乙醇为黏合剂制备软材,将制得的软材以10Hz的速度进行挤出,挤出后的湿条以30Hz的速度滚圆30min后即制得微丸,烘干,对微丸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见表8。

表8 微丸性质的检查

对上述工艺进行重复实验3次,所得20~40目的微丸收率RSD为1.97%,结果表明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4 讨论

制备中间体5-[N-(苄氧甲酰基)氨基]水杨酸时,反应温度以-2℃~0℃为宜,因为氯甲酸苄酯在低温下反应可以减少水解反应的发生,提高产率,但温度又不能太低,否则影响反应速率。由于5-ASA与碳酸氢钠中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5-ASA时应该缓慢加入并且快速搅拌,防止短时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使反应物溢出圆底烧瓶。

最终确立的处方为:选择MCC为填充剂,5-ASA-AAP固体分散体与MCC的比例为1∶3;润湿剂的浓度为20%,黏合剂PVP的用量为5%;制备工艺条件为:挤出速度为10Hz,滚圆速度为30Hz,滚圆时间为30min.

[1] Ford JL.The current status of solid dispersions[J].Pharm Acta Hevl,1986,61(3):69-88.

[2] Tantishaiyakul V,Kaewnopparat N,Ingkatawornwong S.Properties of solid dispersions of piroxicam in polyvinylpyrrolidone[J].Inter J Pharm,1999,181:143-151.

[3] 陆彬.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392-398.

猜你喜欢
润湿剂微丸黏合剂
新型黏合剂能在海水中反复使用
二十味沉香微丸对绝望小鼠行为及海马5-HT系统的影响
润湿剂对栽培基质水分的影响
油基钻井液润湿剂评价新方法
涤纶织物少水染色工艺研究
煤矿喷雾降尘用新型润湿剂优选复配基础试剂的实验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鼻涕虫牌”医用黏合剂
基于转矩流变性的中药微丸润湿剂用量筛选研究
兰炭黏合剂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