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RP调查的停车设施规划及收费政策研究

2013-06-10 01:22方怡沁常云涛彭仲仁
交通运输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独山子差价停车场

方怡沁,常云涛,彭仲仁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小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停车问题日益严峻。乱停车、停车难和停车收费不规范已成为各大城市较为普遍的现象,给城市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合理停车政策的缺失,正是造成停车设施利用不良、停车供需矛盾扩大的主因[1-4]。因此,如何制定有效的停车收费政策,调节出行结构,诱导停车设施选择,约束不良停车行为,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独山子地区作为案例,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着手,研究居民的停车选择意愿,并制定合理可行的停车政策,为解决城市停车困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1 停车偏好调查

为了解居民的停车习惯和停车意愿,本文做了一项停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行为调查(Re vealed Preference,RP)和意向调查(Stated Preference,SP)。RP调查针对实际情况,反映了被调查者的具体属性及其在现实中对现有情况的选择。SP调查针对被调查者的意愿,反映了被调查者在虚拟情境中对不同状态的偏好程度及选择情况[5-7]。此次调查问卷一共发放1 000张调查表,回收后统计有效问卷为622份。

1.1 RP调查结果初步分析

本次调查的居民属性及停车行为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RP调查统计结果

停车问题的统计结果显示,居民停车时未遇到问题和遇到问题之比约为1∶2.7,且目前最大问题为停车设施服务能力不足,其次为车位不均引发的混乱及管理体制缺失。显然,在后续的工作中,必须先合理预测停车需求,加大停车场的开发强度,解决供需矛盾;在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再制定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有意识地引导居民停车选择并进行分流,最大化地利用停车设施。

1.2 SP调查选项、属性及水平

车辆停放距离意愿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都希望停车后的步行距离较短,且停车选择比例随步行距离变长而逐步下降。显然,停车后的步行距离是市民选择停车场的考虑因素之一。同时,停车付费意愿统计结果表明,停车收费与否对居民选择停车场所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停车后步行距离及停车收费水平将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此外,本次调查中,收费后停车行为调整和停车距离选择中,不同性别、职业及家庭收入未见明显差异,因此在后续工作中,此三项暂不列入影响因素。

目前独山子的主要停车问题为路外停车设施利用率低,路边停车周转率低,因此此次停车政策制定目的之一即分流居民对停车设施的选择。设定可选择方案为路边就近及路外停车场两种。综合以上分析,根据RP调查结果,综合独山子地区实际情况,分别将每个变量设置3个水平,并以此设立不同模拟场景。停车设施选择影响因素及其水平如表2所示。

表2 停车设施选择影响因素

同时,为进一步了解不同停车条件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设计不同出行方式选择的SP调查表格。由于独山子地区主要出行方式为公交及私家车,因此可选方案设为私家车与公交车两种,影响因素则选取停车情况、费用及时间成本三项。具体属性及各自水平如表3所示。

表3 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

2 模型构建及结果

2.1 停车选择模型

在统计收费意向调查时,为衡量不同选择肢的效用函数,一般使用MNL模型,较为常见的形式为线性函数[8]。本文中,停车方案为二分变量,其选择肢为A=A1∪A2={路边停车,路外停车},因此拟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根据随机效用理论,居民n选择方案i所获得的效用为Uni,包括固定项Vni和随机项εni两部分,可表示为Uni=Vni+εni。

假设εni服从Logistic分布,则根据Logistic模型的形式,对停车选择模型的构建如下:

将以上数据输入SPSS统计软件,设置变量如表4所示。

表4 停车选择模型变量设置

设置置信度为95%时,对停车方案选择情况的拟合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停车选择因素统计

由表5可见,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值均小于0.003,证明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而费用和步行距离的系数为负值,说明费用和距离的上升会导致停车场的效用降低,这是符合常理的,即市民更倾向于选择更便宜的停车场就近停车。同时,费用系数大大小于步行距离的系数,说明独山子地区的市民对价格更为敏感,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选择的效果更佳。

2.2 停车选择结果分析

通过SP调查数据,计算在路外停车场不同步行距离和收费价格的情况下,市民对路边和路外停车场的选择比例,如图1所示。

图1 路边/路外停车场选择比例图

由图1可知,在路外停车场步行距离小于50m时,居民对路边收费容忍度较差,即使差价只有1元,大部分居民仍选择了路外停车场。而当路外停车场步行距离在50~200m时,差价1元的路边和路外停车场选择比例相当,差价2元时路外和路边停车的选择出现一定差距。然而,在路外停车场步行距离升至200~500m时,差价为1元时,选择路边停车的居民数量已经超过路外停车;差价为2元时,两种停车方式的选择情况仍基本持平,显然此时步行距离对居民的选择影响更大。因此,在步行距离增大的情况下,停车费用的差距同样需要进一步拉大,才能更好地进行停车需求管理,引导更多市民在路外停车。

此外,在三种不同的步行距离条件下,随着收费差价的逐步上升,选择路边停车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当差价为3元时,基本可以拉开选择差距。尤其当停车收费差价为5元时,选择路外停车的概率皆大于80%,因此可以认为此时步行距离已不能作为调节杠杆,即此时费用为唯一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对不同情况下市民出行方式的选择统计,可得表6。

表6 出行方式选择统计

表6 (续)

由表6可知,在不同停车条件下,市民对时间成本较不敏感,费用差仍为主要影响因素。当费用差低至1元时,即使时间差只有5min,大部分市民仍然选择私家车出行。而费用差为4元时,哪怕时间差达20min,仍有63%的市民选择乘坐公交。因此,在进一步的交通规划中,对居民出行管理和诱导的手段,仍应以价格调控为主。

3 停车管理建议

3.1 收费费率的确定

定价依据一般考虑服务成本、服务价格、停车需求特征、地价级差及城市交通政策目标等[9]。综合市场调查的结果及独山子地区的个体情况,分别对路边、路外停车设施进行定价。

采用平均成本法对独山子的停车建设及运营管理成本进行计算,得出路外和路边停车成本皆不足150元/月,即收费不低于0.2元/h则可收回成本。上一节已由数据证明,大部分市民能够承受的最高收费差价为5元。因此为避免停车设施资源的浪费,暂设定单次停车最高收费差价为5元/h。

目前对独山子地区的停车收费主要以调节路边、路外停车比例为目的。因此综合各类因素考虑,根据不同步行距离设立分级收费差价,如表7所示。

表7 路外停车收费差价表

此外,根据停车需求特征的不同,对于商业、娱乐区,应在周末适当调高路边停车费率,以调控停车行为,而在机关、学校附近,则应在工作日调高路边停车费率。

3.2 停车收费实施方案

由于独山子地区现行的停车政策为“路外停车为主,路边停车为辅”,使用价格杠杆调节停车行为时,可将独山子按照地区分为大型停车场(库/楼)、一般设施停车场及露天停车场进行三级停车收费。具体收费标准如表8、表9所示。

表8 路外停车收费标准(元/h车位)

表9 路边停车费率调整标准(元/h车位)

4 结语

本文根据对停车调查数据的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建立了路边和路外停车设施的选择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停车费用为影响居民选择停车设施的主要因素,而步行距离对居民的影响较小。这与独山子地区先前未推行停车收费政策有关。因此,为避免市民对新政策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应以一定时间为期,进行停车收费的试运行。试运行期间,选取一定典型位置进行试点收费,观测收费后停车行为的改善效果,并进行大力宣传和推广。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加大违章停车的检查力度,力争使停车收费尽快步入正轨。

[1]关宏志,严海,王兆荣,等.停车收费价格及产业化政策的研究——以北京市停车建设为例[R].南京: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6年年会暨第22次学术研讨会,2006.

[2]姚胜永,李艳敏.城市中心商务区停车收费与停车行为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37(5):110-114.

[3]吴涛,晏克非,李枫.城市公共停车收费定价的研究[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9,20(12):16-20.

[4]安实,马天超,尹缙瑞.我国城市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0,32(2):65-69.

[5]赵鹏,藤原章正,杉惠赖宁.SP调查方法在交通预测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24(6):29-32.

[6]Jordan J Louviere, David A Hensher.On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imulated Choice or Allocation Experiments in Travel Choice Modeling[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82,(890):11-17.

[7]Jordan J Louviere, George Woodworth.Design and Analysis of Simulated Consumer Choice or Allocation Experiments:An Approach Based on Aggregate Data[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3,20(4):350-367.

[8]关宏志.非集计模型:交通行为分析的工具[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冯焕焕,朱从坤.我国城市中心区路边停车收费定价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及信息,2008,8(5):129-135.

猜你喜欢
独山子差价停车场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足球脚内侧踢球》 教案
浅谈火电企业煤炭计划采购管理的几个难题
PLC在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的应用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做好农资生意?
“8·12”后,何以为家
独山子石化透明聚丙烯K4912通过国家食品药品性能检测
零售业商品购进价与售价同时调整核算方法探析
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公立二级医院经济运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新疆独山子泥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