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风府、风池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2013-06-11 08:39张志国曹文忠张姝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风府颊车风池

张志国,曹文忠,张姝



针刺风府、风池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张志国,曹文忠,张姝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沧州 061001)

针刺;面神经麻痹;电针

周围性面瘫多见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尔麻痹,是指原因不明、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为针灸科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风府、风池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为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参照《针灸治疗学》[1]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急性期(发病15 d内)取风府、风池穴。风寒者加外关、列缺、合谷;风热者加曲池、大椎、尺泽、合谷;气虚者加足三里、太冲、气海;血瘀者加膈俞;血虚者加血海,舌前味觉减退加廉泉;听觉改变加听宫。患者先取坐位或俯卧位,各穴常规消毒,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0.8~1寸,使针感向头部及后枕部扩散;风府穴宜朝向下颌方向刺入0.3~0.5寸,不宜过深,以得气为度,留针10 min,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每隔5 min行针1次。而后取仰卧位,辨证选穴如上法,常规操作,留针20 min,同时用TCD照射患侧面部。

恢复期(发病15 d后)取患侧阳白、太阳、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穴。针刺得气后,阳白、太阳及颊车、地仓接电针治疗仪,负极在外周,正极在中心部,采用连续波,频率为1~2 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留针30 min。

2.2 对照组

急性期取患侧阳白、太阳、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穴[2]。风寒者加外关、列缺、合谷;风热者加曲池、大椎、尺泽、合谷;气虚者加足三里、太冲、气海;血瘀者加用膈俞;血虚者加用血海,舌前味觉减退加用廉泉;听觉改变加用听宫。患者取仰卧位,各穴位常规消毒,阳白向鱼腰方向平刺0.3~0.5寸,太阳、翳风、颧髎、四白直刺0.3~0.5寸,颊车向地仓方向、地仓向颊车方向各刺入1.0~2.0寸,行小幅度均匀捻转的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同时用TCD照射患侧面部。

恢复期治疗同治疗组恢复期治疗。

两组均每星期治疗6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ouse 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3]拟定。

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B分级Ⅰ级。

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能障碍。H-B分级Ⅱ级。

有效:静止时双侧基本对称,运动时中度功能障碍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分级Ⅲ级。

无效:无明显变化,双侧不对称和(或)明显面肌痉挛,病理性联合运动。H-B分级Ⅳ~Ⅵ级。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时采用两组均数比较的检验,方差不齐时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3.2 两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痊愈患者平均治疗(18.29±6.07)次,对照组痊愈患者平均治疗(23.60±5.67)次,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2 两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周围性面瘫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多属Seddon分类中的神经失用,属Sunderland分类的Ⅰ~Ⅲ度损伤,轻者仅是局限性脱髓鞘,神经纤维本身不出现明显形态改变,重者轴突受损甚至中断,但神经内膜管能够保持完整。面瘫急性期损伤神经局部巨噬细胞和施万细胞数量剧增,清除神经基底膜管内变性的轴突和髓鞘碎片。在这个过程中,肥大细胞也大大增加,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组胺和5-羟色胺,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使血液中的单核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募集到损伤局部,同时会引起局部神经组织肿胀。所以过早的针刺刺激,或加用电针、按摩,使刺激量过大或过于频繁,只会使局部组织呈持续性充血状态,加重水肿神经炎变,不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急性期不宜针刺[4]。因而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充血水肿,不宜在面部多做针刺治疗,宜远端取穴或循经取穴,在恢复期再辨证施治、循经取穴和邻近取穴为妥。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之穴,常为风邪侵袭人体后聚集之处,故针刺此穴可祛风驱邪;风府其位居督脉之络入脑之关口,“风府”二字含义即为风邪聚结之处。风池、风府均居于脑后,为风邪侵袭之门户,皆可祛风除邪、通经活络、镇静安神、调气活血,在临床中常配合使用。有报道风池配风府治疗脑血管疾病、血管紧张性头痛、舞蹈病、脊髓型颈椎病、小儿脑瘫、小儿斜颈、面肌痉挛等,临床上都取得了一定疗效。本项研究了观察急性期针刺风池、风府穴位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而治疗组在缩短病程方面优于对照组(<0.05),说明针刺风池、风府为主的治疗方法和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虽然在治愈率及有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可以缩短患者的病程。本方法取穴精且多远端取穴,可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1]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第5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 69-70.

[2]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19-221.

[3] House JW.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J]. Laryngoscope, 1983,93 (8):1056-1069.

[4] 丁斐.神经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04-206.

2012-09-08

张志国(1983 - ),男,住院医师

1005-0957(2013)03-0209-02

R246.6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3.209

猜你喜欢
风府颊车风池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感冒露苗头 速按迎香、风池和大椎穴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小穴位 大健康
风府穴禁灸浅析
墨风池诗词选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