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胀式救生筏绑扎案例分析

2013-06-12 06:53杨世知章荣强段志平
船海工程 2013年2期
关键词:救生筏充气手动

杨世知,章荣强,段志平

(中国船级社江苏分社,南京210011)

救生设备的配备与状态在港口国检查(PSC)中备受关注,亦为PSC滞留缺陷较多的项目之一。由中国船级社2010年第三季度PSC检查的缺陷统计图(图1)可以看出,救生设备的缺陷在各项缺陷统计中居首,滞留缺陷排在第二位,两组数据凸显救生设备的重要性。

图1 2010年第三季度港口国检查总体情况(CCS)

检验工作者一般会将公约要求的救生设备数目、安装位置等列入检验重点,但往往容易忽略其随时可用性。然而救生设备随时可用性不够可能导致船员错过最佳的逃生时间,关系重大。

气胀式救生筏作为救生设备的重点产品,影响随时可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筏体与船体之间的绑扎。本文就气胀式救生筏的绑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讨论各绑扎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1 气胀式救生筏自由漂浮装置

1.1 救生筏自由漂浮装置的构成

如图2所示,自由漂浮装置主要包括首缆(painter)、薄弱环(或易断绳,weak link)和静水压力释放器(hydrostatic release unit,HRU)。

图2 自由漂浮装置构成

1)首缆系统。救生筏首缆系统应在船舶与救生筏之间起连接作用,其布置应确保救生筏在脱开时,如为气胀式救生筏则在充气时,不至被下沉中的船舶拖沉没。

2)薄弱环。如自由漂浮装置使用薄弱环时则应:①不会被从救生筏容器拉首缆所需的力拉断;②如使用时,有足够强度使救生筏充气;③在张力为(2.2±0.4)kN时断开。

3)静水压力释放器。自由漂浮装置中使用静水压力释放器时,该脱开装置应:①采用兼容的材料制成,以防止该装置发生故障。不得采用在静水压力释放器的部件上镀锌或其它形式的金属镀层;②在水深不超过4 m处,自动脱开救生筏;③设有在该装置处在正常位置时防止水分聚积在静水压力室内的泄水器;④其结构受海浪拍击时应不至脱开;⑤在其外部应耐久性地标明出型号与出厂号;⑥永久地标明或附有产品铭牌,说明其制造日期,型号与出厂号以及该装置是否能适用于容量25人以上的救生筏;⑦每件连接首缆系统的部件的强度应不小于对首缆所要求的强度[1]。

1.2 静水压力释放器参数

1)静水压力释放器型号分类。JSQ-D型,用于气胀式救生筏;JSQ-DA型,用于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H20型,适用于EPIRB,气胀式救生筏。

2)释放深度:1.5~4.0 m(海水中)。

3)工作环境:-30~+65℃。

1.3 气胀式救生筏释放方法

气胀式救生筏的释放方法分自动释放(紧急沉没状态下)和手动释放两种。

1)自动释放。静水压力释放器将在海水中深度1.5~4.0 m之间自动切断联接绳,从而释放救生筏。随后由于首缆被拉紧将启动救生筏的充气膨胀过程,最后薄弱环被拉断,使救生筏完全脱离船体。

2)手动释放。打开滑脱环就可放下救生筏。随后由于首缆被拉紧将启动救生筏的充气膨胀过程,人员登乘后,由人工切断首缆,使救生筏完全脱离船体。

2 案例分析

2.1 绑扎问题1:筏组配备多个静水压力释放器

某CSR散货船A甲板配备2只气胀式救生筏(型号:KHA-15,最大存放高度25 m,首缆长度35 m,总重量≤137 kg),同救助艇共用降放装置,并配备有长度足够的登乘梯。验船师在现场检验过程中发现,该救生筏组共用两只静水压力释放器,见图3。现场检验工作者认为该救生筏组绑扎不满足SOLAS第III章第13.4.2条的要求:每只救生筏(或救生筏组)的存放应设有一个符合LSA规则要求的自由漂浮装置,而图3中的筏组设有两个自由漂浮装置。

2.1.1 检验依据

SOLAS第III章第13.4条有如下规定。

1)每只救生筏的存放应将其首缆牢固地系在船上。

2)每只救生筏或救生筏组的存放应设有一个符合规则4.1.6要求的自由漂浮装置,以使每只救生筏能自由漂浮,如为气胀式,在船舶下沉时能自动充气。

图3 某轮A甲板右舷气胀式救生筏组绑扎情况

3)救生筏的存放应能用手动方式,一次将一只筏或容器从系固装置上释放[2]。

2.1.2 产品厂回复

对照SOLAS公约修正案及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要求,公司认为筏架以及救生筏安装符合要求。公司根据公约要求以及实际需求,为每只气胀式救生筏配备了一只静水压力释放器,每只救生筏连接一个静水压力释放器进行安装,成组的救生筏只安装一只静水压力释放器不符合设计规范,每只静水压力释放器都有相关的认可证书。

针对图3所示的船用救生筏架。安装的方法依然是每次只释放一只救生筏。在采用手动释放时前端靠近船舷的先行释放,依次是后方的救生筏释放。在遇到不可抗拒因素而造成救生筏架在水下自动释放时,依然是前端的救生筏先行打开连接装置释放,依次是后方的救生筏再次打开释放,见图4。

图4 产品厂提供的筏架功能示意

2.1.3 讨论

产品厂的回复合理解释了SOLAS 第III 章第13. 4. 3 条的要求,即手动释放的要求。但是产品厂对于SOLAS 第III 章第13. 4. 2 条的理解有误,产品厂认为: 成组的救生筏只安装一只静水压力释放器不符合设计规范,明显与SOLAS 第III 章第13. 4. 2 条: “每只救生筏或救生筏组的存放应设有一个符合规则4. 1. 6 要求的自由漂浮装置”要求不符。产品厂提供的筏架及绑扎方法存在以下风险: ①目前现场手动释放须满足一定的先后顺序,公约就此没有明文规定,但此布置的合理性值得深究;②至少有一只筏存在两个自由漂浮装置,这与SOLAS III/13.4.2条不符;③在自动释放过程中,存在一只静水压力释放器损坏而导致两只筏都无法释放的风险;④图4所示的释放方法须满足一定的绑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给船员操作及维护带来困难。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下,如果没有按照正确的释放顺序进行手动释放,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建议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整改,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1)整改方案1。拆除一只静水压力释放器,两个救生筏共用一只静水压力释放器,两救生筏首缆分别通过两根易断绳与船体连接。当然,这里存在一个易断绳的强度分析问题,也就是要保证易断绳的强度足够使两个救生筏正常充气。为了便于分析,假设气胀式救生筏充气所需的首缆拉力为F。如果易断绳的强度能够承受2F时,可以采用一根易断绳连接;如果一根易断绳的强度不足以承受2F时,那么,可以采用两根易断绳,分别连接船体和两根首缆。否则,可能造成气胀式救生筏充气失败,无法正常膨胀成型(对型号JSQ-D而言)。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为每个救生筏分别配备一根易断绳。以上方案均应通过产品试验认可方可采纳实施。

另外,对于型号H20而言,为了实现以上功能,也可以设计出具有两个或者更多的薄弱环的静水压力释放器型号,在产品设计上也比较简单,重点在于连接绳的设计。

2)整改方案2。两个气胀式救生筏分开绑扎,每个救生筏配备一个符合LSA规则要求的自由漂浮装置。图5为船厂提供的产品厂整改方案,该方案较为合理地解决了分开绑扎的问题,但静水压力释放器应尽量位于筏架横梁中间,且下方静水压力释放器的底座要设有一定倾斜角度,使静水压力释放器尽可能只承受拉力,而不是弯矩或压力(NVIC 4-86,USCG,1986)。

另外图5所示的方案仍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在现场检验中也较为常见:①包装系缆没有解除,救生筏随时可用性要求没有达到;②首缆、易断绳、静水压力释放器连接有误。

2.2 绑扎问题2:静水压力释放器、首缆、易断绳的连接有误

图5 船厂提供的产品厂整改方案

提供4种典型的静水压力释放器绑扎案例(见图6),前3个案例中首缆都未与易断绳相连,产生3种不同的结果,最后一个案例中首缆仅与易断绳相连,影响手动释放,可能造成救生筏直接丢失。图6a)中HRU有效;但是薄弱环(易断绳)不会受力拉断,救生筏会浮出水面,但不会自动充气;图6b)中HRU有效;救生筏会自动漂浮并充气;但是由于首缆系在钩子上,救生筏不会浮出水面,将随船体下沉;图6c)中HRU有效;薄弱环(或易断绳)不会受力拉断,救生筏会充气但是随船下沉,效果同例2;图6d)中船舶下沉过程中可以自动释放,但是在紧急状态下,影响手动释放。手动释放过程中,易断绳可能直接断裂,在人员没有登乘的状态下,造成救生筏直接丢失。

图6 HRU绑扎典型案例分析

前3个案例中静水压力释放器的型号为H20,其绑扎相对简单,只要确保首缆同薄弱环(或易断绳)连接即可,因为在手动释放过程中,首缆可能将易断绳拉坏,但是首缆仍然与静水压力释放器连接(通过连接绳),见图7,H20型号在设计上相对JSQ-D型号做了改进,在绑扎上相对容易;JSQ-D型号需要首缆同时与连接绳和易断绳连接,其实H20只要绑扎一次就实现了JSQ-D的两次绑扎过程。H20有效地避免了案例4情况的发生。

总之,基本原则是: 如果是手动释放救生筏,则首缆是牢固地通过静水压力释放器与船舶连接; 如果是自动释放,则首缆是通过易断绳与船舶连接。

图7 HRU(两种不同型号)绑扎及自动释放示意

3 货船艏部抛投筏的绑扎探讨

SOLAS第Ⅲ章第31.1.4条对于从船艏最前端或船艉最末端至最靠近的救生艇筏最近一端的水平距离超过100 m的货船,除配备SOLAS第Ⅲ章第31.1.1.2和31.1.2.2所规定的救生筏外,还应在合理可行的范围内配备1只救生筏,尽量靠前或靠后存放,或2只救生筏,1只尽量靠前,另1只尽量靠后存放。所述救生筏可用手动脱开的方式系牢,而不必为能用认可的降落设备降落的类型。公约解读如下。

1)该条款为货船的附加要求,对客船不作要求;

2)条款中的“水平距离”,并不是平行垂直距离;

3)所述救生筏可用手动脱开的方式系牢,即不必配备静水压力释放器;

4)但是如果该筏配备静水压力释放器,则须按第二部分的要求正确绑扎,同时该静水压力释放器须按公约要求进行定期检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 CODE)[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救生筏充气手动
国内海洋渔业船舶气胀式救生筏使用研究分析和建议
充气恐龙
气胀式救生筏存放要点和常见问题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遥控充气枕让您睡出健康
自充气救生筏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如何做好救生筏压力释放器及相关部件的连接
风行S5001.6L手动尊享型
宝骏5601.8L手动豪华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