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求助和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013-06-25 08:13盛红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盛红勇

(湖南文理学院师范教育教学部,湖南常德415000)

心理求助是指我们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社会资源、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心理成长的行为.帮助心理求助的群体包括专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和非专业人员(如亲人、朋友).国外关于心理求助的研究起步较早,我国关于心理求助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从1996至2010年,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心理援助、心理救助、心理求助的文章各有99篇、64篇、41篇.其中关于心理求助的文章,有30多篇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另外研究中学生和服刑人员各1篇,但专门针对中学教师群体的心理求助的研究不多.通过本研究,可以了解中学教师心理求助的态度、方式与特征以及中学教师心理求助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提高中学教师通过社会资源寻求心理求助的意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某市教师113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46人;高中教师21人,初中教师61人,小学教师26人,中专和职业中学教师共5人.

1.2 测试工具

(1)中学教师心理求助问卷:本问卷的编制参考了Fischer和Turner(1970)所编制的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是0.83.结合实际要求,对问卷进行适当的调整,形成19个条目.经检验该问卷的Cronbach ɑ系数为0.67,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本研究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主观支持度、客观支持度及社会支持利用度.这些维度的分数高,反映受试者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水平高及社会支持利用度好.[1]

1.3 测试与统计方法

调查前对老师们讲解测试的目的和方法,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独立的评定.个人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专业、地域等.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等,以上所有统计工作采用EXCEL 2003、SPSS 12.0完成.

2 结果

2.1 心理求助

2.1.1 自己解决心理问题的自信程度及能力

第一,有82.3%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或基本上能够有效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向亲朋好友求助的有2.7%,自己不能有效解决,想向心理咨询员求助的教师为0.9%,另外,还有13.3%的教师自己不能解决,但是可以忍受.可见,教师遇到心理困扰时倾向于先自己解决,而且他们也相信自己或许能够解决自己的心理困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教师在心理困扰自己不能解决时选择了忍受,只有极少数的教师选择求助亲朋好友或心理咨询.

第二,有44.2%的教师认为一个性格坚强的人能依靠自己克服心理冲突,很少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持反对意见的教师为43.3%.52.4%的教师认为全身心投入工作是避免个人忧虑和过分担忧的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不同意见的教师只有28.3%,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中学教师认为积极工作是排解心理困惑的好方法.总之,有近半数的教师认为靠坚强的性格就可以克服心理冲突,同时,也有稍超半数的教师认为全身心投入工作是避免个人忧虑和过分担忧的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有34.5%的教师认为情绪问题是可以自动解决的,觉得情绪问题不能够自己解决的教师有35.4%.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认为情绪问题有时可以自动解决,也有近三分之一的老师认为情绪问题有时不能够自动解决,要看问题轻重程度.

2.1.2 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与对心理专业人员的信任程度

由调查知:有24%的教师经常感到自己有心理困扰,偶尔感觉到的教师有57.5%.只有8.0%的教师认为自己有了心理困扰时需要心理咨询,能自己解决而不去咨询的有49.6%,不需要,但真的很难解决,可能会去求助心理咨询的占35.4%.如果确认自己患有心理障碍,50.4%的教师的第一个念头是要去寻求专业性的心理帮助,不同意这样做的教师有14.1%.有31.0%的教师怀疑心理咨询所花的时间和费用,愿意为心理咨询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的教师占44.2%.不相信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开设咨询门诊的占27.4%,相信有心理咨询门诊的43.4%.愿意推荐朋友去看心理咨询的老师有78.7%.

大部分教师会感觉有心理困扰,有了心理困扰近半数教师是选择自己解决,但如果是确认有心理障碍,第一个念头还是会求助心理咨询的占半数以上.但是,怀疑心理咨询的实用价值和花费的老师将近占到总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

2.2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指来自包括亲人、朋友等社会人际资源给予人们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学者肖水源把社会支持分为三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2]

(1)客观支持.遇到危难情况时,曾经得到朋友、家人、亲戚、同事、工作单位、配偶的经济支持和帮助的分别占到22.1%、17.7%、17.7%、17.7%、14.2%、10.6%.经常得到朋友、工作单位、亲戚、其他家人、同事、配偶的安慰和关心的百分比分别为23.9、17.7、15.9、15.0、15.0、9.7.可见朋友在遇到危难情况时,还是有较多的经济、物质支持和安慰关心帮助的.在这些支持对象中,朋友给予的支持是最多的而配偶是最少的,其他家人、亲戚和同事得到的帮助和支持是基本相同的.

(2)主观支持.有32.7%的教师有1~2个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46.0%的教师有3~5个,6个以上的有21.2%.由此可以看出,中学教师一般拥有一定数量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在从同邻居得到的支持方面,24.8%的教师认为大多数邻居关心自己,16.8%的教师觉得只有一些邻居关心自己,46.9%的教师认为在遇到困难时邻居可能稍微关心一下自己,11.5%的教师觉得邻居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在从同事得到的支持上,18.6%的教师觉得自己遇到困难时同事可能关心一下,33.6%的教师认为有些同事很关心自己,47.8%的教师认为大多数同事很关心自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与同事的关系一般都比较好,同事可以提供比较好的社会支持,但是与邻居的关系相对来说就比较差一些.主观支持方面,县市级教师的主观支持率得分显著低于乡镇、农村教师(F=3.51,P=0.033),这可能与乡、村邻居之间的关系较城市融洽有关.

(3)对支持的利用度.教师在遇到麻烦时主动倾诉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的占到18.6%,从不向任何人诉述的占5.3%,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2人诉述的占68.1%,如果朋友询问会说出来的占9.7%.遇到烦恼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的占18.6%,有时请求别人帮助的占54.0%,很少请求别人帮助的占24.8%,只靠自己而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的占2.7%.看来教师在遇到烦恼时,主动倾诉和求助的态度和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有烦恼主动经常倾诉和求助的教师不到两成,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

2.3 中学教师社会支持、心理求助的综合分析

在对教师的性别、年龄、工龄、专业、地域等进行比较分析时发现,教师的年龄与社会支持(p=0.05)和心理求助(p=0.002)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工龄与社会支持(p=0.02)和心理求助(p=0.001)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见表1).不同职业教师的心理求助存在显著差异(f=2.52,p=0.045)(见表2),通过逐对比较(LSD法)发现职业中学教师心理求助的得分显著低于初、高中教师,而此次研究没有发现教师的社会支持与心理求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和预测效应,这与对其他群体(如大学生)的研究是不一致的.[3]

表1 年龄、工龄与社会支持、心理求助相关分析

表2 不同学校教师在心理求助上的差异(x±s)

3 讨论及建议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2.18%的中小学教师存在“轻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经构成了心理疾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伤害,还将影响整个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也越来越多,这些心理问题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生活和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3.1 在教师群体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学教师对心理咨询的信任度和效用价值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而且出现了心理问题也是倾向于自己解决,或是用努力工作来压抑或是顺其自然,这说明相当多的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深入的、真正的了解,对自己是否需要心理帮助认识度不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来访者具有主动的求助意愿,在困境中主动向同事、亲人、朋友寻求帮助,或者向心理咨询人员寻求帮助,这样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因此,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心理问题的紧迫性,他们主动求助的意愿才会提高.

3.2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教师心理援助机构,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尽管教师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有较多的经济、物质支持和安慰对象,但在遇到烦恼时主动倾诉和求助的并不多,有烦恼主动经常倾诉和求助的教师不到两成,教师群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较低.社会支持被认为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又不愿意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当他面临心理困扰时就有可能长时间走不出来,从而产生心理危机.社会支持的缺乏与社会惰性、焦虑、担忧、压抑有着显著的负相关.[4]大量对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情境下,那些受到来自伴侣,朋友或家庭成员较高心理或物质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健康.[5]良好的社会支持可满足个体自尊和爱、人际交往的需要,帮助他们获得来自各方面的有关自己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从而进行有效的调节.因此,学校可充分发挥工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主动做好教师心理问题的筛查和干预工作.

[1]肖水源.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K].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2]冯永辉,杨娟,宋灿.大学生社会支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5):118-120.

[3]姜海燕.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求助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7.

[5]贺寨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1):76-82.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教师作品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西藏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指数及其缓解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