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3-06-26 01:18袁芳霞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

袁芳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迫切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拓宽学科视野的广度和深度,向培养具有思维张力的创造型人才努力,使艺术设计教育更好的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民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生活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生活化成为艺术设计的立足点。当下,设计已经成为创新型产业开发的重要环节。因此,社会对适应新时代设计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专业人才所具备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立足行业的根本。由此,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艺术设计迫切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这就决定艺术设计教育必须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并拓宽学科视野的广度与深度,向培养具有思维张力的创造型人才的目标进发,使设计教育更好的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运用一切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新设想,产生新成果的能力。创新能力由主体要素和客观要素构成。主体要素由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技能等要素组成。其客体要素指人所处的环境,包括国家、社会、工作和家庭环境。只有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即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创新能力才能产生和提高,创新人才的创新成果才会不断出现。要提高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与提高。

一、推进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实现开放式和互动式课堂建设。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自身多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复杂的、高水平的结合。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填压式教学模式,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平台,打破从理论到理论,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必须把课堂教学与具体实践、专业教学与创新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互动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将有丰富经验、社会影响力强的设计师、企业家和事业成功的校友请进学校举办讲座,甚至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他们将实际课题、设计案例带入课堂,能使传统枯燥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地将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将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和教师围绕设计项目进行学习、思考、研究、实践的互动式教学,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储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现在的教师队伍存在着创新能力储备不足的问题。艺术设计类的基础课教师一般具有较好的美术素养,但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传递给学生的更多的是表现技法,不能做到专业交叉和把专业知识放到专业发展的高度上讲授。教师本身缺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力不从心。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具备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艺术设计的教育师资不仅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平,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还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灵感,使其潜在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加强学生的创新基础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教育实践中时常看到一种现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设计作品往往流于表面化,学生时常苦于没有创作灵感,创作思路匮乏。无论是在设计构思、创意阶段还是在设计表现的细节、深度方面都不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有时甚至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创新基础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培养。艺术设计者的文化素养和创新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是通过开设一些专业课程向学生灌输知识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理想。文化素养和设计技能的培养除了让学生进行专门性的知识学习外,更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意识的不断刺激强化,创新实践的不断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在艺术教学实践中,应将文化素养和设计技能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进行设计的引导和知识的扩展,经过长期积累,学生的设计素养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就会得到质的提升。

四、教育学生要挑战“惯性定律”。惯性定律是宇宙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人们根据习惯生活,长期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虽然已经历了一个时期的探索,但因长期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许多人都安于现状,这对创新教育是极其不利的。创新就该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权威和教条挑战。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接受任何的艺术理论或设计观点,质疑而不盲从。在设计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创新的思维看待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从某个思维对象出发,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多向性和变通性,能产生多种结果。美国BBDOJ公司创始人A·F·奥斯本1938年提出的“腑风法”是很好的发散性思维训练模式。其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各种想法和思路,特别是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甚至是看似离经叛道的想法。同时,教师对各种思路应暂缓作出评价,不作出结论性评述。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发散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的思路。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过程,不是由老师强行灌输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而是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中依靠学生创造性完成思维发展的最终结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提供与设计思维相适宜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才能在日常学习中以创新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相应问题,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应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使创新意识得到体现和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兴趣和思想情绪倾向等特征,解除学生在创新意识培养中的思想障碍。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挖掘设计过程和设计问题中的创新元素,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完成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猜你喜欢
培养创新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