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皂甙Rb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全血碳氧血红蛋白的影响

2013-06-28 17:18娟王润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关键词:皂甙全血脑缺血

邢 娟王润润

(1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2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三七皂甙Rb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全血碳氧血红蛋白的影响

邢 娟1王润润2

(1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2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目的 研究三七皂甙Rb1对大鼠脑梗死后全血碳氧血红蛋白及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通过栓塞大脑中动脉并于1h后再灌注复制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生化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全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以及不同剂量的三七皂甙Rb1对COHb的含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模型组的全血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并在再灌注24h达到一个高峰。②给予中剂量三七皂甙Rb1(10mg/kg)与模型组相比可显著升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全血碳氧血红蛋白含量(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全血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三七皂甙Rb1通过增加COHb含量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并减小脑梗死的体积。本研究为今后对脑梗死的治疗和科研可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三七皂甙Rb1;大鼠;脑梗死;全血碳氧血红蛋白

脑血管病在世界和我国都属于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三高”特点[1]。常规的西药治疗往往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而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等优点,所以从祖国传统中药宝库中开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动物:10周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体质量250~300g,清洁级。由新乡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仪器与试剂:C Eclipse E200显微镜(日本Nikon公司);微量加样器(德国eppendorf公司);三七皂甙Rb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

1.2 方法

选用SD大鼠80只,动物在实验前称重,再按照随即化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20只。具体分组为:模型+生理盐水组(下文均简称模型组)、三七皂甙Rb1低剂量组(下文均简称低剂量组)、三七皂甙Rb1中剂量组(下文均简称中剂量组)、三七皂甙Rb1高剂量组(下文均简称高剂量组)。

选用日本进口鱼线[2,3]。将3头端烧成一光滑圆球,直径在0.22mm左右,千分尺筛选。圆球制成后在距头端5、16~18和20~22 mm处进行标记,浸泡于体积分数0.75的乙醇中备用。

CO含量的间接测定(全血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双波长定量测定,参照乐宏元等[4]方法,新鲜血标本加入Na2S2O4,使样品中多组分血红蛋白转化Hb和COHb 2个组分,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用420nm和432nm两个波长测定吸光度,依比尔定律建立综合方程式,求出全血COHb百分比(代表内源性CO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时间点大鼠全血COHb含量变化,发现与假手术组的相应时间点血COHb含量相比,模型组大鼠血中COHb含量显著升高,进行统计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对于模型灌注24h时间点达到一个峰值,然后再降低的趋势。这提示我们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24h时间点观测COHb含量是比较灵敏的。

2.2 三七皂甙Rb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全血COHb含量的影响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4h后,从心脏取血进行全血COHb含量的检测,发现给予高、中、低剂量的三七皂甙Rb1,其血液中COHb含量均高于模型组的水平,且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比较分析发现只有中剂量组的COH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剂量(P<0.05),而高、低剂量组之间得差异无显著性。

表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全血COHb含量(n=8)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脑血管病病死率远高于心脏病及癌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60%~80%[5]。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威胁人类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因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

3.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血流量变化及全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变化。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不需开颅,创伤较小,特别适合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6,7]。我们的实验研究中,选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以CO及其合成酶做为关注的焦点,这种内源性CO对生物体功能的维持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影响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功能。CO还可通过直接调节K+离子通道的活性传递生理信息[8]。Brain等[9]发现CO能使大脑中动脉产生扩张,扩张程度与CO浓度有关。CO可通过活化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但是血红素氧合酶作为CO的体内唯一生成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产生CO变化是可以反映的,所以我们可以推测这些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活性和表达上均会有相应的改变的。

3.2 三七皂甙Rb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三七主要成分包括三七总皂甙(PNS)、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抗休克、抗纤维化活性、抗炎、镇痛、镇静、降血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多方面的作用[10]。其中三七的单体Rb1、Rb2、Rc、Re、Rg等成分均与活血功能有关,在这些单体中三七皂甙Rb1又是含量较高的成分,而且近年的研究发现三七皂甙Rb1的脑保护功能是多方面的。而我们的实验表明给予三七皂甙Rb1后,内源性CO生成增加了,同时检测到海马中HO-1活性的升高,这些数据提示我们,合适剂量的三七皂甙Rb1所产生的脑梗死体积减小和神经功能缺损减弱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在三七皂甙Rb1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面给予我们新的启发。

[1] 王东吉,武凡.三七皂甙单体Rb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细胞凋亡及cPLA2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 (5):414.

[2] 徐佳,葛林宝,徐鸣曙,等.大鼠栓线法MCAO模型中栓线插入深度的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2,22(4):209-212.

[3] 李萌,裘明德,康笃伦.大鼠可恢复血流的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90,16(2):768.

[4] 乐宏元,宋小兴,刘和平.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双波长定量测定[J].临床检验杂志,1996,14(2):87-88.

[5] 包金风,张晓文,卢新政,等.参三七皂甙Rb1、Rg1预适应对肥厚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0,29 (2):121-124.

[6] Prieto R,Carceller F,Roda JM,et al.The intraluminal thread model revisited: rat stain differences in local cerebralblood flow[J]. Neurol Res,2005,27(1): 47-52.

[7] 谢惠芳,徐如祥,陈中灿.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4): 340-342.

[8] Prabhakar NR,Dinermen JL,Again FH,et al.Carbon monoxide:a role in carotid body chemoreception[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5,92(6):1994.

[9] Brain JE,Heista DD,Faraci FM.Effect of carbon monoxide on rabbit cerebral arteries[J].Stroke,1994,25(3):638.

[10] 李晓宇,郝海平,王广基,等.三七总皂苷多效应成分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8,6(5):377-381.

R743.33

B

1671-8194(2013)20-0084-02

猜你喜欢
皂甙全血脑缺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微量全血彗星试验检测电子制造业不同工种人群DNA损伤
大豆皂甙对糖尿病大鼠心、肝、肾组织细胞酶活性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