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味药

2013-06-28 17:17赵春凤王艳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辛味辛温浅谈

赵春凤 王艳铭

(大庆市第二医院药剂科,黑龙江 大庆 163461)

浅谈辛味药

赵春凤 王艳铭

(大庆市第二医院药剂科,黑龙江 大庆 163461)

通过对辛味药的归经及在近 500 个常用中药中占有的比例统计与调查,分析辛味药为什么在五味中有很重要位置。及其具有的各种治疗功用。

辛味药;五味;归经

辛,甘,酸,苦,咸在中药归经中谓之五味。辛味就是辛辣或辛凉的滋味,能发散,能行气。一般能发汗的药物和行气的药物,大都有辛味。在近500个常用中药中统计了寒热温凉等四气,及辛甘酸苦咸等五味,从归经中发现辛味药在五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归经以肺经、脾经、胃经占最多,其次是肝、心、肾三经。故笔者对辛味药作些浅谈。

1 常用中药中辛味药的概况

见表1。

从表1可知,在辛味药以温热药物占有很高的比例,而寒,凉,和平性的只占有很低的比例。

2 辛味药物与归经的关系

见表2。

表2 辛味药与归经的关系

表2可知,辛温(热)药、归经范围广泛,但无论辛温(热)、辛寒(凉)、辛平药物,最多者以肺、脾、胃三经。其次肝、心、肾三经。

古人认为辛味能散、能行、能润。

2.1 散

指发散作用。①发散解表:表邪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人被六邪侵袭,往往出现恶汗、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症状,称作表征。能发汗解除表症的药物多为辛味药:如麻黄汤中的麻黄,桂枝。紫苏散中的紫苏,此外还有家庭常备的生姜,艾叶,防风,苍耳。鼻炎用的辛夷,及寒湿侵袭后头痛用的白芷,羌活等。这些药物都具有发汗解表,解除表症的功效。治疗热症的药物为辛寒(凉)药,如薄荷、牛蒡子、葛根、菊花、浮萍等。在189个解表药中34个归肺经。其中就有23个辛温药归肺经。占70%。而肺主一身之气,主皮毛,辛味入而汗俱出,说明辛味药是通过发汗而冶疗表症的。②温里散寒:具有温里,散寒,暖胃,止痛等功效,如最常用的干姜,高良姜,吴萸,及附子和肉桂和丁香等等,这类药物温热性较大,多数归胃心肾脾经[1]。

2.2 辛:行

指具有使体内气血畅通的作用。①行气:是指药物有通畅气机,治疗肝郁气滞的功效。其中各类中药书籍里记载有香附,木香,陈皮,青皮,砂仁等15个,其中除了柿蒂的气味苦,平外,其余14个均为辛味药。且除了香附为辛平外,其余13个都属辛温药。从而可见,理气药大都辛温香窜,以入脾、胃、肝、肺,大肠四经为多。适用于气机逆滞引起的的胸腹胁肋胀痛,呕呃喘逆等证。②行血:本类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又叫活血化瘀药。适用于血行障碍形成瘀血所致的各种病证,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活血祛瘀药中,辛味药占一半以上,23个活血药中,15个是辛味药,其中大多归肺经,其余归心脾两经。故在应用行血药时,应适当配合理气药物。新瘀证急,用汤药为佳,取其力大效速;久瘀证缓,宜用丸剂小量久服,使瘀消而不伤正[2]。

2.3 辛能润

是指辛味药物具有养阴润燥的作用。《本草纲目》简编提出:寒邪若侵于内,治应以甘热,佐以辛和苦,以咸泻,以辛苦润。说明古人就提出出辛可润的观点。

2.4 辛能化湿

当湿气阻碍了脾胃的正常运化,可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受到影响而致病。会出现胸口满闷,胃部胀闷,腹部胀满,食欲不好,口中发粘或觉得很淡,不渴或渴而不想饮,病情重的还可出出现大便稀溏,小便短少,脚肿,身体疲乏等证,在芳香化湿药中共有藿香,佩兰,苍术等8个药物,其中辛温药就有7个,辛平者1个,此类药物全部归脾经和胃经[3]。

2.5 辛能开窍

当机体由于热性病发高热引起昏迷不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突然昏迷,神志不清等惊风,癫痫,中风等病的卒然昏厥,或由热病引起的神志昏迷等内闭实证时,应应用开窍回苏药,其气味芳香浓烈,具有辛散走窜,通关开窍,醒神的作用。其中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等都为常用药物,《中药学》收载的开窍药共有6个,这些都是具有辛味的药物,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久服泄人元气。大多入丸,散剂。以上是辛味药的主要作用,除此以外,还需补充的是,治疗疟疾的药中,辛占多数,且都兼苦味,全部是寒性,归肝经,另外其他方面的作用,如泻下、祛风湿、抗肿瘤等[4]。

表1 辛味药物在近500个常用中药中所占比例

3 小 结

3.1 辛味药在近500个常用中药中占40%,有重要位置,较突出的是能发散表邪,解除表征;发散里寒,温中回阳;疏通气机,健脾和胃;活血化淤,麻醉止痛;滋阳润燥,通肠气血;芳香化湿,健脾驱风;辛香走窜,醒神开窍。

3.2 用古人的说法:味辛能入肺。辛味以归肺、脾、胃三经者最多,其次是肝、心、肾三经。

3.3 辛味药的作用与寒热温凉四气有关,其中辛凉和辛平占很小的比例,而辛温药占一半以上的比例,中辛温(热)者占58%,多用于辛寒(凉)药,辛平者,而在近500个常用中药中以寒凉为多数(43%)。可见辛味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未来的开发与利用上将会获得更多的关注。

[1]张均克. 处方中辛味药的用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55.

[2]刘明,张亮. 辛味药配伍举隅[J].中医杂志,2009,55(6):101-102.

[3]严 永清,吴 建 新. 药物的辛味与归经、作用及化 学成分 的关 系[J].中药通报,1987,12(1):53-56.

[4]孙适人. 谈辛味与苦味中药配伍[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7):642.

R24

:A

:1671-8194(2013)10-0297-02

猜你喜欢
辛味辛温浅谈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为诗浅谈
《温病条辨》辛温芳香药应用探讨
喝香薷水祛热伤风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黄帝内经》“辛味”探析
夏吃辛 养肺金
辛味开散宜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