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3-06-28 11:37赵新春
实用老年医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参芎脑血管病肝素

赵新春

进展型脑梗死是指脑梗死症状出现后,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在数天内呈进行性或阶梯式加重。本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特别是老年人致残后的脑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人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笔者采用参芎葡萄糖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共92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发病在6~48 h内就诊,且在此时间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排除心源性脑栓塞,未用过抗凝剂,无出血性疾病和出血倾向,脑CT排除脑出血。患者中伴有高血压28例,伴有糖尿病者18例,伴有冠心病者26例,单纯脑梗死者2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58~81岁,平均(69.6±11.4)岁;对照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57~82岁,平均(69.3±12.7)岁。2组间发病时间、年龄、既往史、伴发疾病、头颅CT病灶部位及范围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予以参芎葡萄糖10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续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钙,每次0.5 ml,每日2次腹壁脐周皮下注射,连续10 d。(2)常规给予控制血压、血糖、静点胞磷胆碱钠神经保护治疗。颅压高者给予脱水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2组均使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表[2],于治疗后第3、7、14、28天进行评定。(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 以内;(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上;(6)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7、14、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第3天 治疗第7天 治疗第14天 治疗第28天治疗组 46 20.82±10.56 19.35±9.24 11.98±6.26**## 10.94±5.87**## 10.32±5.06**##对照组 46 21.02±9.98 21.17±10.66 21.71±9.21 19.82±9.03** 16.29±8.21**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开始减少,第7、14、28天时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仍有增高趋势,第14天才逐渐下降,第14、28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2组治疗第28天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第28天临床疗效比较(n,%)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腹壁皮下注射部位瘀斑3例,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消退,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等并发症。

3 讨论

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复杂,脑组织处于持续缺血状态易发生进展性脑梗死[3]。颈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对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起促进作用。血管壁增厚,最终形成粥样斑块,是导致因颈动脉狭窄引起脑缺血性疾病或斑块脱落导致颅内动脉栓塞的一个重要原因[4]。血小板黏附,原发动脉血栓蔓延产生新的血栓或原有狭窄的血管产生闭塞,脑缺血区逐渐增大,导致病情进展。脑梗死病灶的中心部位坏死时其周围有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有侧支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可存活神经元,如果血供恢复,损伤仍为可逆。急性脑梗死时,脑内释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00的凝血因子Ⅲ,参与外源性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激活凝血因子Ⅹ后便引起连锁反应,使血液凝固,从而使血栓逐渐进展,脑缺血加重。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存在抗凝物质的减少和促凝物质的增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高凝状态正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为老年脑梗死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5]。参芎葡萄糖是国内第一个含丹参素和川芎嗪单体的小输液剂型,每100 ml中含盐酸川芎嗪100 mg,丹参素20 mg,具有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的流速,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促进损伤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帮助建立侧支循环;促进缺血区血液灌注,促进神经新生,从而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避免脑梗死的进展。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且出血倾向低,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对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6],改善血液循环,改善高凝状态,抑制血栓扩大,促进血栓溶解,来纠正梗死区半暗带的缺血,使可逆的受损的神经细胞得以恢复,从而进一步避免梗死进展。

参芎葡萄糖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可从不同的环节、不同的机制,取其抗凝、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循环等作用叠加可有效终止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一个好的方案。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Tei H,Uchiyama S,Ohara K,et al.Deteriorating ischemic stroke in clinical categories classified by the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J].Stroke,2000,31(9):2049-2054.

[4]詹静漪,王蔚蔚,王学芳,等.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54-355.

[5]芦琳,杨健军,张甦颖,等.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及意义[J].实用老年医学,2008,22(1):21-23.

[6]任利民.低分子肝素钙加盐酸噻氯匹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7(4):69-70.

猜你喜欢
参芎脑血管病肝素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CoCl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冠心病联合用药特征分析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血栓的效果观察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