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病管理426例不同随访方法的对照分析

2013-07-02 01:44刘春辉欧丽琴胡佩余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8期
关键词:重性危险度精神病

刘春辉 欧丽琴 胡佩余

(佛山市高明区新市医院,广东 佛山 528518)

重性精神病管理426例不同随访方法的对照分析

刘春辉 欧丽琴 胡佩余

(佛山市高明区新市医院,广东 佛山 528518)

目的 分析不同随访方法在重性精神病管理中效果。方法 对426例参与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传统走访组210例和传统走访、电话随访、间接随访等多形式随访组21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依从性、药物疗效、肇祸肇事危险度、家属满意度、社会适应功能状况五项指标,药物疗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肇祸肇事等级采用重性精神病管理686-VII期项目肇祸肇事危险分级评估法评估、社会适应功能采用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SAFE)评估。结果 多形式随访方法在治疗依从性、药物疗效、肇祸肇事危险度、家属满意度、社会适应功能等方面都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形式随访方法对重性精神病管理效果更好。

重性精神病管理;随访方法;治疗依从性

重性精神病管理中精神病患者随访是重要一环[1-4],只有通过随访才能了解患者治疗依从性、药物治疗效果,暴力危险等级、社会适应功能改善状况、家属对管理满意度等管理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随访方法对重性精神病管理效果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426例重性精神患者都是经过协议同意参与管理的重症精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18~65(43.17±16.13)岁;男146例,女70例;对照组:年龄19~63(42.32±15.87)岁;男140例,女70例;随访前BPRS量表分观察组12~68分,平均(48.36±6.23)分。对照组:11~66分,平均(46.28±5.46)分。随访前暴力危险级别:观察组0~5级,平均(3.38±1.46)级;对照组0~5级,平均(3.14±1.28)级。随访前社会适应功能评估(SAFE)量表分:观察组36~48分,平均(40.56±3.11)分;对照组35~49分,平均(39.12 ±3.05)分。两组年龄、性别、病前精神症状表现、暴力危险度和社会适应功能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走访加电话随访、间接从熟悉患者目前状况的村民、近亲属和村干部等处了解患者情况的多形式随访方式,对照组采用单一传统走访见面的随访方式,两组随访方式随访的内容基本一致,包括患者服药依从性、目前症状、暴力危险级别、社会适应功能,患者家属满意度从患者所在村委干部、患者邻居或亲属处了解。服药依从性分为主动服药、督促服药、拒绝服药三种情况。1.2.2 调查工具:用BPRS量表评估重症精神病管理患者精神症状,根据量表分评价药物疗效。肇祸肇事危险度采用重性精神病管理686-VII期项目肇祸肇事危险分级评估法评估、社会适应功能采用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SAFE)评估。

1.2.3 统计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见表1。

表1 重性精神病管理随访方法结果对照分析()

表1 重性精神病管理随访方法结果对照分析()

对照组(n=210)观察组(n=216)t值P值主动服药29.82±12.6038.21±12.612.61<0.01督促服药41.92±14.0752.22.±30.652.51<0.01拒绝服药18.26±6.539.57±5.212.78<0.01 BPRS总粗分90.78±30.6555.58±14.068.51<0.01暴力危险度64.32±8.7448.14±6.139.65<0.01家庭满意度102.33±4.65112.42±5.263.75<0.05社会适应22.20±11.5033.30±11.123.35<0.05

3 讨 论

重性精神病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九个项目之一[5],因为重性精神病患者近年来频繁出现严重暴力行为,给社会治安和稳定带来隐患,所以政府对重性精神病管理空前重视,而随访是管理重性精神病的技术难关,目前,传统的随访方法是要求走访到户、面见患者方式了解和指导患者,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传统方法并不理想,经常发生“见户不见人”和“见人不见户”[6]情况,无法达到随访目的,而且因为精神病患者家属多数存在着羞惭感,觉得上门随访方式有伤自尊。而精神病患者多数表现为孤僻、不愿与人直接接触,使患者参与管理治疗的依从性也不理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通过电话随访和通过患者近亲属、患者所在村委干部、患者邻居等熟知患者病情的人中了解病情、通过传统走访到户指导治疗相结合的随访方式取得管理效果更好。可能患者家属更愿意接受电话随访方式,不会伤害到尊严,也有可能患者更愿意接受亲属、村干部、邻居熟人的指导,所以,治疗效果、社会适应功能、暴力危险度各项管理指标效果都比传统走访到户的随访方式好。

[1] 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75-781.

[2]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S]. 2012.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6.

[4] 孙甦.浅谈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庭随访重要性[J].健康大视野, 2012,20(11):36-38.

[5] 吕芳.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1,26 (33):18-19.

[6] 郭衍娟,陈卫平,唐荣德,等.重性精神病居家康复指导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2,26(2):48-50.

R749

B

1671-8194(2013)28-0120-02

猜你喜欢
重性危险度精神病
胃间质瘤超声双重造影的时间-强度曲线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如何正确运用χ2检验——高维表资料相对危险度分析与SAS实现
精神病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经鼻空肠管护理中全面护理的效果研究
基于高校体育训练中兴趣的培养路径分析
胃肠道间质瘤的MRI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的相关性
都有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