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献良策依依不舍情
——市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系列座谈会侧记

2013-07-12 18:56文/钱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养老院代表上海

文/钱 威

为民献良策依依不舍情
——市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系列座谈会侧记

文/钱 威

“再过两个月,市人大就要换届了,这可能是我本届最后一次参加代表座谈会,我是抱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来的。”市人大代表张谢定动情地说。近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召开代表座谈会,听取对市人大、“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方方面面的91位市人大代表出席会议。本届市人大代表任期到2013年1月就将届满,大家很珍惜这次履职机会,在年底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参加会议,有的代表甚至为此推迟出差,大部分代表会前特意进行调研和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有的放矢,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聚焦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动力何来?

作为制造大国,“出口几亿件衬衫换回一架外国飞机”凸显“中国制造”的尴尬,“中国制造”如何转变为“中国创造”,不断攀升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上海作为“中国制造”的排头兵,如何在创新转型方面发挥引领作用?这是代表关注的热点之一。南大庆代表说,上海要站在建设“四个中心”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谋划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尤其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当下,更要在研发上下功夫,积极抢占创新制高点,在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和高端产业上多发展、引进一批企业,加大对传统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他强调,上海建设“四个中心”要防止空心化,不能光发展虚拟经济,而必须要有强大的实体经济作支撑。侯钢代表说,上海要建成创新型城市,必须加大研发投入。上海的R&D指标在前5年提高了0.5%,后五年如何提高1%,还需继续努力。关于优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谢榕榕代表说,目前很多科研资金更倾向于投向已经比较成熟的企业,对尚处于孵化阶段的企业扶持较少,有的仅仅是提供场地而已,建议经费资助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扶持创新型企业孵化壮大。

创新人才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连琏代表说,在现行的科技体制下,大学教授像业务员一样忙于找各种项目来养活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根本没时间考虑创新,建议要在体制机制上为科研人员营造一个宽松的、适宜创新的环境。浦栋麟代表提出,上海近年来发展了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大批高端人才,但是本地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建议高校根据国际和本市的战略性调整,及时调整和布局学科设置,为本市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的可用之才。

聚焦人口规划:上海扩张的边界在哪里?

目前上海常住人口规模为2371万,其中外来人口约965万,10年来分别增长37.53%和159.08%。与此同时,某些公共服务领域“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育儿难”,医院里产科爆棚,一床难求;“入托难”,很多家长为入托名额彻夜排队;“出行难”,高峰期地铁车厢挤得“双脚离开地面都不会倒”。朱江代表疾呼,是时候正视上海的城市容量问题了!上海的资源是有限的,外来人口来沪必须与城市的承载量相适应,要关注上海居民的幸福指数。张世虎代表提出,要从上海发展全局出发,拟定更长远、更科学合理的人口规划,不能仅局限在“十二五”的五年。该“合理控制的”就要控制,不能任由人口无序增长,否则“引起人口爆炸,后果很严重”。

另一方面,上海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口,他们奋战在各条战线,为城市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刘樱、金缨等代表认为,政府在切分“社会福利蛋糕”时,既要考虑到本地市民的社会福利,也要兼顾到外来人口的贡献和利益,相关政策要体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体现公平。庄振文代表建议,要鼓励外来人口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积极融入上海,为推动上海发展提供更多“正能量”。

聚焦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根源何在?

“近来网上流行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无视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走’,这背后反映出我们的交通管理存在短板。”谈到交通安全,侯钢代表这样描述。对此,张雅玉代表深表赞同,“现在大家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识太差,尤其是电瓶车、助动车乱窜,速度又快,老年人过个马路都很困难,有时明明是绿灯都不敢过。”她建议有关部门要好好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浦栋麟代表建议,要充分利用现代电子监控等手段,加强交通监管,严惩闯红灯等违规行为,改善交通秩序。

上海轨道交通通车总长超过400公里,是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张涤蓂代表说,轨道交通空间狭小、人员众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尤其要重视轨道交通安全。地铁上要定时播放公益广告,告知乘客在紧急状况下自救、施救的常识,要加强对轨道交通服务人员应对紧急状况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张雄伟代表提出,城乡接合部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长期黑车横行,前一阵有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效果立竿见影,建议要建立长效机制,不能像一阵风一样,吹过就算了。陈莹代表反映,轨交7号线新村路站设计不合理,只有一个有效通道,堵得不得了,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治理。

聚焦养老事业: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2011年末的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5%,上海老龄化程度高居全国之首。李春平、王晓明、江小青、姚东宁等代表提出,上海老龄化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越来越突出,政府必须要高度重视,提前作总体考虑和安排。对于改进当前养老工作,张建国代表说,“很多正规养老院不接收不能自理的老人,而无证养老院对这些老人简直是虐待,有的养老院甚至把痴呆老人绑起来。”他建议必须要取缔不正规的养老院,规范管理正规养老院。来自基层的王洪菱、张雅玉、吴美娟等代表坦言,很多老年人“民营养老院去不起,公立的进不去”,养老机构“僧多粥少”,亟待“扩容”。黄亚君、金缨、屠建卿等代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居家养老的老人,建议政府要扶持社区设立老年食堂,提供基本护理服务,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便利。

随着上海逐步进入老龄化城市,如何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营造关爱、尊重老人的良好氛围?庄振文代表提出,他去韩国旅游,发现地铁有专门提供给老人乘坐的一节车厢,其他车厢还有老人专座,颜色非常显眼。他建议方方面面都要关心老年事业,“关键要有一个系统设计,然后再不断细化”。李韶平、王洪菱等代表反映,本市多层住宅没有电梯,有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甚至几天都不下楼,成为“笼中鸟”,建议要加速推进多层住宅电梯安装工作。邵又娟代表注意到“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一些特殊的优惠措施,让他们能早一点进养老院。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何处着力?

“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成为代表关注和热议的新词。史领空、陆清冬等代表说,上海应当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力气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侯钢代表提出,老百姓可能搞不懂专业环保知识,但对天气雾霾感受最为直接。近日上海PM2.5指数经常超标,建议将PM2.5指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考核指标。张涌代表建议,上海作为传统工业基地,政府要出台一些政策帮助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减少污染源。要加快产业园区化进程,便于企业污染和风险控制。许丽萍、张涌代表认为,要加强环保法制化建设,加大对无证排放、超标准排放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同时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切实将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美丽中国”离不开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宁波、大连、厦门的PX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让社会谈PX色变,来自化工行业的黄春峰代表提出,PX及化工行业并不像民众想象的那样可怕,有的也是保障群众生活所必需的。建议今后类似项目上马前,有关部门要科学决策,让公众提前知情、充分参与,同时要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不能以讹传讹,争取实现群众、政府、企业三赢的局面。张涌代表认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辅以必要的经济手段,引导居民增强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入手,践行低碳生活,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代表还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刘云耕主任用“感谢、感动、感触”三个词表达了他的感受。据悉,市人大常委会将对代表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及时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猜你喜欢
养老院代表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四季的代表
上海之巅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代表通道”新观察
这个代表咋这么拗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In My Next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