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水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3-07-12 13:36唐文家陈毅峰丁城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湟水渔获北川

唐文家,陈毅峰,丁城志

(1.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青海西宁810000;2.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3.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青海省湟水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唐文家1,陈毅峰2,丁城志3

(1.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青海西宁810000;2.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3.云南大学亚洲国际河流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于2008—2010年对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青海省湟水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对渔业资源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鱼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湟水流域有鱼类36种,隶属于4目8科26属,鲤形目鱼类为主要类群,有2科19属25种,鲑形有3科4属6种,鲈形目有2科2属4种,合鳃鱼目有1科1属1种,其中土著鱼类有14种,外来鱼类有22种;湟水流域土著鱼类呈现出个体小型化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水域污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以及外来鱼类物种的入侵,对湟水鱼类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提出了保护湟水渔业资源的几点建议。

湟水;大通河;鱼类资源;外来鱼类;生物多样性

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包呼图河北部的洪呼日尼哈,自西向东流经海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县,在甘肃省永登县傅子村注入黄河,全长为374 km,青海省境内河长为336 km,流域面积为1.61万km2。大通河是湟水的最大支流,与湟水平行,仅一山之隔 (大坂山),发源于青海省海西州天峻县境内托莱南山的日哇阿日南侧,流经刚察、祁连、海晏、门源、互助、乐都县和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县,最后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注入湟水,全长为560.7 km,青海省境内河长为464.4 km,流域面积为1.29万km2。北川河是湟水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大通县境内西北达坂山南麓的开甫托脑中山,源流段称宝库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至下旧庄附近从右侧汇入黑林河,从黑林河汇入口以下称北川河,在西宁注入湟水,全长为154.2 km[1]。湟水干流上只有1座东大滩水库,支流上主要有黑泉、盘道、古鄯、南门峡水库等。

湟水流域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工农业生产基地。目前,有关湟水流域鱼类资源的研究,主要以鱼类的分类[2-5]和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影响的专题调查[6-9]为主。作者于2008— 2010年对湟水流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对鱼类区系组成、资源变化、外来鱼类情况以及鱼类资源面临的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对渔业资源保护对策,以期为湟水鱼类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与范围

调查时间为2008年4月—2010年12月。于2010年4月在湟水湟源、西宁、平安、乐都和民和河段,2009年9月在大通河源区天峻县木里河段,2008年4月、2008年10月、2009年4月、2010年5月在大通河门源县纳赤峡至互助县甘禅口河段,2008年10月—11月、2010年5月—6月在北川河上游宝库河,2010年5月在北川河中下游河段开展鱼类现场调查 (图1)。

1.2 方法

调查时采用刺网、地笼、电捕鱼仪 (经过批准)等渔具实地捕捞。用五层刺网 (网片8.0 m× 1.2 m,网目依次为 2.0、3.5、4.0、7.0、9.0 cm)在河流中顺水流方向采集鱼类;用三层刺网(网片50 m×1.0 m,网目依次为10、3、10 cm)在水库和河流的缓水区采集鱼类;用地笼网 (15.0 m×0.4 m×0.4 m)在河流中和回水湾捕捉小个体鱼类和底栖鱼类;电捕鱼仪在水流缓、清澈见底、水深不超过0.8 m的水域中使用。

图1 采样点分布示意图Fig.1 The sketch map of sampling site distribution

在现场用数码相机拍照,统计渔获物组成,测量鱼体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性状,多数土著鱼类现场测量后放回原水域,部分标本用体积分数为10%的福尔马林浸泡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1.3 标本鉴定与数据处理

鱼类物种的学名和鉴定依据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系列专著[10-12]和文献[13-14]。

土著物种调查数据采用相对多度 (Relative density)(RD)、物种丰富度指数 (Species richness index)、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H)、Wilhm改进指数、Simpson优势度集中指数(C)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E)[15-16]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N为调查到的所有物种的总个体数;S为调查到的物种数;P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 (Ni)占所有物种总个体数(N)的比例,即Pi=Ni/N,当同一个群落 (水域)各个物种的个体数目相等时,即 Pi=1/S;相对多度等级划分标准: 10%以上为优势种,1%~10%为常见种,1%以下为稀有种类。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和文献记载,湟水流域鱼类有36种(表1),隶属于4目8科26属。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有2科19属25种,占总种类数的69.44%;鲑形目次之,有 3科 4属 6种,占16.67%;鲈形目2科2属4种,占11.11%;合鳃鱼目1科1属1种,占2.78%。鲤形目鱼类中以鲤科鱼类为主,有15属15种,鳅科4属10种。

湟水干流 (含东大滩水库)鱼类有3目6科19属27种;北川河干流有3目5科11属15种;大通河干流有2目3科6属10种;湟水水库有4目8科23属33种。

土著鱼类有14种,均为鲤形目鱼类;外来鱼类有22种,鲤形目鱼类占绝对优势,有11种,占外来鱼类的50.00%,鲑形目、鲈形目和合鳃目均为外来鱼类。

本次调查新增补鱼类记录5种,其中土著鱼类1种,为极边扁咽齿鱼,一般认为该种鱼主要分布在黄河龙羊峡以上的河段、支流、湖泊中[3-4],此次在大通河源区采集到该鱼,是湟水流域的首次记录;大鳞副泥鳅、波氏吻虾虎鱼、林氏吻虾虎鱼、黄鳝4种外来鱼类是青海首次记录。

2.2 渔获物分析

2.2.1 湟水干流渔获物 2010年5月,在湟水湟源至民和段共采集到鱼类138尾,质量为2 056.1 g (表2)。湟源至西宁段渔获物全部为土著种类,黄河裸裂尻鱼、黄河高原鳅、拟硬鳍高原鳅为优势种,厚唇裸重唇鱼、似鲇高原鳅为稀有种;西宁至民和河段,麦穗鱼、鲫等外来鱼类占优势。根据渔获物质量计算,湟水干流中黄河裸裂尻鱼占优势,其次为黄河高原鳅、厚唇裸重唇鱼。

2.2.2 大通河干流渔获物 2008年4月—2010年5月,在大通河门源县境内河段共采集到鱼类239尾 (天峻县河源区渔获物没有统计在内),质量为22 459.7 g(表3)。大通河干流中黄河裸裂尻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高原鳅、似鲇高原鳅分别占渔获物 总 尾 数 的 41.00%、18.83%、13.39%、11.72%,为优势种类;斯氏高原鳅、东方高原鳅为稀有种类;其余鱼类均为常见种。根据渔获物质量计算,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似鲇高原鳅占优势,分别占渔获物总质量的 33.04%、31.64%、30.76%。

2.2.3 北川干流河渔获物 2008年10月—2010年6月,在北川河共采集到鱼类201尾 (2008年11月在宝库河采集到黄河裸裂尻鱼数量较多,超过160尾未做测量就在现场放回原水域,仅抽样42尾进行统计分析),质量为7 564.9 g(表4)。在北川河上游宝库河,黄河裸裂尻鱼、拟硬鳍高原鳅为优势种;在北川河中、下游,外来鱼类明显增多,麦穗鱼和鲫为优势种。根据渔获物质量计算,黄河裸裂尻鱼、高白鲑、拟硬鳍高原鳅、黄河高原鳅占优势。

表1 湟水鱼类名录Tab.1 List of fish species in Huangshui River

表2 湟水干流渔获物组成分析Tab.2 Analysis of catch composition in the mainstream of Huangshui River

表3 大通河干流渔获物组成分析Tab.3 Analysis of catches composition in the mainstream of Datong River

表4 北川河干流渔获物组成分析Tab.4 Analysis of catch composition in the mainstream of Beichuan River

2.3 外来鱼类现状

外来鱼类共调查到22种,其中湟水干流14种,北川河干流8种,大通河干流1种,湟水各水库共有22种。直接从境外引进的有4种,虹鳟引自北美和西欧,3种白鲑鱼类引自俄罗斯。已形成定居种群的有亚洲公鱼、大银鱼、中华鳑鲏、麦穗鱼、棒花鱼、鲫、泥鳅、大鳞副泥鳅、小黄黝鱼和虾虎鱼类等。亚洲公鱼主要分布在东大滩水库,大银鱼主要分布在古鄯水库,麦穗鱼、棒花鱼、鲫、大鳞副泥鳅分布较为广泛,在湟水干流、北川河和各水库都有,泥鳅、中华鳑鲏、小黄黝鱼、虾虎鱼类主要分布在北川河下游河段。从渔获物组成来看,麦穗鱼数量最多,其次是鲫,其余种类在调查时数量都很少 (表2、表4)。

2.4 鱼类多样性

湟源至乐都段,鱼类 H=0.6365~0.7998, C=0.4203~0.4444;大通河干流,鱼类 H= 1.1759~1.6130,C=0.6043~0.9492;北川河干流,鱼类H=0.8097~1.2549,C=0.4585~0.6528 (表5)。表明,湟水流域的鱼类多样性指数整体不高。

3 讨论

3.1 湟水干流土著鱼类资源的变化

湟水流域各农业 (渔业)和统计部门均没有具体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对渔业资源的讨论采用捕获的种类、个体大小、体质量、易捕程度和走访调查来进行分析。

1965年以前,西宁、乐都等湟水流域可以捕到黄河雅罗鱼、厚唇裸重唇鱼、黄河裸裂尻鱼、似鲇高原鳅等多种天然经济鱼类[3-4]。本次调查中,黄河裸裂尻鱼在湟水的湟源至西宁段捕到的虽然较多,但个体较小;西宁以下河段仅在乐都捕到,且数量少;从北川河上游至下游,呈现出数量减少、个体小的现象。厚唇裸重唇鱼和似鲇高原鳅数量稀少,黄河雅罗鱼和刺鮈没有捕获到。

表5 湟水鱼类多样性分析与比较Tab.5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fish diversity in Huangshui River

在大通河流域走访了解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梯级电站建设以前,2.0~2.5 kg的厚唇裸重唇鱼、1.0~1.5 kg的似鲇高原鳅和0.3~0.5 kg的黄河裸裂尻鱼个体很常见,是大通河的主要鱼类资源,易捕捞,下网就见鱼。随着梯级电站的建成,鱼类资源变化尤为明显,捕获的个体越来越小,数量也越来越少。此次调查的个体明显小于过去,部分个体较大的鱼类是在石头峡 (梯级电站群上游)以上河段捕获。

总体上看,湟水干流、大通河干流的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黄河雅罗鱼等部分种类处境堪忧。

3.2 湟水干流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湟水流域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处于较低水平,与独龙江[17]、黑河[18]、澜沧江上游[19]相近,与赤水河[20]、西江[21]相比明显偏低,这与湟水流域海拔较高、自然环境较为恶劣、鱼类种类较少有关。湟水干流的鱼类多样性指数整体低于大通河和北川河干流,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表现为湟水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当群落结构由少数几种或单一优势种类控制时,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弱,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群落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和快速变化;另一方面说明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程度的丧失,黄河雅罗鱼、刺鮈已多年不见,其他土著鱼类资源有衰退趋势。

3.3 湟水干流鱼类面临的问题

水域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湟水干流鱼类生存的突出问题,湟水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60%,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中度至重度污染[22]。西宁以上河段鱼类种类还较多,西宁以下河段污染较重,仅有黄河裸裂尻鱼和拟硬鳍高原鳅等少数耐污能力较强的种类生存。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及运行对大通河鱼类的影响日益凸显,大通河青海境内河段已建成20余座水电站,多为全截式引流式水电站[23],形成了多个减水河段和脱水河段,生境呈现出破碎化和片断化,对鱼类生存及鱼类饵料资源影响突出。

湟水的许多外来物种在引进过程中没有经过生态安全评估,外来入侵物种被公认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近年来,继续成为所有生态系统和物种的主要威胁,并且这种压力仍在增加[24]。

3.4 渔业资源保护对策

高原鱼类生长缓慢,6~9年才能长到0.5 kg左右[4,11],不能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一旦资源被破坏或过度开发,短期内难以恢复,人工恢复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巨大,周期长。为此,要坚持以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的完整性为目标,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境整体性保护,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水平,建议:

1)开展湟水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制定水生生物养护规划,并将鱼类资源养护纳入到湟水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范围,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型和经济鱼类资源型增殖放流。

2)修复生态环境,治理污染,取缔非法采砂,保护水资源,改善鱼类栖息环境。

3)在大通河源区、北川河源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禁渔区,制定禁渔期,加强渔业执法力度,保护渔业资源。

4)建立生态补偿制度,优化用水调度方案,保障生态基流,维护河流的连续性和连通性,保障河流生物的基本生态需求。湟水、大通河、宝库河不再新建电站,关停湟水上游的电站。

5)普及水生生态保护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工程业主、施工人员的水域生态保护意识。

6)开展外来鱼类风险评估和监测,建立外来鱼类数据库,禁止随意引入外来水生生物。

致谢:在野外调查工作期间,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陈燕琴高级工程师和李柯懋高级工程师,门源县渔政执法大队给予了全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1]青海省水利志编委会办公室.青海河流[M].西宁:青海省人民出版社,1995.

[2]张春霖,张玉玲.青海省扎陵湖及大通河的几种鱼类[J].动物学杂志,1965,7(3):121-123.

[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经济动物志[M].西宁:青海省人民出版社,1989:29-171.

[4]武云飞,吴翠珍.青藏高原鱼类[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朱松泉.中国条鳅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6]胡红云.大通河石头峡水电站建设与鱼类保护[J].青海环境, 2008,18(3):113-116,122.

[7]闫莉,肖翔群,赵银亮,等.引大济湟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8]张军锋,闫莉,崔玉香,等.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生态环境影响[J].水资源保护,2011,29(5):88-91.

[9]杨玉霞,闫莉,张建军,等.引大济湟总干渠工程对大通河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1):32-36.

[10]陈宜瑜.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中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1]乐佩琦.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2]伍汉霖,钟俊生.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鲈形目(五)虾虎鱼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3]倪勇,朱成德.太湖鱼类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14]解玉浩.东北地区淡水鱼类[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5]喻庆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6]张金屯.数量生态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7]陈自明,潘晓赋,孔德平,等.独龙江流域冬季鱼类多样性及其分布特点[J].动物学研究,2006,27(5):505-512.

[18]唐文家,赵霞,张妹婷.青海省黑河上游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27(5):477-482.

[19]唐文家,崔玉香,赵霞.青海省澜沧江水系水生生物资源的初步调查[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6):20-28.

[20]吴金明,赵海涛,苗志国,等.赤水河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J].生物多样性,2010,18(2):162-168.

[21]李捷,李新辉,谭细畅,等.广东肇庆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J].湖泊科学,2009,21(4):556-562.

[22]毛翠香,安世远.保护湟水母亲河在行动——三年攻坚克难造福流域人民[N].青海日报,2010-12-10(5版).

[23]丁金水,林建新,马苏义.青海高原区域水电密集开发对河流区段生态影响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08,28(5):14-19.

[24]Parker I,Simberloff D,Lonsdale W,et al.Impact:toward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invaders[J].Biological Invasions,1999(1):3-19.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tection of fish resources in Huangshui River in Qinghai Province

TANG Wen-jia1,CHEN Yi-feng2,DING Cheng-zhi3

(1.Qinghai Ecosystem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Center,Xining 810000,China;2.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2,China;3.Asia International Rivers Center,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Fish resource surveys including changes in fish stock,bio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were conducted in Huangshui River as the largest tributary of the Yellow River in upstream from year 2008 to year 2010.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36 fish species in this watershed,belonging to 4 orders,8 families and 26 genera.The members in Cypriniformes were of the predominant species,including 2 families,19 genera and 25 species;in Salmoniformes there were 3 families,4 genera and 6 species;in Perciformes 2 families,2 genera and 4 species were found;and only 1 family,1 generus and 1 species were observed in Synbranchiformes,a total of 14 native species, 22 exotic species.The native fishes in Huangshui River are characterized by size minimization,low biodiversity index,and alien species invasion due to the threat derived from the watershed pollution,and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in the watershed.The suggestion is discussed for protection of the fish resources in Huangshui River.

Huangshui River;Datong River;fish resources;exotic fish;biodiversity

Q178.2

A

2012-07-03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 (41030208);国家 “973”计划项目 (2009CB119205)

唐文家 (1977-),男,高级工程师。E-mail:qhtsy@126.com

陈毅峰 (1963-),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E-mail:chenyf@ihb.ac.cn

2095-1388(2013)03-0307-07

猜你喜欢
湟水渔获北川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湟水流域洪水演变特征分析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青藏高原上的隐秘江南
湟水谷地世界屋脊上的隐秘诗意
湟水谷地名不见经传的繁荣之地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