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幽情声律兼美:邓丽君与张晓农古典诗词歌曲专辑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

2013-07-13 14:50陈湘辉广西艺术学院2011级音乐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大众文艺 2013年5期
关键词:邓丽君古典声乐

陈湘辉 (广西艺术学院2011级音乐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2)

前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古典诗词是世界文化文学史上最独特的文学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独有的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格式及韵律,语言精炼、风格庄重典雅、韵律优美,内涵深远,千百年来被后人广为传颂。古典诗词歌曲,是二十世纪初叶留洋归国的作曲家,运用西洋作曲法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谱曲、演唱,不仅保留了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韵律和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特色,更具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时代旋律特征,其形成了声乐史上承续传统、绮丽绽放的一朵奇葩。

一、古典诗词歌曲概述

(一)古典诗词歌曲之特点

泱泱之大国,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形式亦是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演唱形式:雅乐歌曲、琴歌、唐诗、宋词、元曲、长安古乐、明清俗曲、吟诵调等。内容大多是借景抒情,伴奏乐器多是古琴、琵琶、古筝、箫、笛;而近现代的古诗词歌曲,也加入了“西方乐器之王”钢琴为伴奏乐器,其古曲创作不仅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青主、黄自等,四五十年代以黎英海、石夫等为代表的作曲家,尝试选用古诗词创作艺术歌曲;而且直至六七十年代以“流行音乐教父”刘家昌、梁宏志等为代表的港台作曲家,选用唐诗宋词而创作的流行歌曲。这些多样的创作手法,多种方式的演绎,使得听众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古曲之魅力。借用邓丽君《淡淡幽情》电视专辑所说的一句话:“好像通过时光隧道,进入了古人的内心世界,人生、家国、乡愁、亲情、友情、爱情都鲜活的在眼前出现。”

(二)古典诗词歌曲之演绎

古诗词独有的内涵韵味深奥,要求演唱者在具有一定的音乐文学修养基础上,需对古诗词内容和历史背景有深入了解。在演唱古曲方面,古曲演唱的把握不单是依照谱子把基本旋律唱准确,还需把汉字的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下声结合起来,折转到谱音上并恰当的把握处理歌曲演唱音色、行腔润饰、换气、顿挫、情感之细致,这样才能体现出古曲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

二、歌唱家生平简介

(一)邓丽君生平简介

邓丽君,原名邓丽筠,因大多数人都将“筠”(音芸)字误念成“君”,所以后来就以“邓丽君”为艺名。中国台湾人,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1995年5月8日,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享年四十二岁。在邓丽君三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演唱国语、粤语、闽南语、英语、日语、印尼语等歌曲共3000多首,是在全球华人社会、亚洲影响力巨大的歌手,也是首位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的华人女歌手。被誉为“十亿个掌声、天才歌手、永恒的歌后”。1967年9月十四岁的邓丽君推出第一张唱片《邓丽君之歌第一集——凤阳花鼓》,从此,正式开始了邓丽君的歌唱职业生涯。

(二)张晓农生平简介

张晓农教授,1960年9月生。男高音歌唱家,广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广西大学文艺学、文艺美学、文艺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育部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全国高师声乐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历任教育部专业比赛评委及省级历届青年歌手大赛评委。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1985年曾跟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吉诺.贝基教授学习。近年来应邀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十余场、学术讲座二十余场及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张晓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外声乐艺术风格及演唱特色的研究,被誉为“学术型的歌唱家”。2001年独立承担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西声乐文化比较研究》,并在2003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张晓农教授的专著《中国古代声乐艺术》。从事声乐教学以来,所指导的学生活跃在各类声乐比赛中,屡获佳绩。

三、邓丽君与张晓农古典诗词歌曲专辑的演唱风格之比较

(一)古典诗词歌曲专辑作品的选取之比较

1.邓丽君古典诗词歌曲专辑作品的选取

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于1983年问世,是在邓丽君歌唱事业处于巅峰时刻的一张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策划的第一张专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12首歌曲选取的歌词都是中国古诗词中唐诗宋词之名作,把流传于千年历史古典文学的精品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赋予了古典诗词新的生命力。从邓丽君童年受母亲教背古人诗句的影响再到国外发展她的歌唱事业,当重新翻阅唐诗宋词,所带给她的是内心的共鸣。作为一名歌者,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特地寻找了当时中国大陆和港台最前卫、最权威的流行音乐制作人为这张专辑谱曲,八位作曲家的倾情谱曲和邓丽君极佳的诠释能力,为中国古典诗词塑造出新的存在形态。

2. 张晓农古典诗词歌曲专辑作品的选取

张晓农中国古典诗词演唱专辑作品的选取,中国唱片总公司于2007年1月向全国发行此专辑,所收录的19首也是中国较为经典的古典诗词歌曲。其内容涵盖丰富,有中国古代经典诗词琴歌、濒于绝响的古代文人吟诗调、长安古乐中的唐诗宋词遗音、当代作曲家为古典诗词谱曲的经典作品,其中古代文人吟诗调还选取了三首各地不同方言的吟诗调。

(二)邓丽君与张晓农古典诗词歌曲专辑的演唱风格之比较

1.邓丽君古典诗词歌曲专辑的演唱风格

《淡淡幽情》自此专辑问世以来,已近三十年,却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遮掩它的佳作光华,留给人们的是“淡雅、婉转、甜美”的邓氏唱腔所演绎的古曲新唱。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民乐和管弦乐的伴奏,亦表现不俗。邓丽君用她甜美圆润、温婉动人、与生俱来天鹅绒般的声音,透过对整张专辑歌曲的演绎,颇具“邓氏唱腔”风格,传统与流行唱结合的唱法是她这张专辑成功的重要方面,也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

邓丽君在演唱方面,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气声”。气与声相融合,其运用恰到好处。在她的演唱中极少换气,并且换气运用多种技巧,其换气口处理非常讲究,从不随意换气;其中运用的“偷气”,使听者就很难察觉到在歌曲中何时何处有换气,也并没有因“偷气”,使听众感到急促,而是依然保持旋律平稳连贯,其充分的体现出了邓丽君极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在这张专辑中,例如第一首歌《独上西楼》,开始的清唱部分中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从“无言“一直唱到“深院”,就很难察觉到歌曲有换气,也并没有在唱“锁”字之前的换气,使之后的歌曲旋律受影响。

流行唱法的演唱上,共鸣腔体的运用,虽不像中国民族和意大利美声唱法演唱对共鸣腔体要求那样的严格,但邓丽君也曾向中外优秀的声乐专家学习发声技巧,在这方面也颇有用心研究,并合理的运用到她的歌曲当中。在歌曲的中低音区,并不是自然到“白而虚”的音色,而是有气息、支点支持的统一柔美的音色。

2. 张晓农古典诗词歌曲专辑的演唱风格

张晓农教授《中国古典诗词演唱专辑》,整张专辑的古典韵味更浓烈,伴奏上,更显古典诗词歌曲清淡典雅的风格。以古琴、萧、笛伴奏为主还有民族乐团伴奏:其中,在当代创作诗词歌曲中,用钢琴伴奏,创作是以模仿古代乐器的音色。

张晓农教授在求学时,所学是美声唱法,虽也活跃于国内外歌剧演唱的舞台上,但并没有因此摒弃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长期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演唱艺术、中国古代声乐艺术及中西声乐文化比较等领域的研究。

在演唱方面,张晓农教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西合璧”的完美诠释。在具有意大利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技术上,与中国古诗词歌曲格律、音韵的完美融合。歌曲处理并不像唱欧洲歌剧或艺术歌曲,严格要求谱面旋律演唱,古诗词歌曲更多是通过吟唱“依字行腔”“乡谈折字”中谱外透韵,其韵味的突显更在于演唱者,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作品本身和作者的生平都要有深层次的理解、还要对如何演唱使古诗词歌曲更具“古味”有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男高音歌唱家张晓农教授,所呈现的十八首歌曲,充分的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美和语言声调美,在运用诸如强弱、快慢、显隐、沉浮、虚实、平曲、弯直等对比手法的处理上,要多注意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写意的特点。演唱或大气磅礴,表现古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或抒情委婉,表现古代文人雅士行云流水间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强调语言的地方风格,三种地方方言的演唱,形成了不同的吟诵风格,使听众真切感受到汉语声调对歌曲旋律的影响。中国唱片总公司介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晓农,长期致力于中外声乐艺术风格及演唱特色的研究,在演唱上更是自成一家,气韵自如,声情交融,极具艺术魅力。”

结语

邓丽君和张晓农教授的古典诗词歌曲专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美好享受,更是通过自身的力量传达一种继承与传承古典诗词文化的精神,两位歌唱家无论是何种音乐方式的呈现,都是为中国特有的传统音乐文化经典和精髓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像邓丽君小姐所说的:“我希望大家都会喜欢这几首歌,大家都来学这几首歌,让一千万平方公里秋海棠上的繁华与五千年文化的晶晶宝玉,借着歌声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在歌声中让我们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快乐、悲伤和光荣。”在艺术的回廊中,人类情感相通,古典诗词歌曲的魅力不仅感染着全球的华夏儿女,连无数外国人都为之倾倒。炎黄子孙一脉相承,使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继承、大力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扬光大,让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这颗传统文化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1]吕勇.邓丽君的演唱艺术[J].艺术教育,2010.

[2]黄金蝉 揭冰.邓丽君音乐形象的建构与塑造探析—以古典专辑《淡淡幽情》为例[J].歌海,2012.

[3]周冬.古诗词歌曲的演唱与表现探析[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1-31.

[4]邓兰. 青主与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美学特征之比较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2:1-40.

[5]李晓莉. 几种不同风格古诗词歌曲专辑的欣赏[J].音响技术,2010.

[6]卿扬.一代歌后邓丽君[J].秘书,2011.

[7]叶永烈. 在台湾寻找邓丽君的足迹(上下)[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2.

[8]张晓农.中国古代声乐艺术[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邓丽君古典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邓丽君的男情人与女情人
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
邓丽君泰国身亡之谜
轻古典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