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习音乐与智力的开发

2013-07-13 14:50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5期
关键词:注意力大脑记忆

刘 笛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人类对音乐的喜爱和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中西方圣哲都对音乐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诠释。音乐是人从世界上所有的声音中选择出来的一部分音响,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的声音之流,流向并刺激人的耳朵和大脑,当人能从倾听这个“音流”中所得的感受和领悟去认识改变自己和世界,使人类因此而生存得更好的时候,音乐的价值与作用才充分被凸显了出来。

一、音乐与感知力的培养

通常人们对于那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我们习惯于称赞他们“聪明”,我们不防从认知角度来看看“聪明”二字:就是耳聪目明也。耳朵和眼睛作为人与外界交流的最重要门户,接收着外界90﹪以上的信息进入大脑,人的智力依赖耳闻目睹提供思维原料和动力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心理学把人的感觉能力视为一切心理过程的基础,一切学习的首要条件。

学习和欣赏音乐,对于提高感觉能力有极大帮助。首先,受音乐影响最大的是听觉,知识主要以语言的形式被接收和表达,因此要求学习者有很高的听觉辨别力。欧洲的一项对听觉与语言能力关系的刺眼结果表明,人的听觉能力与语言辨别力是平行发展的,也就是说,对声音的音高、力度、音色、节奏和形式辨别能力差的人,语言的接收和表达能力也差。报告指出:听觉辨别力的限制,可能导致包括阅读、书写、拼读、手势等社交技巧的削弱。

音乐作为“声音的雕刻品”,充满着音高、力度、音色和节奏的变化,对听者的耳朵提出了难度很大但却诱惑力十足的挑战。音乐家的耳朵能明察秋毫,好的指挥家能从几十人的交响乐团的和声中分辨一只小提琴是否有伴音的误差,等等这些,绝不是天生的,这是长期音乐训练的结果。听觉的敏锐性、选择性和整体感受能力深浅,于所付出的耐心和训练成正比。

其次,不管学习声乐还是任何一样器乐,都须要视谱。乐谱上除了有音符的的标记,还有其它的力度、速度、表情等记号和术语,有的多声部乐器(如钢琴等)的乐谱,常有两个以上的声部记录,这就要求演奏者有较强的视觉分辨,识读速度与范围及视觉整体把握能力,因此,音乐的学习对视觉能力也有不浅的补益。

此外,学习乐器还对提高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能力有所促进,并联通几个感觉渠道,增强协调能力。音乐的智力效用,首先在于帮助人们拓宽各种感觉能力的渠道,外界的知识信息通过这些渠道能加速加倍被大脑所接收和处理。

二、音乐学习与注意力的训练

注意力也是形成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人的大脑皮层有上百个功能区,但在认识活动中,一次只能重点使用一个,如果同时启用几个功能区的话,就常常容易出错。

世界上有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给人“心不在焉”的印象,这都是注意力指向及其专一和恒定,心无旁骛的结果,高度全神贯注中,才聚集起了超人的智慧。

但是,音乐的学习和训练能培养人的多种注意力素质。注意力持续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被关注对象对主体的吸引程度,而音乐之美,变换与奥妙无穷,引人入胜。有人统计过,从小学习或较多接触音乐的孩子,在其它学习中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同龄儿童长,对于此,琴童的家长和指导教师也会有较深的感触。

音乐的欣赏与表演,一方面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又使注意力的范围扩大。参加音乐表演的人,更是需要同时注意四肢的动作姿态、面部表情、识读乐谱、表达作品内在情绪等等,这对注意力的紧张度和分配能力都是极具诱惑的挑战和锻炼,若将这些能力用于其它的学习,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率。

三、音乐与记忆

记忆力超群的智者,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人的大脑有很巨大的记忆潜力,人类的记忆就像一个大图书馆,每个人一生中搜集的知识、情感等信息都永久性地保存在里面,可我们时常会发现自己“记性不好”,曾经记住的东西“忘掉”了。其实,我们没有丢失任何东西,只是我们的大脑不善管理,犹如图书馆里未经整理而随意堆放在一起的书,要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音乐的辅助之下,人类的记忆力可以像是搭上了一部”快车”。

首先,音乐能增强记忆的信心。我们通常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首歌曲远比一篇短文好记,而且记过之后也不易忘记,对于儿时唱过的歌曲要远比儿时背诵过的诗文更加记忆深刻,哪怕人已头发花白,牙齿掉光,对于童年曾唱的歌谣都还能念念不忘、倒背如流。因此,获得良好记忆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树立“我一定能记住”的信心,而音乐能在这方面助你一臂之力。

其次,音乐长于调节人的情绪,而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决定记忆效果的关键。恋人能终生铭记定情时的话语;母亲能记住第一个孩子出生,第一次学说话走路的样子,就是因为这些记忆与当时的喜悦心情结合在一起,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感记忆”。心理学认为:在消极情绪状态下学习的知识,很容易由于本能对这一情绪经验的排斥反应,而与这一情绪一起被忘掉。

美国一些中学也在实验新兴的教学法,就是教师把呆板的历史课文,改编成说黑人唱音乐形式去讲授,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异常有效的教学结果。音乐作为一种能量,可以促使大脑神经细胞中内咖啡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正是这类递质操纵着人的情绪和心境的变化。同样,在学习的间歇有选择地听听一些音乐,可以有效地调节紧张的情绪和烦躁的心情,增进记忆。

第三,音乐的欣赏和表演,都需要形象记忆,感情记忆,运动记忆,语言概念记忆的联合参与,经常听、视、唱、奏音乐,无异于给大脑左“记忆体操”。从小接受音乐训练的儿童,记忆力往往强于同龄人,音乐神童莫扎特就是典型的例子,3岁时就能仅凭记忆弹奏出只听过一遍的曲子;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能在24小时内熟背一部十几页的交响乐总谱。音乐欣赏中必然出现的联想,就能起到强化神经系统和促进孤立信息相联系的作用,使人脑中的记忆经常在音乐的刺激下重现,许多沉睡在意识深处的痕迹经常被唤醒,并使互不相属的知识、经验在音乐引起的自由联想中连接起来。这样,人脑中存储的知识,经验便处于随时可以提取的状态。

最后,在生理上,音乐能够刺激人脑,使神经元的突出增多,促使有关于记忆的分子增长。为记忆创造良好的生理机制。有研究发现,爱因斯坦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比常人多70﹪,这说明脑结构可以通过大量思维训练得到改善和强化,而音乐正是启用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实际上,爱因斯坦也是一位忠实的音乐爱好者,并且拉得一手不错的小提琴。

总结:

音乐语言的模糊性,和其中包含的情感的生动性的广博性,可以在广大的时空范围内唤醒听众的回忆和联想。形象的、概念的、情感的、理性的、听觉的、视像的……,大量的似乎早已遗忘的东西,都会在音乐中络绎登场,栩栩如生,使人的记忆宝库充实,思维能力强化。所以说,音乐对于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有着神奇的助益,从而也施惠于人的创造力。有一则拉丁格言这样说到:“美是真理的光辉”。在优美的音乐引导下,可以放开眼目,专注心智,于是你就能看到智慧女神从云端冉冉降临。

[1]当代音乐教育,[美]迈克尔.L.马克著,管建华译

[2]艺术与思维,[美]马丁.约翰逊,中译本p.163

[3]事物的起源,利普斯,中译本P.234

[4]环境音乐美学,服部正等著,司仑等译

猜你喜欢
注意力大脑记忆
让注意力“飞”回来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