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筝启蒙教育刍议

2013-07-13 14:50梅丽娟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5期
关键词:琴童学琴音准

梅丽娟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 330000)

古筝,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音色优美,韵味无穷,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随着古筝的不断普及以及人们对古筝学习热情的高涨,学习古筝的人数与日俱增,以儿童居多。大部分家长认为古筝既能陶冶艺术情操,同时还能继承并发扬我们的民族乐器,弘扬民族文化。但是由于儿童年龄偏小,身体和认知能力都还处于发展时期。所以在学习古筝的时候,十分需要教师正确、科学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古筝、了解古筝,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乐器的效率和质量。

一、古筝启蒙教育面临的问题

学琴初期,孩子们听到优美动听的琴声,觉得很新奇、很有趣,对古筝有了点兴趣,于是开始学琴。让孩子学一门乐器,受益终身,是当今许多家长的共识。他们认为音乐对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学习乐器确实有助于智力开发,而且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体验到的酸甜苦辣也是人生的财富,学习乐器需要忍受、坚持等,培养了孩子顽强的毅力。一部分家长对古筝有一个误解,认为古筝入门快、很好掌握,这使得家长及琴童很容易陷入误区——他们容易盲目乐观。孩子们学了一段时间的古筝后,能演奏几段简单的旋律,加上花指、颤音的渲染,使琴童产生误解,以为自己弹得不错。家长则产生更大的误解,以为孩子进步很快。大多数琴童的家长可以说是外行,他们听不出好坏,单纯的认为古筝只要一学就会。学一段时间家长就要求给孩子布置高级别的曲目,导致孩子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古筝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最后不得已半途放弃。

二、教师在古筝启蒙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培养儿童学琴兴趣

长期以来,在对孩子的业余特长培养中,流行着“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这样一句名言。光靠让孩子自己理解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是徒劳的,兴趣才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培养兴趣的关键则是从小要给他们创造一个音乐熏陶的环境,让孩子学会聆听、学会唱歌、学会舞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和听觉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对儿童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平时练琴中,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经常表扬,适当奖励。要让孩子感觉学琴并不是特别困难,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弹得好,家长也会因你会弹琴而自豪,这些也都容易使孩子产生学习期待,而不会让琴童成为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状况。

(二)帮助琴童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古筝考级来说,初级曲目是高级曲目的基础;传统曲子是现代曲目的基础;小曲子是大曲子的基础;简单技巧是高难技巧的基础,学筝要打好基础就要求稳求实,才能有高度的发展。所以在学琴初期教师必须帮助儿童掌握以下3个最根本的基础:

1.具有独立识谱的能力

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与否直接影响着古筝学习的进度以及个人演奏水平的提高。识谱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完整、高效地视奏程度适合的乐曲。通常出现的问题是:刚入门时,教师在课上总是帮助学生识谱,学生只要将乐曲在下面练熟就可以顺利的通过第二次课的检验。他们几乎没有独立识谱的任何锻炼,所以一旦脱离教师的帮助或者识谱难度突然加大,就会将所有识谱的问题暴露出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刚学习音乐时,应培养孩子们独自识谱的能力。在弹奏方法上、小技巧上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信任,但识谱问题绝不马虎。识谱学习宁可慢一点,也要让儿童正确的扎实的学会每一步。

2.准确的掌握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语言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本身就是动态的艺术。掌握好节奏的律动方式,有助于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乐感,使其协调性、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音符的时值,还是乐曲整体的演奏速度,都需要正确、科学、准确的教习给孩子。常让孩子用“滴”“嗒”或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谱子上的节奏。然后视奏不同速度的风格迥异的乐曲,让他们感受不同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情感。用一种趣味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开动脑筋的同时增强他们的节奏感意识。

3.加强儿童的音准概念

我们都知道,音准对于学习音乐尤为重要。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定弦只是音准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次音准还表现在演奏者对于音程关系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把握等很多方面。学习好音乐与拥有敏锐的听觉是分不开的。年龄越小,对于音高概念的建立越重要。教师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音高概念,非常有利于孩子以后在音乐方面的学习。

(三)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学筝的过程是十分需要毅力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高标准、严要求,在学筝上要有长远一点的目标,做到天长日久、时时勤奋,而不要希望几分钟热血可以学好弹筝。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的学习,学习古筝就像是修建一栋大楼,要把根基打牢,如果只求快而不稳,最后只能是豆腐渣工程。教学过程必须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等儿童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再来弹奏有难度的乐曲,演奏时状态松弛富于美感,这样孩子才能扎扎实实地弹好古筝。

(四)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力

教师在启蒙的过程中应当提示学生随着旋律的流动进行内心的歌唱。在整个的弹奏过程中,应当使学生们内心具有一种强烈地歌唱愿望,仿佛一个音符都是由一个个的歌词组成。你的指尖,就是你的喉咙。你的每一次拨弦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在教琴过程中,我经常要求琴童自己分析音乐所要表现的意境。让他们自己划分出音乐的结构与分句,打着拍子,形象地演唱出乐曲的情感,然后再去演奏。这样便能够使琴童的演奏更加地生动,更加富于表现力。音乐形象也才会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儿童学琴过程中家长与教师的配合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与花费的精力逐年加大,教育备受关注已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进步现象。孩子要全面发展、有所作为,已成为每个家庭忙碌的头等大事。由于这种心情过于迫切,多数家长在选择孩子接受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切合实际的盲目心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家长对规范教学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特别是启蒙过程中,非常需要家长正确的监督、指导,这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就显得非常必要。实际上,不少优秀学生的家长本身就在长期辅导过程中成了内行,所以教师也应该向那些付出辛勤汗水和心血的家长致敬!

猜你喜欢
琴童学琴音准
通过陶笛提高小学中段学生音准有效性的探究
孔子学琴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