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理念与企业战略转型

2013-07-16 06:46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9期
关键词:战略经济企业

姚 莉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一、“低碳经济”模式正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所谓“低碳经济”,其含义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是关于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更是至今为止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重大而根本性地转变。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消费能源的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随着全球人口的剧增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是不争的事实。能源的过度使用不仅带来了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增加,由此还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这一点正不断地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重视,并形成了共识。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趋突出,低碳经济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诸如“低碳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等新概念的出现。“低碳经济”正逐步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一些学者专家的研究,以及从目前全球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规则,新标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或将成为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生态文明游戏规则,成为第三个规制全球发展的总则,并引领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正蕴育着一场全球性经济的大转型。这涉及到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形成了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我国正面临减排压力日趋加重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挑战,如何抓住这一契机,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成为不容迟疑的重大课题。

二、低碳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展开新的竞争,但是,在这场竞争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未在同一起点。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在长期发展中探索、开发和累积了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在此技术方面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先于发展中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排放量也正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新的世界体系中,将进一步巩固其领导地位。可以预见的是,当发达国家在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不断扩大时,并因此增加了一个主导世界格局的新平台。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从纺织行业到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到新世纪,以汽车、石化、电子为代表的产业集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往往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高碳经济模式,这与低碳经济的要求严重背离。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增长相对联系密切,碳排放强度偏高,能源用量仍将继续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有上升,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2007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67.2亿吨,比美国高出14%,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24%,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工业化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出现相对脱钩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增长。它们采用相对清洁的高热值的天然气和石油,而不是高污染,低热值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借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力,加大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力度,一些发达国家把重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通过产品进口来满足其国内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直接有效地转移了污染。而我国则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由于出口产品数额巨大,因此基础建设规模庞大,碳排放量大是难以避免的。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仍受到以下因素的约束和挑战。

1.政府规制转换的挑战

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做到能源需求和低碳经济发展两者的平衡。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必须要创新,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这些将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2.低碳技术开发的挑战

由于我国在节能和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起步晚,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上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滞后,产业分散,管理能力薄弱等。未来将会有更多政策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如何尽快提升低碳技术水平,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并采取有效地技术开发组织措施,如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和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节能环保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对节能环保的重点工程进行服务外包。

3.评价指标体系变化的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碳排放量,或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使开发和掌握技术的第一个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导者,甚至是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在这一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则将再次因低碳模式而拉大差距。碳排放将成为新的评价体系,国家的实力,甚至是企业的实力都将重新排序。碳排放指标对国家、企业、产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企业可能看起来充满活力,但可能是因为过量的碳排放量,明天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有些行业现在看起来非常虚弱,但因为它符合低碳发展的趋势,可能在未来将成为巨大的产业。

4.“碳”关税的挑战,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国际贸易壁垒将增加“碳”关税的壁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很大程度上,是低碳产品的竞争。国际碳关税将起到限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碳关税,一旦实施,将大大削弱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优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将会下降,就会直接导致的市场份额萎缩。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高碳行业产品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引入碳税可能在某些程度上的形成倒逼机制,迫使我国企业尽快走在节能、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的道路上,强化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的企业战略转型

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情不同,面临不同的发展阶段,甚至不同的战略意图,但也难免面临“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培育新的产业、创造巨大的财富机会、新的转型机遇、新的游戏规则和新的金融市场。作为新的转型契机,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来临,也将引导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应着力抓住下述的战略重点:

1.企业战略中应尽早将低碳理念作为其战略制定的核心价值理念

由于低碳经济全面而深刻影响着企业业务运作,因此,企业的产品设计、产品价格、产品市场,甚至于国际贸易政策,这些将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低碳环保的背景的突变,影响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基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战略的评价标准也将与以往不同。因此,企业战略的理念必须是低碳理念作为新企业战略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一新的战略理念的引导下,企业战略在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核心能力培育、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绩效的评价标准等方面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决策。企业战略目标也将实现多目标,即实现经济、社会、自然、人的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单一的经济目标;企业战略的设计与执行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直至实现“零排放”。

2.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把握新的战略投资机会,形成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

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未来数年清洁能源产业将为各国提供大量机会。低碳经济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带给企业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由于低碳经济影响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方面,企业投资或可涉及的项目也将在多个方面,如低碳产品开发、低碳技术开发和交易、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高能效的工业、建筑、交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3.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低碳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应成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契机。由于低碳经济涉及多个行业和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企业在这些领域应力争在核心技术上率先突破。

4.选择更有利的技术发展战略,防止落入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的“锁定效应”的陷阱

所谓"锁定效应"就是指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的依赖性。如果我们能直接进入低碳发展模式,及早筹划,选择构建“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不走已经被证明过时的常规之路,跳出对高碳产业和传统的化石能源技术的路径依赖,就能有效地避免高碳产业和高碳消费的锁定,获得高起点的发展机遇。

5.以节能减排及经营活动中“去碳化”作为重点

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发展低碳经济更多地应关注节能减排上,即应在所有的价值增值过程中推进“去碳化”。

6.结合国情提高低碳经济的效率

既要避免简单模仿发达国家依赖于高碳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低碳产品在我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如新能源作为低碳经济的代表,其价格往往要高于传统能源,如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高于传统能源汽车;再如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传统电厂成本的数倍。因而企业的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还需要考虑市场的培育和成熟度,那种不顾实际的消费能力的盲目发展则可能欲速则不达,不利于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1][美].迈克尔.波特著.1999:《竞争战略》.北京:华夏出版社

[2]严勇,祝方译.[英].安德鲁,坎贝尔等编.1999:《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邱琼译.[美].斯图尔特.克雷纳著.2003:《管理百年》.海口:海南出版社。

[4]白裕承译.[美].阿尔文.托夫勒著.2006:《再造新文明》.北京:中信出版社。

猜你喜欢
战略经济企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企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