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3-07-17 09:38郭建钢官巧燕苏健涵
关键词:志愿同学大学生

郭建钢,林 燕,官巧燕,苏健涵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转专业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潜能和专长,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大学生可以按照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也制定了相应的转专业的细则。然而目前转专业队伍的日益壮大,其是否对社会及高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转专业学生为例,对他们进行两方面的调查。第一,对转专业的成因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高考志愿专业的原因,入学后转专业的原因等方面,结合个人访谈、班主任访谈及辅导员访谈等方式,力求使调查数据及调查内容更加准确及深入。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第二,对转专业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态进行分析。横向上,将转专业学生与本专业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纵向上,将转专业学生在各学期的补考率进行历史纵比。力求客观、真实的反应该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一、大学生转专业现状分析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本专科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针对本科学生,我校允许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在每学年第一学期最后两周,向转入学院提出申请,每学年第二学期期初,学院对申请转专业学生进行考核,择优录取。对学习确有困难,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业的学生, 可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最后两周提出申请,按规定程序审批通过后,跨学科的应编入所转入专业的下一年级学习。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目前共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运输、物流管理、交通工程、森林工程、城市规划七个本科专业。根据近年来转专业的形势形式,每年转入我院的学生数量有递增的趋势。因08级和09级已有数次期末成绩供数据分析用,本文的调查对象均为08级和09级学生,其中08级20人,09级40人。

对转专业原因和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原因的调查结果详见表 1,表2。

表1:大学生转专业原因及所占百分比

表2:高考志愿专业选择原因及所占百分比

二、大学生转专业原因剖析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当初填报志愿的过程开始,便有45%的学生仅根据家人和老师的意见填报志愿专业,这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对可能原专业不感兴趣,成为最先产生转专业意愿的群体。随着对专业的了解和视野的开拓,更多的学生意愿转专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占学生转专业比例的18%左右,主要包括:

1.学习兴趣

此部分学生在调查中占15%。从高考志愿的选择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仅有27%,大部分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是父母包办,或者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别的专业等原因,对所考专业没有兴趣,被动学习[1,2,3]。进入大学后,学习竞争压力大,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转专业迫在眉睫。这部分学生在转专业时跨度较大,可能在文理科等大的学科方向中流转。

2.理想落差

有3%的学生是有理想的,有自己想学的专业,但是在报考时对专业了解不深,或者仅凭感觉选择专业的大类。入学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在一个大的专业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方向,在对专业有了深入的了解,才发现之间理想专业与现实想法存在差别,并非之前想象的那样,这个落差让学生有了转专业的想法[1]。而这部分转专业的跨度较小,可能只在学院内部流转,在同一学科的不同方向专业间流转。

3.身体因素

有的学科对学生身体的某项功能要求较高,如化学生物专业对嗅觉、色盲有限制,国防航空专业对学生视力有限制,再如我院交通运输等专业对学生视力、色盲也有限制,即使这些学生喜欢本专业,但因为身体因素都不得不转专业[1]。因为身体因素的限制,在报考志愿中就有要求,故这部分转专业学生所占比例很小,只在入学重新体检后,重新查出不适合的因素,而不得不转。

4.学习困难

大学的学习与高中有很大的差别,大学更讲究的是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学科知识要求较高,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例如工科对学生的数学、物理水平要求较高,食品类学科对化学、生物水平有特别要求。部分学生恰恰这些科目并不擅长,导致了学习上有困难,学习成绩差,这也是导致学生转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1][2][3]

5.人际交往

从高中升入大学,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学校中,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方式使得部分同学感觉不适应。新时期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个性要强,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出现与班上同学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现象,没办法很好的融入的班级中去,于是让他们有了转专业的想法[3]。也有部分同学对大学的集体宿舍生活不适应,与要朝夕相处的同学产生矛盾,无法忍受,产生转专业的想法。

(二)家庭及社会因素

家庭和社会因素对学生转专业行为影响最大,综合就业前景、家长要求和跟风等原因,该因素占大学生转专业成因的81%以上。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了即使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转专业的行为也并非个人意愿。

1.对就业形势的预期

因为就业问题选择转专业的学生高达65%。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社会并未增设相应就业岗位,比例失调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因此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目前热门的专业来增加就业机会。而不能如愿考上理想专业的部分同学则想通过转专业的机会转到热门专业。然而社会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今天的冷门专业可能会成为明天的热门专业。[1][3]

2.盲目的从众心理

由于现在大学转专业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情形,许多同学看到身边的朋友同学转专业了,跟随大流,也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有6%的同学就是因为从众而选择了转专业。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适合原专业的同学可能转到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与才能,反而产生了不好的效果[3]。

3.父母要求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由父母包办一切,包括高考填志愿、选专业。学生觉得父母是过来人,比较有经验,对社会需要也比较了解,所以很多都让父母安排了一切。在此过程中,父母只考虑到将来就业形势,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及特长,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或者喜欢的专业[1]。根据数据统计,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依照高考时成绩选择志愿的占10%,听父母亲戚意见的占35%。由于父母要求最后选择了不适合不喜欢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中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成绩不是太理想,这也导致了后来出现了转专业的想法。

(三)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在学生转专业中成因中所占比例最小,不到1%,主要与学校的专业设置、管理制度和师资力量等相关。

1.专业的设置与就业的需求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几乎未改变专业设置,这与当前的就业形势极不适应。而实际上,《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也指出了高校是根据专业目录设置本科专业,因此学校并不能自主设置专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不能随社会发展,市场需求而进行及时调整,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选择。

2.学校的管理制度、师资力量

高校对于学科建设投入不足,内容不能随时代变化及时更新,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不注重教师人才的引进。另外学生对于学校学院的师资力量、管理制度的片面了解,也导致了学生失去信心,动了转专业的念头[1]。

三、大学生转专业的利弊分析

允许大学生转专业是对学生个性发展、自主选择的尊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大学生转专业也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转专业出发点不是因为个人的原因,这必将对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一)利

1.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不了解、父母包办,服从调剂等种种因素,很多学生选择失误,入学后对专业不满意。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避免高考定终身的弊端,同时也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很多高校都允许有条件的学生转专业。例如学习上达到一定标准,由学生和学院双向选择,让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有再次选择的机会[3]。

2.调整了非优势的学科,凝聚了学科的发展方向

对就业前景的预期占转专业成因的65%,大部分同学都是从相对冷门的专业转入热门专业。这部门学生的流转,可以对相对冷门、社会需求低的岗位专业进行调整,提高社会需求高专业的学生数量,这对于学校加大力度发展热门专业,凝聚学科的发展方向起了推动作用。

3.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由于转专业这个机会,很多学生转到了热门专业学习,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增加了学生就业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减轻了就业压力,对学生对社会来说都是有利的。

(二)弊

1.专业不平衡,非优势专业流失,不利于教学[4]

学生由于就业等原因选择转专业,之后导致了一些相对热门专业人数越来越多,而另一些冷门专业学生数逐渐减少,使得专业发展严重不平衡。

另外,由于转专业后涉及专业的班级数量有所变化,相应的教室、教师数量以及教学用具出现了不足或闲置的情况,对于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转专业纯属家长意愿,而非学生自己兴趣

由于有部分同学转专业是因为家长的建议,选择了转专业。而对于学生本身来说,可能并不喜欢新专业或者不适合、不擅长新专业,这也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学习能力有所影响,也可能导致转专业学习成绩跟不上。见表3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转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跟不上,特别是转专业人数最多的土木专业,例如09级土木专业原班级的平均成绩72.32,而大一下转专业学生的平均成绩70.84 ,大二上转专业学生的平均成绩69.52,均比原班级成绩差。且大二上转专业同学补考率7.69%,又比大一下转专业学生的补考率6.35%,更高,说明越迟转专业学生成绩越跟不上。

表3:学院本专业及转专业学生期末考试情况(2010~2011学年)

08级土木专业的成绩表现的更为明显,原班级平均分数76.53,补考率3.95%,转专业班级平均成绩明显下降,且补考率大幅上升。大二上转专业成绩72.65比大一上平均分数低2.65分,补考率增加5.41%。同样说明了转专业学生的存在成绩跟不上的情况,不利于专业学习。

3.国家所需学科遭到冷落

有些学科是国家科技经济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但由于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或者相应的就业岗位很少,也导致了学生为了就业选择了其他相对好就业的学科,例如,航空专业、生物专业等一些技术型学科。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国家所需技术人才的减少甚至流失,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发展。

4.影响了高考的公平竞争

由于高考制度不断改进及教育资源的有限,学生高考竞争有增无减,经过大家多年努力,终于能在高考一决胜负,然而以低分进入高校的学生却因为转专业的途径进入到原高考分数达不到的热门专业,这严重影响了高考的公平竞争,对于那些高分进入热门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4]。

四、对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和建议

大学生转专业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为学生弥补专业误选提供了机会,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是一种需要,更是进步。许多高校也在逐渐放宽对转专业限制,甚至部分高校已经进入了“零门槛”转专业时代。

但是从我们调查数据中,也可以看到,目前许多学生对转专业的选择是非理性的,转入新专业后学习动力不足,特别是跨学科转入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吃力。同时,转专业一般都在入学后一个学期,此时班级团体和班级氛围已经形成,转入的新生要重新融入一个新的班集体,需要较长时间。班集成员间熟悉及交往的程度对于新转入学生评选学生干部和先进也造成了不平等的客观因素。部分学生因此成为专业学习和学生活动中的后进生。

因此,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进入适合自己的专业,免去学生在转专业中的思想冲突和重新适应的过程,使更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是今后学校教育应努力的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调整高考志愿报考方式,不细分,仅分大类[4]

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必报到详细的专业,只需要选择大类。入学后经过公共课基础课的学习之后,根据自己对专业的兴趣以及自己的特长,通过一定的学校制度,选择专业方向。

(二)淡化专业意识,加强通识教育

国家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学生应对各学科都有一定了解,不至于仅限一个领域。要淡化专业的意识,加强通识教育,这也是台湾普遍采取的一种教育方式,加强学生的基础学科学习。另外,相应的增设选修课的数量与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1]。

(三)提高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部分转专业同学是因为学院的教学师资力量不

强,导致想转专业,有的则是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教学质量,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创新,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学生能慢慢接受并喜欢上这个专业,改变学生转专业的心态,能更好地丰富学识,增加专业兴趣,从而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行行出状元[3]。

(四)重视双学位等培养模式[4]

对于不能成功转专业的同学,可能他们会很沮丧,无心读书,成绩跟不上,应付考试。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相应增设双学位等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接触到他们喜欢的学科,同时社会予以承认的第二学位。这样不仅能够解决那些无法转专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多一条出路,增加就业机会。

(五)限制转入名额

对于转专业,学校要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根据学生高考或者入学后的学习成绩及日常表现情况,对学生转专业设定一定的门槛,既能够让有能力的同学选择自己所喜欢和擅长的专业,又能够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

(六)对于冷门的基础学科,要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前面说到的国家所需的基础学科,由于它是社会的需求,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应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专业的社会地位,国家的需要,提高教学方式,提升专业魅力,增加这些专业的吸引力,并积极提供平台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就业[1]。

(七)运用心理学通过测试和职业指导减少转专业

正如现在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对高中生进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兴趣及擅长的专业,减少弯路。另外,现在我校也增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从低年级开始,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了解今后的就业方向,从而也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的转专业现象[1]。

[1]张崟,刘达玉,王卫.对本科生转专业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2):71-74.

[2]孙士宏.大学生转专业问题初探[J].大学教育科学,2005,6:86-88.

[3]陈艳.对大学生改转专业行为的利弊分析和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07,(5):77-79.

[4]李爱国.大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3(2):35-36.

猜你喜欢
志愿同学大学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大学生之歌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