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裁剪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3-07-18 09:26薛再年
山东纺织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模块化立体

薛再年,王 蕾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立体裁剪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围绕立体裁剪课程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结合时装工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构建一个“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实施更加严密,指导更加个性,考核更加规范,实效更加显著”的立体裁剪课程体系,形成“重基础、分层次、强实践”的模块化教学特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我国服装工业发展的需要。

一、立体裁剪课程的现状及改革理念

(一)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概况

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综合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弱、文化底蕴缺乏、前沿设计概念薄弱等现状,实施了以“实践创新人才培育”为核心,建立新的立体裁剪“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将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以及社会实践课程进行梳理,将产学研、文化和设计前沿理念相糅合,强化设计艺术的创新模式和文化素质深度的培养。江南大学服装设计类专业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构建了服装设计专业立体裁剪“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制定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方案;构建了教学改革方案的考试评价系统;即将出版《立体裁剪》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正在撰写中,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学术论坛及设计展览;培养出大批优秀学生,在国内外赛事中多次获奖,在企业工作中得到好评,并有部分学生成功地自主创业;与多家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实习基地和创意合作团队。

(二)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基于灵活性的“模块化”教学形式,结合学院“创新学分”项目建设和“研究所团队”建设,依托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文化艺术熏陶“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是现代服装艺术设计和时尚文化的根源,是现代设计文化内涵的借鉴和灵感来源”[1]。同时面向国际,有效地将立体裁剪教学成果转化为生动且富有深度的实践教学内容,极大地促进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和设计文化的深度,提高实际制作的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提出了“面向服装教学,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创意思维,增强复合性才能”的指导思想,构建完整精炼的从基础—创意—实践—研究的立体裁剪多模式培养体系,形成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服装专业教学的鲜明个性创意文化特色。同时,深化改革,从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出发,切实解决了专业教学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坚持将科研成果与创新教学内容相结合作为改革的核心。

二、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方法

(一)以实践创新人才培育为核心,建立新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立体裁剪“模块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础模块、设计模块、工艺模块、应用模块。

1.基础模块的建立

基础模块占总课时的20%,其内容主要有立体构成、服饰色彩、手工染色等。一般在服装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前,首先让学生对人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与服装之间的相互构成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再进行学习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基础模块中,结合1:2的小人台进行作品的延伸与展示,拓展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并了解服装设计各个造型元素的相互关系[2]。

2.设计模块的建立

设计模块占总课时的60%,主要包括的内容是立体裁剪、设计课程。依托发散思维设计、成衣设计、礼服设计等课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1:1的人台为媒介进行辅助服装款式方面的设计与制作,从而突破服装设计仅限于二维平面绘画的形式,加强三维立体设计、制作的双向融合能力。

3.工艺模块的建立

工艺模块占总体课时的20%,它主要包括立体裁剪、平面剪裁和样板工艺等课程。通过立体裁剪与平面剪裁的结合应用,加强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解,培养学生由立体到平面的转化能力。

4.应用模块的建立

课余时间运用导师制或工作室的方式,让学生与教师一起直接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利用立体裁剪的实践性环节进行款式的设计、面料的设计、成衣的样板设计等等,不仅使教师自身在实战中获得经验,同时也能够用市场的评价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表1 立体裁剪“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立体裁剪课程实践改革的具体操作方法

1.以优质教师团队为引领,交叉融合打造综合性教育平台

以服装设计各系和教研室教学团队以及跨学科教师团队等优质教师资源引领教学,推进教师教学、研究与设计创新项目,整合共享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藉此来统合交叉性教学。教授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师必须与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同时还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力量。对于不同的课程模块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如设计模块采取延续性模式,即在每门设计课程后安排立体裁剪的课程进行设计方案的实施环节;应用模块采取合作与互动形式,导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承担企业的项目。

2.以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为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创新素质

通过增加“挑战大师”课程环节,把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的平面服装款式经过学生多维的立体思考,在人台上进行立体呈现,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立体裁剪的操作技法,同时提高了他们立体造型的能力(如图1)。

图1 “挑战大师”作品展示

另外,依托国际知名设计院校以及我院民间服饰传习馆,整合运用国际、国内服装设计专家资源,开设了中英跨文化设计、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设计等项目。通过创办研究工作坊与夏季班等专题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本土化视野和对前沿设计理念的敏锐性,以及在国际化和本土化设计环境中的协作设计与实践的综合能力。

3.以产学研为动力,发掘学生的实践创新潜能

以服装产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学院的导师负责的“创新学分”和“毕业设计”环节,强化立体裁剪向实践的转化。将立体裁剪课程落地实践,以相对固定的企业合作为抓手,积极开辟与企业长期合作的路径,以适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从设计到成衣到销售终端的校企合作,是立体裁剪课题组结合产学研的重要工作。设计理念之实物呈现方式的创新,从教学到研究到实践再到市场,探索立体裁剪研究与企业发展和企业特色相吻合的合作模式,从而获得校企合作的可持续性,借此也能够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择业和就业能力。

三、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思考

(一)确立综合实践型教学模式,推进设计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在传统立体裁剪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拓展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课程灵活的“模块化”教学形式,以开放性和交叉性为导向,强调实施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改变了以往教学“点”与“点”的隔阂,在确保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的前提下,全面调整培养方式,“点”与“点”结合成“线”,再以“线”构成“面”,促进服装设计专业知识的连贯性与协调性,开创设计课程建设新领域。

(二)构建跨课程和专业的教学模式,创造“交互型”的教学平台

紧密地与服装各类基础和专业知识进行衔接和互动,强调学科与专业的交叉,通过以“综合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专题,依托传习馆的文化底蕴和国际交流课程的介入,增强教学改革的探索性。导师制的“创新学分”以及工作室团队的引入,以及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图2)

图2 导师制的工作室团队创新制作场景

四、应用情况

服装设计专业立体裁剪“模块化”教学五年的系统时间,显著提高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自主创新和综合实践的积极性,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质量高度认可。

(一)专业特色建设成绩显著

5年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走在设计教育改革的前列。2010年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获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2008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50多所兄弟高校陆续来我院调研、考察和学术交流。

(二)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成果突出

在注重“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整合基础上,全面提升专业课程的整体建设。2011年“基于艺文互动的服装设计创新学分培养模式”,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四化式”高素质服装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实践,获江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传习馆创新创业科研成果示范效应显著,2008年开馆以来,传习馆已接待1.5万人、数百批次的来访和学术交流,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专业影响,奠定了我院服装专业浓郁的学术和文化艺术氛围,有力地带动了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学中文化内涵的升华。

(三)人才培养绩效持续提升

5年来,学生全国性设计竞赛获奖十余项,多次申请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毕业生的创新及综合能力得到产业界的充分肯定,部分学生自主创业获可喜成效(如图3)。江苏省2008年表彰的14位大学生创业明星,有两位是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同时,近年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如恒源祥、红豆集团、海澜集团等著名服装企业的一致好评。

图3 毕业生练婷婷的淘宝网店

五、总结

课题组始终将“建立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服装专业内涵素质型和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基地的文化优势,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加强专业基础,以个性化、多元化的创造性培养方式因材施教,凸现“秉承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创新”互融共生的学科特色。◆

[1] 崔荣荣.近代齐鲁与江南汉族民间衣装文化[M].北京:高教教育出版社,2012.

[2] 王蕾,梁惠娥.“立体裁剪”课程中模块化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纺织教育,2012;(1)64.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模块化立体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念个立体咒
模块化住宅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立体登陆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