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枝条菌种关键制作工艺研究

2013-07-19 07:57王小军刘靖宇孟俊龙常明昌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棉籽壳木屑生石灰

段 超,王小军 ,左 琳 ,杨 杰 ,刘靖宇 ,孟俊龙 ,常明昌

(1.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3.山西农业大学食品与工程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杏鲍菇菌肉肥厚,味道鲜美,是集食、药用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1-3]。目前,用于杏鲍菇生产的栽培种主要有棉籽壳木屑菌种、液体菌种、枝条菌种等[4-5]。传统的棉籽壳木屑菌种制种工艺操作繁琐、发菌慢[6],液体菌种虽然发菌速度比传统的棉籽壳木屑菌种快,但由于其设施投入大、菌种易老化自溶、污染率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9]。而枝条菌种比棉籽壳木屑菌种发菌速度快,且接种方便,发菌后菌袋菌龄上下一致[10-12]。

本试验对杏鲍菇枝条菌种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杏鲍菇枝条菌种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供试菌株为杏鲍菇2号,由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中心提供。

1.2 培养基配方

1.2.1 母种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MgSO4·7H2O 0.5 g,蛋白胨 5 g,KH2PO43 g,琼脂 20 g,水 1 000 mL[13]。

1.2.2 原种、栽培种(枝条种)培养基配方 木屑43%,麸皮10%,棉籽壳45%,碳酸氢钙1%,生石灰1%,含水量65%。

1.3 试验方法

1.3.1 浸泡时间对枝条菌种生长的影响 在10 L水中溶解30 g生石灰后,浸泡0.6 cm×0.6 cm×16 cm的杨树枝条200支,通蒸气至浸泡液沸腾并保持 1 h,分别浸泡 8,10,12,14,16,18,20,22,24 h(含通气沸腾 1 h)后捞出滤干,测定各处理的枝条含水量;加裹玉米粉后装袋,采用18 cm×35 cm×0.05 cm的双层聚丙烯袋,每袋装枝条30支,之后装辅料填充,单袋质量1.2 kg,填料高度为18 cm。菌袋中间用打孔棒打孔,插入接种棒(接种时拔出接种棒,方便菌种接入菌袋底部),灭菌(121℃,1.5 h),每处理12袋。按常规方法接种,25℃恒温暗培养,记录满袋天数。

1.3.2 生石灰质量浓度对枝条菌种生长的影响

在10 L水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为0,0.5,1.0,1.5,2.0,2.5,3.0,3.5,4.0,4.5 g/L 的生石灰,浸泡0.6 cm×0.6 cm×16 cm的杨树枝条200支20 h,测定各处理灭菌前和灭菌后的pH值。其他步骤同1.3.1,记录满袋天数。

1.3.3 枝条菌种培养基的筛选 以不同比例的木屑和棉籽壳为主料,麸皮、碳酸氢钙和生石灰为辅料,浸泡20h,添加生石灰质量浓度为3.5g/L,配方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12袋,观察菌丝色泽、长势,记录满袋天数。其他步骤同1.3.1。

表1 枝条菌种培养基配方 %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AS 8.0进行分析;各处理平均数间的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差异显著性水平定为α=0.05,极显著定为α=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浸泡时间对枝条菌种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显示,浸泡时间对枝条含水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含水量相应增加。浸泡20,22,24 h的含水量较高,分别达到54.21%,54.22%,54.22%。经显著性差异分析可知,处理7,8,9的含水量显著高于处理1~6。不同浸泡时间处理的枝条菌种导致菌袋满袋的时间存在差异,最长为32 d(处理1),最短为24 d(处理 7,8,9),相差 8 d。因此,最适浸泡时间为20 h。

表2 浸泡时间对枝条含水量和满袋天数的影响

2.2 生石灰质量浓度对枝条菌种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3)显示,枝条浸泡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生石灰对枝条灭菌前pH值有显著影响,处理8,9,10的pH值较高,分别为9.08,9.10,9.12,pH 值最低为处理 1(6.75);经显著性差异分析可知,处理8,9,10的pH值显著高于处理1~7。灭菌后处理间的pH值差异有所降低,最大为处理 10(6.82),最小为处理 1(5.62),相差为1.20;经显著性差异分析可知,处理7~10的pH值显著高于处理1~6。处理7~10的菌袋满袋天数最短,为24 d,因此,生石灰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3.0 g/L。

表3 生石灰质量浓度对枝条pH值和满袋天数的影响

2.3 枝条菌种培养基的筛选

以木屑和棉籽壳为主料,依次减少棉籽壳的比例,增加木屑的比例,麸皮的比例不变。试验结果(表4)显示,随着棉籽壳比例的减少,满袋天数呈现先缩短后增加的趋势;配方3棉籽壳含量达到40%,满袋天数最短为24 d,比配方6缩短6 d;配方3菌丝长势较好,色泽洁白,配方5,6菌丝长势逐渐减弱,色泽变得较洁白。因此,配方3为最适杏鲍菇枝条菌种培养基配方。

表4 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杏鲍菇枝条菌种生长影响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在杏鲍菇枝条菌种制作过程中,枝条浸泡时间是影响枝条菌种制作的关键因素,对枝条含水量有显著影响。浸泡时间较短,则枝条含水量低,会延长菌种满袋时间,影响菌种房的周转速率,增加生产成本。

枝条浸泡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生石灰对枝条灭菌前后的pH值均有影响,尤其对灭菌前pH值影响差异显著。灭菌后处理间的pH值差异有所降低,原因可能是由于培养料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生石灰与水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导致pH值下降。

杏鲍菇在有丰富碳、氮源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旺盛,产量较高[14]。杏鲍菇生产中所需的碳源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15]。由于近几年棉籽壳价格持续走高,以适当的木屑替代棉籽壳能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木屑透气性较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能缩短发菌时间。但木屑不能完全替代棉籽壳,因为木屑含氮量比棉籽壳低[16],随着木屑增加到一定程度,碳氮比过大会影响菌丝蛋白合成,导致代谢异常,菌丝的分解作用减慢,发菌时间延长。

[1]常明昌.食用菌栽培 [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217-219.

[2]柴美清,原佳敏,韩鹏远.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2):105-106.

[3]米青山.杏鲍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100.

[4]周学政.精选食用菌栽培新技术250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50.

[5]袁瑞奇,刘克全,孙文喜,等.图解食用菌高效栽培·杏鲍菇[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0:39-44.

[6]张连合,王随心.食用菌高效制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0(13):199-201.

[7]宋景平,王幸斌,陈树发.液体菌种未能推广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0(4):58.

[8]张金霞.中国食用菌菌种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96-98.

[9]张文武,刘艳,邵小军,等.金针菇液体与固体菌种制作及栽培对比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2,31(5):65.

[10]姜涛,张忠伟,薛建臣,等.香菇枝条菌种的制作与应用技术[J].食用菌,2007(6):24-25.

[11]任桂梅,乔文兰,贺晓龙.废筷子制作食用菌枝条菌种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39.

[12]李会杰,刘巧宁,马俊江,等.利用枝条菌种高效栽培平菇[J].食用菌,2011(3):45-46.

[13]徐全飞,郭亮,充娜,等.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及亲缘关系评价[J].食用菌学报,2010,17(2):19-21.

[14]申挺挺,郭珺.杏鲍菇、白灵菇对芦笋老茎中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70-1173.

[15]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57-60.

[16]王爱仙.不同碳氮比配方上杏鲍菇菌丝生长观察 [J].食用菌,2011(2):31-32.

猜你喜欢
棉籽壳木屑生石灰
木屑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生石灰调理土壤需慎重
消毒巧用生石灰
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科学使用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
巧用生石灰消毒
橡胶木屑基活性炭—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