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2013-07-24 07:56贾芳琴
学理论·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建设

贾芳琴

摘 要:长期实行的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使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因而,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路径有以下三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关键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12-02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和提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大多数国家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着世界规模最大的工业化建设,正处在发展的关键的时期,能否处理好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关系到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

第一,从全球来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通过长期过度依赖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资源的紧张、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和人口条件的制约,人类必须重新构建资源、环境、人口与经济增长的依赖和约束关系,重归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还在不断增大,长期来看,资源的短缺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环境污染的蔓延将继续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生态破坏将直接或间接引发自然灾害。

第二,从我国工业化发展现状来看,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脆弱。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看,未来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会更大,环境和生态的承载力将会巨大。如果不重视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将不可能实现。1995年我国确立了实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党的十七大又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2006年12月胡锦涛同志强调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同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还首次提到“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顺应时代潮流,立足我国实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003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讲发展不单单是经济总量GDP的增长,还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方位发展。发展不能停留在只追求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规模更应该注重发展的质量和社会效益。以人为本是核心,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能源资源过度开采利用,经济实现永续发展的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何谈可持续发展?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这是时代的潮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指标看,全面小康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这需要足够的能源资源作保障,而当前我国的能源资源现状却不乐观,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45种主要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的能源资源短缺已经是客观事实。在资源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资源利用率不高,据统计,我国的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利用率为30%,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和20个百分点。要保证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能源浪费严重、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生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变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日益恶化。据中国环保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2011年全国200个城市开展地下水检测,其中较差—极差的比例为55%。可见,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清澈的河流变成了臭水沟,城镇居民的饮水安全令人担忧;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发,由于空气污染引发的疾病不断增加;每年有大量土地面临被沙化的危险,沙尘暴向内陆推进,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的正常生活被打破,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切实保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的实现。而生存权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先要让老百姓能够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物。所以,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三、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径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许多问题,例如:资源能源的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从当前我国的国情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基数庞大,工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大,生态环境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无视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味追求GDP,继续走传统的发展道路,势必加剧经济、资源、人口之间的矛盾,使得我国经济长远发展没有后劲。纵观全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今天我们搞工业化建设绝不能重蹈别国的覆辙,而是要引以为戒,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它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高效节能科技的研发,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社会才有望早日实现。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江泽民同志早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科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资源节约更多地要依靠高效节能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当前的科技水平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重大技术设备、精密生产设备、科研仪器等方面依赖进口,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形成强大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成。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要抓住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据统计,到2007年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11.7%、49.2%、39.1%,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比重来看,工业和农业的比重较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如:美国75.3%、法国72.4%、日本68.1%、韩国55.1%。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没有实现转型,低污染、高效节能的新型产业没有快速成长起来。我国当前工业结构的现实情况不仅加大资源环境的压力,而且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鼓励、支持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支持清洁能源的生产。所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可以节约资源能源,缓解未来资源能源的紧张,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曾智泽,白雪秋,曹存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J].前线,2004,(11).

[2]汤鲜.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侯云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N].经济日报,2005-11-21.

[4]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N].人民日报,2005-10-09.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16.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8.

[7]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R].2013-01-30.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