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题的多解、改进与启示

2013-07-25 09:26江苏省东海石榴初级中学尚海燕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16期
关键词:板凳梯形题意

☉江苏省东海石榴初级中学 尚海燕

一、试题回放

题目 某高中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的学生板凳的正面视图如图1所示.其中BA=CD,BC=20cm,BC、EF平行于地面AD且到地面AD的距离分别为40cm、8cm,为使板凳两腿底端A、D之间的距离为50cm,那么横梁EF应为多长?(材质及其厚度等暂忽略不计)

说明:本题为2013年滨州市中考试题第24题,分值10分.

图1

图2

图3

二、多解展示

所以EP=12,所以EF=2EP+PQ=24+20=44(cm).

解法二(平移腰):如图3,过点C作CM∥AB,交EF、AD于N、M,作CP⊥AD,交EF、AD于Q、P.

由题意得,四边形ABC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N=AM=BC=20(cm).

所以MD=AD-AM=50-20=30(cm).

由题意知CP=40cm,PQ=8cm,所以CQ=32cm.

解得NF=24.

所以EF=EN+NF=20+24=44(cm).

解法三(平移腰):如图4,过点F作FM∥AB,交直线BC、AD于N、M,作FP⊥AD,并反向延长交BC于Q.由BC∥AD,可知FQ⊥CN.

由题意得,四边形ABNM、BEFN、EAMF均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N=BN-BC=AM-BC=AM-20.

所以MD=AD-AM=50-AM.

由题意知PQ=40cm,PF=8cm,所以FQ=40cm-8cm=32cm.

因为CN∥MD,所以△CNF∽△DMF.

解得AM=44.

所以EF=AM=44(cm).

图4

图5

解法四(平移腰):如图5所示,只要求出FN即可.过程基本同“解法二”.

解法五(延长腰相交):如图6,分别延长BA、DC交于点O,过点O作OQ⊥AD,交EF于点N,交BC于点M.

由BC∥EF∥AD,得OM⊥BC,ON⊥EF,MQ=40cm,NQ=8cm,所以MN=32cm.

图6

图7

解法六(连对角线):如图7,连接AC,过点C作CH⊥AD交EF于N点.由题意可知CN⊥EF,则有CH=40cm,NH=8cm,所以CN=32cm.因为EF∥AD,所以△CMF∽△CAD.

所以MF=40cm.

同理求得EM=4cm.

所以EF=MF+ME=44cm.

解之得x=44(cm).

说明:本解法直接从梯形的面积切入,根据题意作一高线足矣!这是以上各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个,如此求解的话可能背离了命题者的初衷(试题答案提供的是解法二),但它回归了几何题目的原生态——面积,这一方法古朴(几何的起源、勾股定理的证明等)、通俗(小学已熟悉),给人“大道至简、大美天成”之感!是解题智慧的一种折射.

三、试题评析

1.生活味与数学味拿捏适切

本题取材源于学生的生活,一个学生的板凳,天天离不开学生的视野,自然给学生以亲切、熟悉、真实之感,让学生在考场上再次触摸到数学就在身边的现实,彰显出“数学离不开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色,这一试题场景散发着浓浓的生活味.同时题目的字里行间又凸显出数学的本味,实际问题的文字陈述并没有刻意的绕弯弯,而是通过明确的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联袂呈现,简洁干练,入口宽泛,便于学生的入题、理解、把握.从命题者提供的答案及除解法七之外的解答,统而概之,本题以梯形辅助线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相似性的判定与性质等核心的知识、技能,其间启动了转化思想、方程思想,若从这层意义上说,是一道不错的题目;若单从解法七不难看出,本题的考查单一,有偏离核心知识之嫌.

2.条件过剩降低了试题的品味

从前面的4种解法不难看出,除了解法一用到了条件“BA=CD”,其他方法均没有用上这一条件,很显然这是一个过剩条件,如此一来,题目的严谨性打了折扣,无形中降低了试题的品味,给考生以混乱.有的学生看到条件没有派上用场,反复地琢磨,无端地浪费了考场上的宝贵时间,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如此之偏失造成了试题外部认知负荷的加大,这理应是与考查初衷相悖的.所幸的是,这一过剩条件并没有形成结果的抵触,不论从哪一角度入手解答,获得的答案一致.

3.“孤单一问”难以负荷大分值

本题为2013年滨州市中考试题第24题,位居倒数第二题,分值设为10分,是一道大分值的题目,应该说是压轴题的过渡,它与最后一道压轴题共同承载着把关的作用,同时又要关注学生差异,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题目中来,去领略试题自身蕴有的风景,可得分、多得分,因此,降低起点、放低入口、层级递进应该是这类题目设计的基本原则.而本题,“独木成桥”,会与不会,一棒敲定,笔者认为欠合理.尤其是解法七,学过梯形的小学同学就能解决,如此难以负起“历史使命”.

四、试题改进

某高中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的学生板凳的正面视图如图1所示.其中BA=CD,BC=20cm,BC、EF平行于地面AD且到地面AD的距离分别为40cm、8cm.(材质及其厚度等暂忽略不计)

(1)若板凳两腿底端A、D之间的距离为50cm时,试求此时板凳腿AB的长度?

(2)在满足(1)的情况下,确定此时横梁的端点E所在板凳腿AB的位置,并求横梁EF的长度?

点评:如此改造(不考虑考查梯形是否合理)后,在不失原有考查意图的基础上,把勾股定理融入,并链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增大了题目考查的广度,笔者以为相对合理一些,避开了一问10分的大跨度考查,增强了题目的信度.

五、启示与建议

1.数学是严谨的,命题也需要严谨

命题是一件严肃且重要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考试的信度、效度、匹配难度等.一道优质、科学的数学题,题目本身的结构和叙述要满足合理性、严谨性和清晰性.逻辑上要严密,其中的条件是一个不多也一个不能少,且各种条件之间又不能存在矛盾冲突,即满足充分性、相容性、独立性,另外,条件与结论也要具有相容性.众所皆知,严谨与科学是命题的底线,公平、公正、客观全面是命题的价值取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命题的人脉走向,基于这些认识,命题者命制试题一定要字斟句酌、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反复打磨,力求避免因试题陈述与呈现的不合理、不规范、不严密、不准确等带给学生理解上的歧义或无谓的阻滞,避免使学生遭遇无可挽回的损失,谨防我们的命题偏失害了学生、误导了教师的教学.

2.题目的命制要依“标”靠“本”,遵循《考试说明》,明确其导向

这是一道山东省滨州市的中考题,在考前滨州市教研室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考试说明》,以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考,抛开《考试说明》合理与否不说,《考试说明》顺应2011年新课标要求,已明文剔除了梯形的相关知识,但在中考试题中却对此进行了考查,纵然没有“梯形”这一名词的显性呈现,但考查的内容,尤其是辅助线的构造就是梯形的内核,如此导向笔者认为实在不妥.尤其是在《考试说明》明令禁止的第一年,如此命题有“出尔反尔”的嫌疑,会给教学一线的老师偏颇的导引,让一线老师无所适从.实际上,本届学生使用的是原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版教材,作为梯形内容当时都学习过,把它排斥在考试之外是不合情理的,因为新课标增删了部分内容,与原有实验版教材有出入,如此设置《考试说明》,笔者认为导向有点混乱,与学习内容出现错位,不利于教与学的正常进行.

猜你喜欢
板凳梯形题意
梯形填数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梯形达人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梯形填数
板凳狗
小板凳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板凳狗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