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课堂上意外的惊喜

2013-07-25 09:26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王保东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16期
关键词:小姜位线辅助线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王保东

八年级期中考试前进行复习时,笔者出了一份练习题,总共10道题,4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1道中档题,1道综合题.预计课堂中先给学生25分钟独立思考时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时存在的问题,后20分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点拨和释疑.按照计划学生很快完成了解答任务,前7道题很快订正完了,订正到第8题时,学生们出现很大的分歧,答案各异,争论不休.第8题是一道填空题,内容如下: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折叠正方形纸片ABCD,使AD落在BD上,点A恰好与点F重合,展开后,折痕DE分别交AB、AC与点E、G,连接GF,有下列结论:

图1

①∠AGD=112.5°,②S△AGD=S△FGD,③四边形AEFG是菱形,④BE=2OG.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

经过讨论和推理,大家很快形成了共识:①②③是正确的,焦点是:④是否正确.绝大多数同学的答案是不正确,但是问他们为什不正确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有一个同学(数学课的课代表)小姜说是对的.因为课前笔者没有提前做一做,也没看答案,一时很难判断谁是谁非,说是,就要说出为什么;说不是,也得找到否定的理由,当时骑虎难下.

笔者又给大家时间讨论,笔者也积极地与学生一起思考,通过导角、证全等等方法都证不出来.

根据结论,笔者提示:如果OG是△DEB的中位线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说:O是BD的中点,G不是DE的中点,说明OG不是△DEB的中位线

当时笔者也没有深入的探究,应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学生也没有深入探讨,一时又僵持住了;一时间笔者不知如何收场,总不能说:这个问题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课下讨论,我们还要进行新的内容?这样回答太没水平了.

可是小姜说:观察图形,BE像OG的2倍.

师:像,不能说明一定是,必须经过证明才能说明.

小姜说:这道题我想了好长时间才证出来的.

笔者硬着头皮问了下去:说说你的思路,那你添加辅助线了吗?

小姜:我再看看,是怎样加的辅助线(沉默片刻,接着说),要证明BE=2OG,先找到一条线段等于2OG,再证BE等于这条线段就行了,取ON=OG,连接BN,只要证BE=GN即可.

笔者按照小姜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在黑板上加辅助线(如图2),一边飞速转动大脑,搜寻解题的途径.(当时小姜的思路是对的,但是具体的证明一时不能很快的顺畅表达出来)

笔者很庆幸没有否定小姜的答案,给了小姜发言的机会,教室里的紧张空气终于消散了,笔者立刻表扬了小姜同学敢于钻研和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笔者和同学们为小姜鼓起掌来,掌声经久不息.小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成功的神情(学生找到了一种方法,无疑像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可以理直气壮地确定答案了).

笔者心里暗暗的想,既然BE是OG的2倍,那么一定可以找到△DEB的中位线,一定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以O为圆心,OG为半径画弧交DE于点M,连接OM,只要证明OG=OM即可.于是笔者接着启发学生.

师:既然BE是OG的2倍,那我们能不能直接找到△DEB的中位线,再证这条中位线的长度与OG相等呢?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很快有了结果.

如图3,取DE的中点M,连接OM.

所以∠GOM=∠BAC=45°,∠AEG=∠GMO=67.5°.

所以∠MGO=67.5°.

所以OG=OM.

图3

接着笔者又大胆启发:能不能从数量上找出BE与OG的关系?

经过研究讨论,有的同学运用勾股定理的知识和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思路是:

由③四边形AEFG是菱形,可知:FG∥AB,AE=EF=FG=AG,可得∠OGF=∠BAO=∠OFG=∠OBA=45°,△OFG和△BE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设AE=x,则EF=FG=BF=x.

师:比较一下,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的证明过程较简捷?哪个方法更容易想到?

小姜:第二种书写更简单,思路更容易想到.

师:同学们课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这时下课的铃声响了,还有两道题没有订正完,但是学生研究的兴趣意犹未尽.

这节课给笔者的印象太深刻了,在笔者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意外的惊喜带给笔者的思考是多维度的,收获也颇丰.

1.教师要多动手,别让“经验”蒙蔽双眼

教学多年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做题经验,好多题看一眼就知道解题思路是什么,即使偶尔对某道题有一点疑惑,象征性的参考一下答案提示,也就可以胸有成竹了,这节课告诉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前对课的内容要有精心的预设,才不会出现“课堂危机”;教师还应该以身示范,亲力亲为,该动手时就动手,尽可能多备学情,多占有资料,这样才能临危不惧,处惊不乱.

2.克服定势思维,别让“习惯”绊住双脚

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是平时培养出来的,而思维的定势也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在平常教学中,一些学生往往只会按照某种固定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去处理问题,缺少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广阔性、灵活性.这件事告诉我们:教学中不要总讲习惯,应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克服定势思维,区别对待.

3.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别让“想当然”拴住双手

试想,如果我们让“想当然”拴住的话,不去认真思考,看着不是三角形的中位线,就断定BE≠2OG,又怎能知道BE=2OG的真正原因呢?我们只要仔细分析,在图中辨析各线段的联系,就能深入的研究问题了.

4.教师要学会倾听,别让“固执”堵住双耳

如果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教师固执己见,不让小姜同学说出想法,粗暴地打断他的思路,我们怎么会有在感受学生的回答中寻找着自己解决问题的灵感呢?怎么能体验“意外事件”带给我们的冲击呢?因此有些时候,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即使错也要让他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共同剖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课堂中表面上来看好像“浪费”了好多时间,但是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优良品质,这绝对是值得的.

5.教师要敢于放下权威,别让“面子”挡住求真的路

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因此老师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不能仅凭经验和习惯教学.当老师在课堂上被难住时,要做到随机应变,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争取借助学生的力量解决问题.现在想来,真的感谢学生,感谢他们思维的火花带给笔者的智慧和欢乐!对肯于钻研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与鼓励.这节课还告诉我们:有时候学生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比老师的还要好,还要简捷,因此教师要敢于放下权威,虚心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见解,共同研究,彼此借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1.张秀芬.老师也要常动手[J].中小学数学(初中),2013(3).

2.庞彦福,韩卫华.都是思维定势惹的祸[J].中小学数学(初中),2013(3).

3.王彬.教学相长——学生真的会给我们带来生命的惊喜[EB/OL].http://mingxiaozhang.qlteacher.com/studio/songweizhong/7404.aspx,2010-11-01.

猜你喜欢
小姜位线辅助线
两种重要的辅助线
巧构中位线解题
构造三角形中位线,巧证几何题
“大胃王”小姜
巧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题
“大胃王”小姜
遇见角平分线如何作辅助线
没领证的夕阳婚分手后财产如何处理
常用辅助线在圆中的运用
活用中位线的性质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