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传送网保护方案

2013-08-09 08:22陈晓明高军诗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3年1期
关键词:核心层IP地址链路

陈晓明,高军诗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1 前言

中国移动2011年在6城市开展TD-LTE规模试验以来,经过现网试验验证和论证研究,已经确定PTN核心层支持L3功能为TD-LTE回传网解决方案。在PTN核心层引入了L3功能后,PTN网络具备了基于IP地址转发的基本3层功能,同时也具备了一些基本的IP网络保护功能,而PTN的接入和汇聚层仍然维持2层功能,使用2层的网络保护功能,如何使PTN网络的2层和3层保护功能协调工作,提供完备的抗链路故障、抗节点故障的保护方案,是TD-LTE传送网研究的重点。在TD-LTE规模试验网阶段为解决核心网集中化设置需要建设跨地市的支持L3的PTN省内干线,网络的保护要从城域网延伸到省内干线,无疑又为TD-LTE的传送网保护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2 TD-LTE传送网保护方案整体架构

eNode B经过城域PTN网络的接入汇聚层到核心层,再经过跨厂家转接至PTN省内干线,最后经过落地PTN与核心网网元连接,LTE数据流经过了PTN网络的各个层面,综合考虑各个层面支持的协议、跨厂家对接以及核心网网元支持情况等的各种因素,TDLTE传送网络保护方案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3 网络保护方案

从TD-LTE传送网网络保护方案整体架构可以看出,在网络的不同层面采取的保护方案不完全相同,下面就分别对各个层面的保护方案进行介绍。

3.1 eNode B至接入层PTN

eNode B设备与基站内接入层PTN设备之间直接用光纤连接,由于在同一机房内部,安全等级相对较高,因此eNode B和PTN之间没有采用保护手段。需要说明的是对接采用的是GE光接口,这也是由于LTE接入速率高带来的新要求。

3.2 接入层PTN至L3核心层PTN

3.2.1 保护方案

图1 TD-LTE传送网网络保护方案整体架构示意图

接入层PTN经过汇聚层至L3核心层PTN,这之间还是属于2层网络,保护方式还是主要基于2层的保护,但由于L3 PTN是作为eNode B的网关,两者之间也采用了基于L3的保护方案。按照图1的网络结构,具体配置方案如下:

(1)A配置A-B和A-C两条LSP,在这两条LSP中的PW配置为双归保护,其中A-B设置为工作PW,A-C配置为保护PW。

(2)A配置A-C-B的LSP,与A-B的LSP配置为LSP 1:1,其中A-B设置为主用LSP,A-B-C配置为备用LSP。

(3)B和C之间配置VRRP,其中B设置为主用,C设置为备用。从简化配置及管理考虑,也可使用部署相同IP/MAC方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配置为双归和VRRP组合保护的一种配置方式,可能还有其他的配置方式实现该组合保护。

VRRP(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是属于IP网络的一种保护协议,由于是基于IP的保护,所以在PTN网络引入3层功能之前没有在传输送网中应用过。该协议将2个(或多个)设备组成为一个虚拟设备,对外使用一个IP地址,内部各个主机再设置不同的IP地址,例如对外使用10.100.0.1的虚拟IP地址,主机B为Master,使用10.100.0.2地址,主机C为Backup,使用10.100.0.3地址,两者之间通过心跳报文,获取对方状态信息,在主机B故障的情况下,由主机C接管,但对外仍使用10.100.0.1的地址,使下挂的网元没有感知。

由于VRRP协议设置较为复杂,为简化配置和管理,也可以将B和C设置为同IP/同MAC,由于B和C不处在同一广播域,相同的IP地址和MAC地址也不会造成冲突,下挂的基站也不需要与传输网内部的各种保护关联,只将对外的虚拟IP地址设为网关地址就可以。

3.2.2 故障分析

基于以上配置,从接入层PTN到核心层PTN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抗链路失效和抗节点失效的网络。下面分析一下各种故障发生后,网络保护方案如何生效:

(1)链路失效:A-B之间链路故障,启动LSP 1:1保护,切换到A-C-B的LSP上。同样其他链路故障也是先启用LSP 1:1保护。

(2)节点故障:B节点故障,C节点通过VRRP接管B,数据分组通过A-C的PW切换C节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不造成带宽的浪费,双归保护和LSP 1:1保护可以共享保护带宽。

3.3 核心层L3 PTN之间

3.3.1 保护方案

核心层L3 PTN之间应该部署一个全Mesh的逻辑网络,各个节点之间均应该配置LSP,还要启用VPN FRR和LSP 1:1的保护策略。按照图1的网络结构,具体配置方案如下:

(1)配置VPN FRR:

B节点:B-D工作,B-C-E保护;

C节点:C-E工作,C-B-D保护;

D节点:D-B工作,D-E-C保护;

E节点:E-C工作,E-D-B保护。

(2)配置LSP 1:1:四个节点之间均配置LSP,并配置LSP 1:1。

3.3.2 故障分析

基于以上配置,在核心 L3 PTN之间可以形成一个抗链路失效和抗节点失效的网络。下面分析一下各种故障发生后,网络保护方案如何生效:

(1)链路失效:B-D之间链路故障,启动LSP 1:1保护,切换到B-C-E-D的保护LSP上。其他链路的故障也会启动LSP 1:1保护。

(2)节点故障:B节点故障,这时接入汇聚层至PTN L3的保护会联动,VRRP和双归保护启动,C节点接管了B节点,向上的数据流经过C节点转发至E节点,E节点再根据IP地址转发;D至B向下的数据分组由于B节点故障,这时VPN FRR启动,数据分组经过保护路径D-E-C至C节点,这样向上和向下的数据流都得到疏通和保护。

D节点故障,这时会启动VPN FRR保护,B发给D的数据分组通过保护路径B-C-E发给了E,E收到后再根据IP地址进行转发,而这时,向下的数据分组E节点收到后,可以在工作路径E-C-B发给B。D节点故障会引起向上连接的D、E、F、G节点之间的IP FRR保护。

同样,为不造成带宽的浪费,VPN FRR和LSP 1:1保护可以共享保护带宽。

3.4 跨厂家PTN间

3.4.1 保护方案

跨厂家PTN之间由于各自厂家之间的信令、参数和报文格式不一致,会导致通过NNI对接无法实现,所以在跨厂家PTN对接时建议采用UNI对接,PTN设备对接的接口输出的都是“裸”IP报文。跨厂家对接建议采用双节点的“口”字型对接,采用IP FRR保护,而由于跨厂家之间只能通过802.3ae或有光无光检测故障,所以建议在同一机房内部通过光纤进行跨厂家对接。

按照图1的网络结构,具体IP FRR配置如下:

D节点:主用下一跳:F,备用下一跳:E;

E节点:主用下一跳:G,备用下一跳:D;

F节点:主用下一跳:D,备用下一跳:G;

G节点:主用下一跳:E,备用下一跳:F。

3.4.2 故障分析

(1)链路失效:D-F之间链路故障,IP FRR保护启动,D节点的数据分组切换到D-E上,同样F节点的数据分组也切换到F-G上,E和G收到数据分组后根据IP地址进行转发。

(2)节点故障:D节点故障,相邻的F和E节点检测到故障后,会启动IP FRR。F节点会切换到保护路径F-G上,F节点至D的数据分组会经过G节点转发到E,而E节点这时会与核心层PTN的VPN FRR保护联动,下层到D的数据分组会发送到E,E收到后根据IP地址转发。

F节点故障,相邻的D和G节点检测到故障后,会启动IP FRR。D节点会切换到保护路径D-E上,这时向下的数据分组会通过上层的VPN FRR倒换到G节点,G节点会把数据分组通过工作路径发给E,E收到后会根据IP地址进行转发。F节点至D的数据分组会经过G节点转发到E,而E节点这时会在核心层PTN之间通过VPN FRR的工作路径E-C发给C。而D向上的数据会在保护路径D-E上发送,E在工作路径E-G上发给G,G节点再PTN省内干线上通过VPN FRR设置好的工作路径转发。

3.5 跨地市PTN间

3.5.1 保护方案

跨地市PTN应该是由同厂家PTN组成的一张省内干线网络,可以配置VPN FRR的保护。跨地市PTN的保护与核心层L3 PTN之间的保护类似。按照图1的网络结构,具体配置方案如下:

(1)配置VPN FRR:

F节点:F-H工作,F-G-I保护;

G节点:G-I工作,G-F-H保护;

H节点:H-F工作,H-I-G保护;

I节点:I-G工作,I-H-F保护。

(2)配置LSP 1:1:由于省内干线PTN网络应该是一个双星型的网络,因此F、G到H、I节点都应建立LSP,并配置LSP 1:1,即:

F-H工作,F-G-I-H保护;

F-G-I工作,F-H-I保护;

G-I工作,G-F-H-I保护;

G-F-H工作,G-I-H保护。

3.5.2 故障分析

(1)链路失效:F-H之间链路故障,启动LSP 1:1保护,切换到F-G-I-H的保护LSP上。其他链路的故障也会启动LSP 1:1保护。

(2)节点故障:F节点故障,根据前面介绍的保护方案,向上的数据分组会切换到G转发,而G会将数据在VPN FRR的工作路径G-I上发送给I节点,I节点会根据IP地址转到SGW或MME。H点到F向下的数据分组,会通过VPN FRR启用保护路径H-I-G,数据分组转给G,G会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分组的转发。

H节点故障,这时会启动VPN FRR保护,H发给F的数据分组通过保护路径H-I-G发给了G,G收到后再根据IP地址进行转发,而这时,向上的数据分组F节点收到后,可以在保护路径F-G-I发给I,I节点会根据IP地址转到SGW或MME。

同样,为不造成带宽的浪费,VPN FRR和LSP 1:1保护可以共享保护带宽。

3.6 PTN落地设备与核心网网元间

为提高网络安全性,SGW和MME建议分别与两台PTN落地设备连接。两个落地PTN节点之间运行VRRP,SGW/MME上运行主、备方式保护。而由于SGW通常使用多链路双归接入核心PTN,考虑到核心网SGW需要部署负载分担,且某些核心网设备上不同端口的IP地址不能设置为同一网段,使得VRRP不能启用,这时核心层PTN可通过IP FRR方式提供双归保护,SGW上可配置主备路由。

4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TD-LTE传送网的保护比以往的传送网保护复杂许多,在不同层面的保护方案也不同,而且不同层面之间的保护需要相互联动,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体网络的保护失效。同时,TD-LTE传送网的保护还与IP地址和路由表的配置有直接关系,在某些节点故障时会导致收发不同路径,是否会造成1588V2的收发时延不一致还需要研究。TD-LTE传送网的保护方案中虽然没有创新技术的应用,但各种技术之间的组合使用还是属于首次应用,因此需要在更大规模的网络中进行验证,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改进。

猜你喜欢
核心层IP地址链路
天空地一体化网络多中继链路自适应调度技术
基于星间链路的导航卫星时间自主恢复策略
铁路远动系统几种组网方式IP地址的申请和设置
IP地址切换器(IPCFG)
浅谈宽带IP城域网结构规划和建设
基于SNMP的IP地址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公安网络中IP地址智能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校园网核心层设计探究
政府办公区域无线网络覆盖的设计
基于3G的VPDN技术在高速公路备份链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