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永远没有终点

2013-08-09 06:32杨光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3年17期
关键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信息化

杨光

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下一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积极推动“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教学、科研的资源分享和创新。这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也明确了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工作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整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模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将学校建设成整体办学实力和主要指标居于同类大学前列,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国内知名大学;经过近10年的努力,到2020年,将学校建成国际竞争力、影响力显著增强的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学校“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人才强校战略、国际化战略、改革创新战略”的理念,确定通过“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来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其中,“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重点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实施,搭建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体系,促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胡福印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校园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同时也促进管理手段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实现的不仅仅是数据整合和数据交换,信息化建设已经触及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几乎所有业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校上下就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已经达成了共识,学校将把国际化办学、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校园建设、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作为高水平大学的特色去打造。其中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是三个特色之一,也就是说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战略建设目标。

据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十二五”期间,将努力推动八项主要建设任务:(1)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整体水平;(2)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3)深化改革,强化质量,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创新人才;(4)创新机制,提升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5)开放办学,进一步促进国际化办学方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发展;(6)依法治校,完善体制,探索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7)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绿色校园;(8)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这八项任务是学校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为确保这八项任务的完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强支撑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制定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具体的保障体系建设路径,从顶层设计上,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了学校政策依据的支持。

“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第3期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本期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全方位的建设工作,将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入整合,将为教学、科研、管理,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为学校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胡福印如是说。

建设信息化智能校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制定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从政策层面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下一阶段高校信息化的目标和建设思路。

从信息化建设的层面来看,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经确定“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实现《规划纲要》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以国际化、开放的视角规划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也采取了“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措施。

据胡福印介绍,三年来,学校组织多个考察团,前往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的欧美、澳洲高校考察、调研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考察、学习这些高校在信息化、智能化校园建设中的经验。同时,学校也邀请国外信息化水平较高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分析师、校园信息系统架构设计师,来校做专题培训。 从机制、体制上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措施。“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我校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结构、明确职责,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信息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校长担任信息办主任。我校信息办下设项目组、专家组、经费组负责具体工作。为更好地适应我校信息化智能化校园建设的需要,学校还成立了信息化管理处,归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信息化智能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规划设计是前提。胡福印说,根据《规划纲要》要求,我校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方案,统筹考虑信息化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的原则推进建设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将实施40余项信息化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都统一严格按照信息化校园建设项目实施路线图实施,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的进行。

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是关键。国内大部分高校的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力量薄弱,这种薄弱既体现在人员层次上又体现在队伍规模上,突出的问题首先是队伍规模。在队伍规模上,欧美澳高校信息技术人员占总体教职工的比例普遍在4%或高于4%,一些信息化工作开展较好的高校这一比例有的高达10%,有的有着数百人的信息人员队伍,而国内高校这一数字普遍在1%以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并有效管理的信息技术人员队伍。

到2015年信息技术人员队伍规模达到职工比例4%左右。这支队伍由信息化管理处在业务上统一管理,统一进行培养、培训和考核。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为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

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重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2012年全校范围内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人民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优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十二五”期间每年也将维持同样规模的资金投入。 特别是今年学校在进行基本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升级的同时,加大了无线校园网的建设力度,现在已经实现了室内、室外区域,办公、教学、生活区域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从技术上,无线网络的应用是从“有线”变为“无线”,但是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的手段上是从“有限”升级为“无限”。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意义重大,由于无线终端的普及,学校也在探讨基于无线技术的互动式教学、智能化教学,这对教育教学改革会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校在节能减排、绿色大学、低碳大学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我校将进一步推进绿色校园建设。2013年学校将实现后勤各类服务以及全校能源的智能化管理,下一步还将推动教室、实验室、会议室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相信服务保障体系智能化管理目标实现后,我校在节能减排、绿色大学建设方面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进步。” 胡福印介绍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建设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校园、信息化智能校园。

写在最后

曾经有一种声音问过“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何时能够完成?”, 胡福印认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没有终点,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将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同步发展,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园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Communication Analysis of Kung Fu Panda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Le stress : une maladie moderne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Dream&Illusion--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