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信息与低比例使用

2013-08-10 11:04沈望舒
北京观察 2013年10期
关键词:公务成果文化

文/沈望舒

当从人、财、物的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方面查找断层,让公务性对外交流交往成为以思想文化为灵魂、以制度文化为骨架、以物质文化为血肉、以行为文化为载体的科学整体。

日前有朋友因出访在即,来询目的地国家及其文化领域情况的材料,由此牵出关于对外交流成果的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话题。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各行各业与境外交流交往空前活跃。担负领域、行业、单位、机构使命,花费财政公款、专项资金、社会经费的公务性出访,展现出浩大常态。笔者率团或随团赴港澳台、远征欧洲美洲等国家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文化考察也达多次。

多侧面外交是一国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也是民族之间情感沟通,并最终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应然──俚语中“亲戚越走越亲”,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更何况有主题有针对性的学习研修,还是古往今来汲取外部营养、塑造自身先进文化品质的重要路径。所以,不能将公务性对外交流笼统打入腐败性“开洋荤”之列,因噎废食而重当井底之蛙。当然,对外出访成果也存在指导管理和提高利用率的质量重塑命题。

外出活动、外派机构与人员,即便在发达国家都属于高成本的开支领域:十人以下规模的学术考察团队,即便两三国行程耗资数万乃至数十万元人民币也属基本预算;尖子运动员及其工作团队在国外集训一个月,动辄百万元之上的花费是业内常量;著名企业在世界文化中心城市设置分公司是国内各省市分公司成本的倍数,就是国家派出机构也是以如水般流逝的资金支撑着。所以,小国政府或租或买一公寓,便当大使住宅兼作使馆;一般实力者不能在所有建交国设立使领馆或分支机构,而用在相关地缘国建一机构兼管数国多地之事的方式;世界新闻严重依赖几个财大气粗的通讯社素材,也因唯有它们才有覆盖全球的采访网络。

如此背景下,公务外派人员总体讲是一国有较高素质者,能够参与国际活动和项目的工作团队是较高水准的领域专家。他们以早先所受高等教育、所从事职业经历为基础,凝聚在境外所看所干所思所想而贡献的成果,即便顾忌付出的高昂成本,也理应当作宝贵财富给予足够的重视与利用。

然而现状却存有太多遗憾。政府机关和许多企事业单位,虽然有重视对外交流成果的表达,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安排,如各使领馆的参赞需书面反馈职责领域所在国情况,专业派出机构有按规定呈送汇报制度,出访团组回国提交整体报告的要求也趋严格,但实际流程多有断裂,那些反馈、汇报、报告的利用效果不容乐观。例如笔者除个人传播外,针对出访情况进行的理论探讨和相关建议,从未得到任何回应,也未见到上交后对指向领域的任何作用(有关单位甚至无从知道这些信息)。另外,曾与外驻两国的中国文化参赞深谈,听到他们对当地文化经典表达的真知灼见,并知数年中几度将自己对文化建设、文化产业的研究思考书面呈报派出机构,却总是泥牛入海。也曾相遇一些国外知名文化机构(如美国的肯尼迪艺术中心)的高管,告知多年来不断接待中国同类出访团队,却重复同一层面的内容,对总回答最浅表问题十分不满。所接触的公派短期留学或作为访问学者的人们,确有按要求很用心也颇具见地写出总结,包括在外学习生活工作的梳理,对所在城市、学校、机构的感悟,对祖国、领域、单位、道路的寄语,却跟许多应付差事的东西一样落个被尘封的下场,连起码的尊重也未收获,惶论其他……高成本信息却被低效率使用的状况,不应再惯性运转下去了。

颇具专业水准、信息含量,反映业界高端需求的一些成果进入了管理系统,却无法被相关方面共享利用而成垃圾的原因,约有几类:

一是行政机构的弊端。对出访、外派事务,职责部门不懂业务,只从流程角度办理手续;办事者思想、理念、能力原本就游离于专业知识与核心业务之外,除了照章收存依规定交来的反馈、汇报、报告、总结,并没有热情与素养来优化分析利用信息。这就像曾见某图书馆对国外馈赠图书的应对一样:只负责礼遇入库,而多年不管分类上架,令得知真情后的当事方唏嘘不已。

二是文化认知的局限。将出访停留在“开眼”感受“氛围”的粗陋,并不认为真能有什么成果。出国是福利是待遇的潜意识横行,它让行政人员出访结构比重居高不下,又助长“成果”含金量趋低,造成不必整理利用的认识定式。还有循例“保密”规则的影响:出访信息与成果的披露,可能破坏许多情感、利益、关系的格局,带来意外的“得不偿失”和对个人、部门、单位的麻烦。

三是体制机制价值链的缺陷。战略管理是对围绕战略目标的主要相关要素要务的流程实施管理,一旦公务出访的战略目标与核心业务有隔膜,出访成果与国家、领域、专业建设面临阻断时,必然在业务流程价值链完整度上存在问题。要么是公务出访外派项目应调整,要么出访成果与领域建设需要的衔接应改善。

总之,当从人、财、物的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方面查找断层,让公务性对外交流交往成为以思想文化为灵魂、以制度文化为骨架、以物质文化为血肉、以行为文化为载体的科学整体,助其成果变为有益于派出方质量效益型发展的素质建设利器。发掘精华、主题集纳、传播平台,可以列为三大建设着力点。

令公共财政支持的出访成果及时实现在不同层面的共享,是一种有法理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将其在阳光下运作,有利于今后出访项目的除弊兴利、科学提升和专业化服务型功能的完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组成部分与应有之义,应该由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协调改进。

猜你喜欢
公务成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宋代擅用“公务马”要严惩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谁远谁近?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新时期做好公务接待工作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