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研究

2013-08-10 09:49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干部

徐 剑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职能部门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实践者,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组织凝聚和模范带头作用[1]。高校学生干部自主开展和管理学生工作,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当中,对于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学生已完全进入“90后”时代,新时期的学生特点是思想开放、追求自由和个性的独立,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更强的竞争意识、更加关注社会对自身的认可。高校充分结合“90后”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主人翁精神,有助于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思想和带动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高校文化建设和培育创新型人才。然而,高校学生尚处于思想未定型期,涉世不深、工作经验不足,加之面临繁重的课业,很容易导致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低下等现象,仅仅依靠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往往会引发诸多问题。

一 高校学生干部自主管理中的问题

(一)工作被动,创新意识不强

虽然当前学生工作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工作的主动性,但在学生工作的设计上仍然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我发文件你执行,我做活动你参与”,使得各级学生工作始终是疲于应付学校和学院任务,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常常可以看到学校精心准备一场专家讲座,结果志愿参与者寥寥,而学校为了顾及专家又不得不强制性规定每个学院或每个年级须到位多少人,要求学生干部广泛发动,这反过来又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对学生干部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另外,过多被动接受学校和学院的工作任务,导致学生干部上传下达、执行命令、跑龙套的时候多,而真正为搞好某项工作而出谋划策、唱主角的时候少,扼杀了学生干部主动开展活动,自主参与管理的意识,更谈不上创新和突破。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干部有很强的执行力,却往往不是优秀的管理者。

(二)管理知识缺乏,团队意识薄弱

高校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中往往过于突出自我,不懂得协调和处理学生关系,在接到工作任务时,想当然做事,没有很好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经常见到的是一项工作在安排上前松后紧,临近期限匆忙赶制,且事情完成后未能及时总结并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同时,学生组织各部门间存在层级式的组织结构,高层与低层之间、同级各层次之间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形成若干个部门,尽管各部门内部分工明细,运作协调,但部门间在日常工作中来往不多,且本位主义严重。这种情况尤其在涉及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的大型活动时学生干部没有大团队意识,往往是本部门的事情做完便万事大吉,不管其他部门完成得如何、是否需要帮忙,部门间协调无力,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三)抵御受挫、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90后”学生干部自尊心强,具有很强的争强好胜心理,寻求得到更多人的鼓励和认可,而一旦被批评或未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往往心绪极度低落,难以调适,常见的有在QQ上压抑式的签名,在微博上发牢骚,沉溺于游戏当中,少与辅导员和同学来往,并且,在心情极度低落时却往往碍于面子,不愿主动向辅导员表达,不敢去心理中心寻求帮助,显示出较低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四)学习与工作处理不当,思想易受环境影响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现实情况是不少学生干部没有较强的时间安排能力,工作中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学业上不注重积累,甚至出现为尽早完成学院交给的任务而翘课,到期末考试最后一个月才加班加点搞突击的现象。另外,个别学生干部受家庭和社会影响,认为以后要找到好工作或考上公务员就必须要有学生干部经历,于是每到开学就有家长打电话、请客甚至送礼要求老师给予孩子当干部的机会,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导致这些学生为学生干部而当学生干部,当了学生干部又由于没有学生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做事情浮于表面,在自主开展工作时热衷追求能露面的工作,鲜问津需要幕后奉献的工作,且经常是“三分钟热度”,坚持不了一个学期。

(五)角色错位,缺乏应有的工作能力

学生干部应懂得根据不同的成员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其本身应当起到监督和协调作用,但调查发现,不少学生会主要干部在自主管理中不懂得分权和划分职责,学院布置的一项任务在接到手时通常是把自己当做“实干者”,一个人包揽全部任务,或者是任务分配不均,进而引起了部门内部不少成员的微词。在工作能力方面,一些学生干部缺乏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和决策分析能力,思考问题依然是站在一般学生的立场,上传下达时含糊不清,撰写的材料或者格式错误或者错别字一堆,在解决棘手问题时又容易感情用事,不懂得变通,结果,其自主管理反而影响到学校学院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 加强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方法和思路

(一)提高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

高校应摒弃传统的校方主导,各学院配合的传统管理理念,转变为以各年级为活动发起者,校院两级为监督者的管理模式,即变革学校制定“规定动作”各学院遵照执行的工作思路,把权利下放给各学院各年级,让学生干部定期结合时代主题和当时的社会热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开展适合于学生群体的各类活动,学生工作处和学院做好日常的监管即可。在引导学生干部主动开展工作时,辅导员应适时地参与到学生干部的工作当中,或者是在自己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并对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指导[2],如在举办“中国梦”系列活动前,辅导员可以设计讨论会内容,引导学生在会上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创新思维方法,探讨可开展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来呈现自己的或班级的梦想,鼓励干部们提出新的工作思路,或者列举出往年的工作做法,让每位学生干部轮流发言,最后再由辅导员进行总结,以便充分调动学生干部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

(二)强化引导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干部从任职之日起,很多是借鉴高年级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模仿前人虽能很快上手,但不足以锻炼学生干部的自主工作能力。政工干部应通过课程设计,在重要的课程活动中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同时,提供定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并在必要时进行额外的指导,如辅导员每周在开学生干部例会时都提出几个在学生身边反复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干部分别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辅导员最后指出要点并归纳总结,变学生被动参与为“唱主角”;在系列培训内容的设计中,将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分专题、分内容设计风格多样的培训环节,如理论培训可分为学生干部的礼貌礼仪培训、公文写作培训、电脑操作培训、突发事件应对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方面;实践培训方面,鼓励学生参加新老生交流会和老干部述职报告会,运用社会实践开阔视野,通过参观走访与其他高校互动交流,利用团体辅导提高学生干部沟通表达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干部领会理解能力,在系列培训结束后让每位学生干部进行总结,并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提出新的设想等。

(三)重新设计干部考评和激励机制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活动中,“重使用轻培养,重选拔轻考核”是常见现象。传统的干部考核或者是辅导员的主观印象,或者是对学生干部工作的投票表决等,无法有效地提高考评的客观性,在激励方面也基本是发给一张聘书,进行德育加分等,也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重新设计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干部的考评中不仅要以结果为导向,还应加入过程性考核,并与学生党建工作紧密结合作为对学生干部入党的考察指标之一。如设计学生干部工作表现考评量表,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干部的目标达成情况、努力程度、工作行为、群众意见等方面综合考量,量表的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干部工作表现考评量表

对表格中的各维度加以量化,便可得到学生干部日常表现的总分,再结合学生干部期末成绩、期末学生干部PPT述职汇报结果等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便可较为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干部的综合表现。在激励设计方面,可引入竞争机制,在部门之间开展工作竞赛,期末评出优秀部门和优秀干部,为优秀学生干部提供轮岗机会,同时,实行奖惩并重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公开表彰、荣誉激励、情感激励和榜样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正激励,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学生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认可,而对于成绩挂科、口碑不佳的学生干部,辅导员与其共同分析原因后实行末位淘汰。恩威并举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干部工作的活力。

(四)明确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干部工作

学生干部自主管理引发的问题不少是由于前期没有明确科学的制度设计,干部想当然工作、盲目管理引发的,因此,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和培养,如制定《学生干部选拔原则与标准》、《学生干部工作条例》、《学生干部奖惩规定》等,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范围,责权利等提出明确要求,便于工作有章可循,避免盲目性[3]。在学生干部的日常管理中,还应当引导其关注游离于正常管理之外的非正式群体,处理好与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关系,在日常管理中可考虑从这些核心人物入手,把非正式群体引导到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五)关爱学生干部,使其在自主管理中传递关爱

现今学生干部自尊心较强,情感丰富、情绪体验强烈,依靠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不能令其信服,反而有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政工应当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感情投入,以爱育人、以德育人。对待学生干部要肯定多于批评,要爱护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对他们的工作应当多给予鼓励支持,对待学习、生活问题,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如夏天里的一瓶水、工作很晚时的一盒饼干,都能使学生干部体会到温暖。通过辅导员的关爱,沟通和化解学生干部的心理冲突和矛盾,使学生干部将感受到的温暖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进而带着关爱之心去开展工作,提高自主管理的成效。关爱之情的传承,有助于形成和谐友好的团队气氛。

(六)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打造学习型团队

健康向上的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共同奋进、创先争优的氛围,高校应充分利用校院两级网络优势,充分占领网络高地,通过短信、微博、微信、校园BBS等平台充分宣传校园精神,鼓励学生干部及时跟贴、微博互动,把主流思潮传递到同学当中,打造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干部以团队为基础开展自主学习和内部培训,使其主动设定团队共同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调节学习策略、安排学习时间、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总结评价,通过团队间的人际沟通和信息分享,有利于成员在平等交往中共同协作,相互信任,最终打造优质的学习型团队,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干部主动性、信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干部的自主管理起着良性协调作用。

(七)强化党团建设,以党建促管理

目前高校学生中,大学生党员比例达到了25%以上,部分高校甚至达到了30%以上;大学生党员中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的比例则超过80%[4]。学生干部是党建工作的主体,这就决定了通过党建促进学生干部管理有助于统一学生干部的思想,摆正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学生干部在自主管理中自觉地将党建与团建工作相结合,根据被考察人的日常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组织纠偏,既保证了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又在实践工作中考察了入党人,同时也有利于充分调动被考察对象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干部自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实行目标愿景管理,明确学生干部的成长路径

运用愿景管理,引导学生干部描绘出大学四年后的美好愿景,以及为实现此愿景必须达成的总体目标,再与每位干部共同商讨把总体目标细化为每个学期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步骤,使每位学生干部都能明确从班级到年级再到学院和学校的总体的晋升和发展路径、明确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辅导员在每学期末对照学生干部的学期目标及时纠偏,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奖惩,帮助学生干部稳步地成长成才[5]。实行目标愿景管理,能够维持学生干部不断前进的动力,保持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新形势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在自主管理中涌现的新问题,端正学生干部思想,增强学生干部能力,使学生干部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带动高校学生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韩继超,陈枭,韩洧.刍议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王旭.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学生干部培养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2012,(1).

[3]兰树林.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选拔与培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

[4]郭富庭.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现状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

[5]陈超文.论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J].云梦学刊,2013,(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干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