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巷过断层破碎带支护形式优化在陈四楼煤矿的尝试

2013-08-13 10:39孟相勇孙宏权李业君
河南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东翼下山架设

孟相勇 孙宏权 李业君

(1.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 陈四楼煤矿,河南 永城 476600 2.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生产部,河南 永城 476600)

陈四楼煤矿位于河南省永城市,是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的第一对生产矿井,1997年正式投产。北部东翼行人下山是为该矿十四采区服务的行人、进风巷道,断面形式为直墙半圆拱,主要断面规格为3600mm×3300mm。该掘进工作面岩性为砂质泥岩及细粒砂岩。巷道设计支护形式采用锚网喷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顶部仍采用Φ20×2200mm的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两帮采用Φ18×2200mm的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未施工锚索。巷道掘进期间将揭露DNF41正断层,该断层走向为88°,倾角75°,落差10m。巷道过断层破碎带期间,巷道围岩松软破碎,层理倾角较大,裂隙发育,无淋水,岩石坚固性系数f值为4~6,存在顶板下沉或冒落的可能,不利于后期的行人安全,因此需对过断层破碎带区段巷道进行加固处理。

1 原设计支护方案及分析

1.1 原设计支护方案

巷道设计过断层破碎带期间采用29U型钢棚+大眼网+喷浆支护,架棚规格3600×3300mm,棚距700mm,每架棚子由1节顶梁及2节棚腿组成,搭接处使用三个卡缆固定牢固,每架棚布置8块连接板,紧固有效。全断面铺设金属网片,金属网由φ6mm钢筋焊接而成,规格 2000×1000mm,网目 100×100mm,搭接100mm,扎丝间距200mm,扎丝采用双股14#铁丝。喷射混凝土厚度以棚梁外露50mm为准,砼标号C20。

1.2 支护方案分析

1.2.1 架棚支护优劣分析

优点:架棚支护属被动支护,主要优点有承载力强,能有效抵抗软岩巷道中的围岩动压力,以保持巷道形状。

缺点:①U型钢棚由于是被动承载,在围岩产生一定量的变形后才能起到支撑作用,不能及时有效支护围岩,不安全因素多;②斜巷施工时,人员搬运U型钢棚困难,职工劳动强度大且存在不安全因素;③架设U型钢棚效率较低,影响工作面快速掘进,制约单进提高;④U型钢棚造价高,而且钢棚致使喷浆回弹率高,增加了巷道支护成本。

1.2.2 现场情况分析

结合已掘平行巷道北部东翼轨道下山过DNF41断层破碎带期间经验:巷道通过断层破碎带期间采用架设29U型钢棚支护,虽围岩较破碎、裂隙发育,但该区域过断层期间无淋水、岩石无膨胀性,后期架棚区段巷道变形量<50mm,正常支护与架棚交界处变形量亦<80mm。鉴于该区段岩石破碎但无膨胀性,巷道围岩变形量不大(架棚及前后区段围岩变形量均小于200mm),可以尝试在该区域进行锚网梁喷+锚索复合支护,改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通过主动支护的组合拱作用使围岩组合成整体,从而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并能提高单进、减少运输过程的不安全因素。

2 支护方案优化

在之前巷道支护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考虑及支护效果分析,确定最佳支护方案,即采用锚网梁喷+锚索联合支护。顶部仍采用Φ20×2200mm的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两帮仍采用Φ 18×2200mm的左旋螺纹钢高强锚杆。锚杆间距不变,排距缩短为700mm,并在拱部架设梯子梁;锚索选用锚索Φ18.9×6500mm的钢绞线,间排距为1600×1600mm,每排在拱部布置3根(正顶一根,两肩窝各一根)。并在该支护方式区段设置顶底板、两帮位移观测点,方便后期位移量比较。巷道支护断面见附图。

附图 支护断面图

3 效果分析

3.1 支护效果

使用锚网梁喷+锚索联合支护未发现顶板下沉、两帮内缩、浆体开裂等表明支护强度不足或围岩动压显现的现象,经观测顶底板级两帮移近量均<100mm,达到预期支护效果。

3.2 技术及经济效果分析

①改被动支护为主动支护,锚杆配合梯子梁将松散的围岩能组合成整体,改善了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从而形成可靠有效的组合拱结构,提高了支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锚索支护是对锚杆的支护的补强,扩大了支护范围,有效增加了组合拱的厚度,分担了锚杆载荷,使围岩更趋稳定。

②降低了支护成本。锚网梁喷+锚索支护与架设U型钢棚+网喷支护相比(使用大眼网与喷浆部分相同,不作比较),见下表:

支护形式锚网梁喷+锚索架设29U型钢棚支护材料顶锚杆帮锚杆锚索梯子梁29U型钢棚单价(元/米)331 353 134 315 2000支护长度(米)30 30 30 30 30合计(元)33990 60000

由此可见,在使用锚网梁喷+锚索支护后,巷道支护材料费节省26010元,每米可节省材料费800余元,经济效益可观。

③和架设U型钢棚相比,锚网梁喷+喷浆支护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提高了单进。搬运及架设U型钢棚,极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存在不安全因素。与北部东翼轨道下山过DNF41断层破碎带期间(采用架棚支护)的工效比较:

序号1 2巷道名称北部东翼轨道下山北部东翼行人下山施工时间2009.5 2010.11支护形式架棚支护锚网喷+锚索支护当月进尺62m 105.5m当月该工作面施工人数52人49人总人工数1092 0.057 1029工效0.1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锚网梁喷+锚索支护比采用架棚支护工效提高接近1倍,同时进尺提高了70%。由于北部东翼轨道下山断面(4200×3600mm)比北部东翼行人下山断面(3600×3300mm)大,综合考虑后,可以得出,采用锚网梁喷+锚索支护比采用架棚支护工效能提高50%,单进能提高40%。

4 结论

通过实践应用可得出结论:通过北部东翼行人下山过断层破碎带期间使用锚网梁喷+锚索支护方式,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提高围岩稳定性,可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较之U型棚支护降低了巷道成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工效和单进,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1]何满潮.软岩工程技术现状及展望[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2]康红普.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系统及其在深部巷道中的应用[J].2007(12)

猜你喜欢
东翼下山架设
浅析大采深突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架设中韩教育的“金桥”
双下山
下山记
特殊条件下预制梁横移架设技术
小猴下山
小猴下山
完美架设一带一路友谊桥梁
港府总部外建围栏强化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