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2013-08-14 06:46康雪玉
学理论·上 2013年6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以人为本

康雪玉

摘 要: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其丰富科学的内涵。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方面一脉相通。通过对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价值观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内涵的系统阐释,揭示出其在个人发展、企业管理及政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相结合,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本理念在社会中的贯彻与实施。

关键词:以人为本;哲学思想;社会作用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69-02

一、以人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那么我们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首先就要从以人为本的“人”开始着手。从哲学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关于人的概念的理解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黑格尔曾经提到过关于人的观点,他虽然克服了传统宗教神学对人的理解,认识到了人的劳动性和对象性,但却难以摆脱其唯心主义实质,还是把人当作思维本身的产物;费尔巴哈则彻底推翻了黑格尔关于人的唯心主义解释。他认为人是活生生的现实的人,但他的这种观点同样是不科学的。他所谓的人的现实性,只是直观地抽象地去理解人,他的活生生的人只是人的肉体、人的血液的物质方面的现实性,而马克思对人的概念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在其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明确提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受,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重新解释了人的概念,他强调的是人作为有思想有思维的动物,是要将自身放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去理解和审视的。

我们在此所说的,以人为本中的“人”所指的,就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而就社会主义事业来讲,每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参与者都属于以人为本中人的范畴。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层面来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1.以人为本在价值观层面的内涵: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和指导原则,更是一种价值观念。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指出了前进方向,同时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积极的作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方式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社会性的。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着某种实践活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就告诉我们,在道德层面来讲,每个人都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尊重自己及他人的人格尊严和生命权力。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面临巨大挑战,各种道德缺失现象频出。而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正是针对各种道德缺失状况所做出的纠正和弥补。马克思人的思想中关于人道主义的解释,是真正从人出发,维护个人权力,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2.以人为本理念在社会发展层面的内涵。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我们要明确的是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答案无疑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群众。所以在社会发展中,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了解以人为本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首先要明确个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没有独立性,只能依靠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存活,人不会与共同体之外的事物发生联系和交往。所以在这一阶段个人和社会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他们受原始社会关系的阻碍不能有充分的联系和交往。

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与社会已经有了全面的关系,以及多方面系统的能力体系。虽然这时的社会关系是以异己的物的关系来呈现的,人的发展依然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约束,但这已经为第三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的社会状态向另一种全新的、合理的社会状态过渡,即由人受历史必然性统治的状态向人支配社会关系的状态过渡。人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主人,人的身体、智力、潜力和能力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由此可见,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互相促进。马克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的发展以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同时又不断地努力打破这种界限,从而创造世界改变环境。个人得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指导性的意义,但就具体而言,在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就成为企业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更加注重对人的关注。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相对于客体对主体的满足状况而言的。而人的价值又分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付出;另一层面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人的价值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企业只有将关注点转向职工的需要,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够使员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另外,许多企业也注重人才的建设和教育,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力,是能够进行建设和教育的。人的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展开,例如人的教育和培训、人才的选拔和流动机制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活动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人能够主动并积极地去改造环境使其能为我所用。所以人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企业要获得利润,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就是要创造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去激发其潜力,在员工个人获得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财富。

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一点,就是人能够进行生产活动——劳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初也是最必要的实践活动。人的本质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就是人的需要,人能够进行劳动生产,以及异化劳动都是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当人在接受教育或培训以后提高了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同时,反过来他也会利用自身的技能去改造周围的环境,从而导致个人所在的整个企业的发展。所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3.以人为本理念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每一个单个的个人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基础,所以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主体及基础力量。虽然人民群众是政府管理的对象,但政府应当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给予人们应有的权力和保障。虽然政府和国家处于管理者的地位,有管理人民的权力,但更应该明白政府和国家所拥有的权力是由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是来源于人民的。政府的本职工作就是要服务于人民。

以往的资产阶级也讲人权、人本思想,但是资产阶级不能摆脱其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他们只是把人权、人本思想当作借口,实际上只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而无产阶级则完全不同,无产阶级代表的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无产阶级奋斗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就更要遵循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政府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当中去,关键是要转变执政理念。政府的职能要由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主人,才占据社会的主体地位。而政府的角色则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维护和保障公民合法权利和利益,只有彻底转变政府角色,才能真正地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各项政策当中去。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都是在围绕人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政府已经明显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例如各种税费改革;国家加大力度继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以及一直在进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讲大话、空话,贴近基层人民群众,体察民情;实干兴邦等都体现了政府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体现。

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把人民比作水把君主比作舟,深刻而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其中也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唯物史观也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的决定力量。马克思对人民群众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从量上来说,是指由大多数人所构成的一个群体;从质上来说,则指的是一切推动社会历史进步或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影响的人。这里的人民群众则正是以人为本理念中所指的人的范畴和概念。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此外,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对社会的精神文化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关系变革的决定因素。所以,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时代虽然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各不相同,但不变的是,如果哪个朝代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那么是必然要走向灭亡的。所谓民心,对一个国家的统治和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政府一直在转变角色和作风,并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首先在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缩小城乡差距,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等。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并不是抽象的存在物,而是现实的社会性的。可见除了在物质生活层面,政府还需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敏.超越人本主义: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牛献忠.人的建设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

[3]姚颖.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代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4]薛德震.人的哲学论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康渝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以人为本
孔子人本教育哲学思想及具体实践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