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谢谢你!

2013-08-14 02:07张丽芳
实践新课程 2013年7期
关键词:成家风雪货车

张丽芳

今年的暮春依然寒冷,更何况雪花迎风飘舞,即使正午,仍不免感到寒气透骨,正应了那句老话:“春天冻人不冻水。”可地面上分明还有积雪残冰。

在这个扬风夹雪的周日正午,我走在路上。

空旷的街面失去了往日车水马龙的热闹,偶尔几辆货车在公路上小心翼翼地驶过。

我裹紧了大衣,站在路边看远远的货车驶过,等着横穿公路。

这时,一位戴口罩的中年妇女从货车开过的方向向我走来,厚厚的棉衣包裹得严严实实,似乎因寒冷而脚步匆匆。

我的眼光掠过她粉色的羽绒服,仍注视着在风雪中穿行的货车。

可她却在我面前停住了,口罩上面一双美丽的眼睛充满了探询:“是张老师吗?”她问。

我有些惊诧,她是谁?难道是认识我的学生家长?心里猜测着,嘴上却丝毫没有迟疑:“是,你是——?”

“老师,我是梁洪敏呀!您还记得我吗?”说罢,她摘下了口罩,一张成熟的中年女性的脸在风雪中明媚着。

“梁洪敏?”我仔细辨认着,大脑飞速运转,努力在记忆的荧屏上搜索……时光迢递,忽然就有了隔世之感。

我笑了:“太‘缥缈了,想来都是‘上个世纪了。一晃,你们这届学生毕业应该有十六、七年了吧?”

她也颇为感慨地说:“可不是,老师,我今年都34岁了!这么巧,真的遇上了您!”

我的记忆闪电似的复苏了。是的,她是我的1997届初中毕业生。初三那年,随着改嫁的母亲转到我班。她性格内向,成绩平平,只是格外懂事,勤奋,凡是我让她修正的错误作业没有不认认真真完成的。

眼前的这张脸,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多了些许成熟、稳重和干练。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我试探着问。

“我在内蒙古的一个私人幼儿园任教。”

“怎么去了那么远的地方?”

“前几年,我的一位好朋友在那边开了幼儿园,我俩比较谈得来,而我也想干点什么,所以我就过去和她一起做。今年春天,老家有点事,我回来处理,没想到碰到了您!”

我被她的热诚感染了,忘记了寒冷。

“现在成家了吧?”

“老师,我儿子都十岁了。”

“成家,立业,真賛你高兴!”

“老师,我当了老师才明白,如果当初没有您一视同仁的热情鼓励,我不会有今天!一直想看看您,今天终于有机会了。老师——谢谢您!”

说罢,她就在风雪弥漫中,双手垂在身体两侧,面对着我,深深地弯下腰去。

我的眼一热,忙伸手把这个年龄并不小我几岁,同样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的“学生”拉了起来。“千万别这样说,今天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老师,真的不是……”

那双美丽的眼睛流露出真诚与善良,虽历经十几年的岁月磨砺,却丝毫不染尘世的沧桑与世故,我相信她一定是位好老师,好妻子,好母亲。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

心头的暖意取代了朔风凛凛,这个春天似乎不再那么寒冷。

在互道珍重声中,我们又踏上了各自的征程。

“老师,谢谢你!”这是今年我听到的最动听的话语,它不仅是对我教书育人工作的肯定,还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有人说,教学生三年,想他三十年。我不敢说我为学生着想三十年,也不敢妄谈弘扬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只是想在初中有限的时日内,尽绵薄之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成长为恪尽职守的好老师、好母亲,我不敢说我当初对她有多么重要的影响,但因了我热爱学生,才有了学生热爱生活,进而成长为社会生活中有用的人,这也许就是教育价值之所在。

“老师,谢谢你!”它坚定我了前行的信念,哪怕清贫,哪怕苦累。

(作者单位:吉林省九台市第八中学)

责编/张晓东

猜你喜欢
成家风雪货车
风雪建坝人
洞中防新冠
民工叹
停车场迷宫
暮晚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六月农事
六十岁最美好的年纪刚刚开始
猎鹰“风雪”
鼠小弟的货车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