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与预防

2013-08-15 00:54张佳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7期
关键词:伤口身体素质关节

张佳玉

(新疆喀什师范学校(喀什地区实验中学) 新疆喀什 844000)

试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与预防

张佳玉

(新疆喀什师范学校(喀什地区实验中学) 新疆喀什 844000)

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高校体育教学占到的比重越来越大。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因为不注意运动方法、缺乏课前准备、身体素质较差等多种原因,经常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造成了障碍。本文中作者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运动损伤,并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常见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与预防方式,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高校 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应对措施 预防

1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及应对措施

1.1 皮肤及软组织开放性伤口

(1)皮肤擦伤,这类伤痕表现为外部皮肤角质层的剥落,局部出血,轻微擦伤后主要应对措施为擦抹涂汞溴红溶液(红药水)。伤口干净(不干净的用清水冲洗干净)者,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自愈。如果伤口大面积淤血性擦伤,则采取生理盐水冲洗的方法进行消毒,再以纱布覆盖。(2)刺伤以及切割伤这类伤口深度大,容易感染,在应对过程中先要压迫止血,采用绷带固定伤口,因为伤口较深,因此清理伤口有难度,要及时送往医院采用注射破伤风针的方式防止感染,头部的开放性伤口要及时止血,并及时送往医院就诊。较严重的首先需要止血,酌情采取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到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缝合、上药、包扎等处理,以免感染或流血过多。

1.2 肌肉拉伤

体育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就是肌肉拉伤,急剧收缩或者拉伸肌肉而造成了肌肉细微损伤,还有部分撕裂或者断裂的肌肉,皮下出血、肌肉块的硬化以及拉伤部位剧痛都是肌肉损伤后的一些表现,肌肉拉伤后需要采取冷水局部冲洗或者毛巾冷敷的方式缓解疼痛,服用止疼和止血类药物,采取包裹涂药的方式消除肿胀。

1.3 关节扭伤

外力的巨大作用下,人体关节部分会受到向外一侧的压力导致身体损伤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韧带、肌腱产生撕裂,这就是关节扭伤。关节扭伤后需要停止关节活动,并固定关节部位,尽量采取按压或者适当调整位置的方式,环节关节疼痛和止血,检查关节是否脱节。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冷敷,减少活动,防止肌肉与神经组织造成二次伤害。应对关节扭伤,应该加强对出血之处的止血治疗、止痛治疗,还要将受伤者的肢体抬高,以免造成毛细血管的血液逆流,引起肿胀,另外取来大量冷水淋洗干净伤口,并进行冰敷,让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状况和疼痛感,不能随意揉动伤口和出血处,防止造成更加大量的出血状况,导致身体关节部位的永久损害,在受伤处压上药棉用绷带固定伤口包扎部位,减轻出血状况,形成压迫,经过这些简单处理后立即将受伤人员转送医院进行治疗和伤口处理,避免耽误治疗。

1.4 骨折

骨折是骨头完整性或者连续性的中断,骨折是体育运动损伤最严重的一种,骨折发生时一般表现为局部的肿痛与运动功能的障碍。骨折一般分为开放性骨折与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较为常见。开放性骨折发生后应对措施尽量减少骨折部位的细菌感染,保证木板对身体骨折部位的固定,运用消毒纱布对伤口做出处理。闭合性骨折一样采取硬物固定的方式固定骨折部位。

1.5 脑震荡

“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功能障碍”就是给予脑震荡的定义,一般是在轻度暴力打击头部后,产生的意识短暂丧失,随即清醒,近事可有遗忘,神经系统病理解剖无明显变化,无器质性损害,它所表现出的一过性神经功能改变,可能与脑组织受暴力打击后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但是在一些因脑震荡死亡的病例和拳击手反复受到脑部撞击后发生慢性脑萎缩甚至一些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拳王阿里)。近来的研究发现,遭受暴力部位的神经元有线粒体的肿胀、神经轴突的损伤,尤其是有反复、长期脑震荡的病例,其脑组织的轴突变性和代谢紊乱尤为显著,可引起严重的后遗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对脑震荡赋予新的定义。脑震荡的护理一般是将伤者脑部保持平稳状态,转入凉快通风的地方休息,保持伤者的相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将头部进行冷敷,注意身体的保暖,及时送往医院就医。

2 高校体育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2.1 心理原因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心理原因,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重视体育运动,疏忽体育课程内容,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并不清晰,导致了自身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提升了体育运动中的风险,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容易发生运动损伤。比赛、教学或训练课组织不当。如缺乏医务监督(致有伤病或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参加运动)、不遵守训练原则、缺乏保护、竞赛组织安排不当(如比赛路线、时间的选择、项目次序的安排不当等)、场地器材不合卫生要求、保护服装的损坏和不合要求等等,都可能导致各种运动损伤。

2.2 准备活动及整理活动不充分

体育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使得运动损伤减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的做好准备活动。体育教学中因急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年轻人的冲动心理和季节气候(如冬天)的影响,使得准备活动没有充分的时间或强度,甚至被忽略,骨骼、肌肉系统及内脏都处于静息状态,降低了关节和肌肉活动能力,运动损伤就极易出现。一定强度的运动之后,处于兴奋状态下的身体,肌肉的强直得到缓解,使得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及慢性损伤减少,同时还加速循环和代谢。

2.3 身体素质不佳或运动机能差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对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综合发挥效力的综合反映统称,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与耐力、速度与敏捷性,还包括柔韧性。如果身体素质不佳、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机能差、带伤或病后初愈等,都不能使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顺利而正确的完成,使运动项目中各个环节的危险性增加,提高了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不足,可以通过一个测试来观察,测试内容是一个正常人一口气上四楼,心率在100~130次者体质最佳,140~180次身体素质一般,心率在200次以上的身体素质都很差。

2.4 运动场地、器材设备、气候等客观因素

高校体育运动的场所一般都是户外,在户外的运动场地或运动器械,常常会因为一些天气、环境受到影响,下雨对器械的腐蚀,导致运动器械的安全性下降,产生了运动的安全隐患,运动场地中一些操场跑道的选材比较低劣,导致了下雨或阳光曝晒造成了场地跑道的不平整,产生了大量的沙坑以及一些异物,损坏了器械,在雨雪天更容易产生运动隐患,提升运动风险。

3 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3.1 重视学生心理问题,消除紧张情绪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树立学生的正确的运动观念,保持学生积极向上的运动心理,要教会学生如何运动,如何保持自身的安全,减少损伤。在课前要做足准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健康的人生观念,消除不必要的焦虑情绪,让学生正确理解运动的发展目标,让学生了解身体素质与运动结合的有益性,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3.2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

高校体育锻炼对处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的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的要求更高,因此对身体锻炼的运动标准也就更高,学生们在课前要做足准备工作,才能有效缓解课程过程中教师讲授实践活动的运动负荷,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身体运动系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身体运动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更好地发挥运动效果。

3.3 提供安全的运动场地和器材

高校体育场所和体育教学的运动器械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得到及时解决,以免引起后期的安全问题,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受到身体的损伤。要使得学生运动时恐惧心理消除的重要客观条件是参加的体育活动是在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可以使客观条件不足产生的不必要损伤有所减少。

[1] 陈学海.运动医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08,27(25):103.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273-280.

[3] 魏春琴,刘强.常见运动损伤及其急救处理[J].科技信息,2009,30(31):16-19.

[4] 陈淑霞.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1(2):13-16.

[5] 刘峰,白晓荃.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应对及预防[J].包头体育学院学报,2010:44-47.

G807.3

A

2095-2813(2013)09(c)-0011-02

猜你喜欢
伤口身体素质关节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伤口“小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