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形意拳发力特征的研究

2013-08-15 00:54李晓阳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8期
关键词:形意拳劲力发力

李晓阳

(山西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8)

山西形意拳经过长期的沿革与不断的总结完善,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理论上更加充实和完善;在劲力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意拳的每一种拳法的练习,都代表了一种劲力的研究。要求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只有通过腿、腰、肩、背以及全身肌肉的协调一致,力量贯穿顺达。才能达到劲沉力足,劲力完整和气势沉稳的要求。拳家云:“力,其根在脚,发于腿,宰于腰,贯穿于指。”只有了解形意拳发劲的特征发劲的机理,才能正确掌握形意拳的发力特点。

1 形意拳的风格特点与发力特征

1.1 形意拳松劲,柔劲的练法

形意拳松劲,柔劲的练法主要是从形意拳的三体式桩功中去找。三体式练习一般要经过以下几过程:独立守神(在精神松静集中的状态下达到形体的放松,同时培养合理的肩甲、中正、头顶等。);改造生理(首先要使脊柱放长,增大脊柱弹性,使自身获得具备整体力的基本条件;其次要整体联结放长,脊柱放长的对拉之势自然带动了腰背肌和胸腹肌的放长,使整体放长);把握阴阳(在放松前提下,习练者腰背部全面拉紧,胸腹部全面放松,使劲力全面放松)。形意拳的站桩放松练习主要是放松对抗肌,增加肌肉的协同收缩能力,使身体力量逐步由脚经腿—腰—肩—臂—传倒手,使全身的力量全部爆发出来。站桩同时又能降低身体重心,使习练者下肢稳固、上肢放松、有蓄有放、产生柔劲。

1.2 形意拳爆发劲的发放

形意拳爆发劲实际上就是形意拳明劲练法,是形意拳“由内着眼,有外着手的”的一种功夫,也是筑基壮体,易骨增力和整发合力的锻炼过程。爆发劲是力量与速度的产物。只有尽量增大肌肉功率,才能发出身体最大力量。形意拳先从放松练法入手,放松对抗肌,增大肌肉的争拉动作,增加了肌肉的整体工作能力。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等五拳的练习,都可进行爆发力的训练。主要特点:发力原动肌,协同肌充分的预拉伸(蓄劲),参与发力的关节和肌肉群多,有较长的发力行程,同时注意力量和速度的配合,掌握“蓄劲、突然、快速、发放”的发劲要求和发劲时机。

1.3 形意拳寸劲的发放

形意拳的寸劲是一种短促性的用力。即动作接近终了的瞬间,才突然加速收缩肌肉发出的短促,刚脆的爆发力量。寸劲发放的前提是形意拳练习者的松劲,柔劲己有一定基础,身体肌肉比较放松协调,在发放寸劲时,要求习练者的全身各部位有机的配合并贯以内在的精、气、神。在放松状态下突然发力,能产生很大的打击力。形意拳谱云:“以柔用刚方为真急,以柔用急方为真刚。柔若绳之系,汉如冰之清,犹如山崩地裂一般,爆发只在一瞬间。”形意拳寸劲的来源在于脊椎骶骨的急剧抖转和胸腹内气的集聚吐发,当然也不能脱离身体的三节合一,四梢齐起,五行俱闭,六合为一的重要要领。寸劲是形意拳取胜于人的重要劲节和技法,它所运行的距离最短,爆发的冲击力最大,也是练习者追求的最重要的形意拳劲节。

1.4 形意拳灵劲的发放

形意拳练习者的最终目标就是掌握灵劲,形意拳之灵劲,基于初级的自然力,它不仅仅限于本体重力感和加速度的发挥,更主要的是多了一层内在发力劲道。形意拳的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的练习,除了可进行刚柔的变换,更不可缺少的是它的螺旋劲。螺旋劲在力学角度上分析:它增大了作用的时间和接触面积,表现出的技击效果是把对手击倒或打出很远。形意拳灵劲的产生是习练者经过科学、系统、重复的锻炼,配合心意的调整和身法的调整,最终产生的一种综合力:重若泰山,力若千钧,手部有沉重感和实物感;轻若鸿毛,身体轻灵,感觉灵敏,二者相辅相成,并配合拳的整体力、展放劲、抖崩力、拧插力、螺旋力等,形成一种高性能、高层次、多变性的、多功能的灵巧的力量,这也是形意内劲真谛。

从表现形式看:形意拳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劲道:(1)蓄积力。蓄而待发之力,一经接触,立即爆发。(2)整力。内外合一,完整化一。(3)拧插力。全身均起螺旋作用,使人碰上就被甩出。(4)惊炸力。也就是寸劲,惊中有抖,抖中有惊,一触即发。(5)鞭梢劲。四肢象鞭子一样灵活,力量穿透性好。

2 形意拳发劲的机理与分析

形意拳的发劲是人体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到劲力,主要有三种:明劲、暗劲、化劲。明劲偏刚、贵在整和是爆发力与寸劲的基础;暗劲偏柔、劲藏于肘是比较灵活的整力;化劲重在意(精神集中)、劲刚柔相济是特别合理与协调的力量。

形意拳的三种劲力实质都是由意识控制肌肉的协调收缩与舒张而顺势产生的冲击力与隐藏力,具体到结果主要表现为:浑圆爆发力、气势覆盖力、轻灵隐藏力等。从机理上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

中枢神经调节直接影响肌肉发力大小。如果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的神经传动频率高、强度大,则肌肉产生的力量大,假如支配的肌肉神经原同时兴奋的数目多,兴奋适宜,则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也愈多,肌肉收缩的力量也愈大。形意拳的练习主要是通过肌肉收缩与放松的交替练习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

2.2 形意拳发力的合理的间架力与肌肉收缩合力

形意拳的发力间架是非常合理的。形意拳要求“一身具备五张弓”,从结构上保障了发力者的间架圆满,使发力者的力量传导充实。同时,发劲时,肌肉的协同作用使参与发力的肌肉多,则生理横断面大,肌力也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也大;在一定范围内,肌肉主动收缩前的初长度愈长,收缩的力量也愈大。形意拳通过站桩增长肌肉的弹力,同时通过放松练习增长肌肉群收缩的合力,站桩的过程又保持了合理的间架结构,这些综合因素保证了形意拳爆发力的产生。

2.3 形意拳发力的合理力学规律

形意拳在前人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巧妙的方法,它们基本符合力学的基本规律。在此以劈拳为例,试做分析:劈拳是形意拳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拳法,劈拳运动的轨迹是:以三体式为基本步,两手臂向前下劈,同时双脚齐动的向前螺旋式运动,要求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表现为劲的整体运动。同时,劈拳在击发对手时,从手到腰都表现为螺旋上拧再接下翻,从力的效果上表现为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增大接触面积。劈拳的发力过程是在不断把握牵制对手过程后的瞬时作用,而且对手劲力也是变化的,故而只能用力学的瞬时分析法,对发力者进行手力分析:(1)由于来自对手直接施与的力,这个力是想尽量牵动研究对象的重心,而将其击出;(2)研究者自身对自己的影响;(3)地面施力的影响,三方面共同作用得出劈拳发力的最科学的战略方针,即控制牵引对方的动力点而直接攻击其重心点,这也是最节约、最有效的方法。

2.4 形意拳发力的主动协同肌、对抗肌、固定肌的协调能力

它主要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同各有关肌群收缩的协调能力,如果肌肉中的肌质蛋白的含量多,主动肌同对抗肌、固定肌的紧张与放松的协调能力提高,就能减轻对抗肌的阻力,增快动作速度,产生较大的力量。形意拳的训练主要以放松身体,思想调节为基本手段,这样能更好的调节肌肉的协调能力,产生更大的整体力量。

2.5 形意拳骨杠杆的机械率

形意拳合理的站桩结构,使骨杠杆的机械率向着有利于发力的方面转换。一般来说如果肌肉群的牵拉角度适宜,阻力臂短,力臂愈长,发出的力量愈大。形意拳的练习方法都是尽量伸长动力臂,增大动力距,减少阻力距,实际是用最小的力量来获得最大的发力效果。

总之,形意拳的发劲是形意拳的关键,也是中国内家拳的精髓。无论是太极拳、八卦掌,还是形意拳,其发力的机理都是一致的(力起于脚,发于腰,形于手);其发力的特点都是相似的(外示安然,暗含刚强,内提精神,暗藏杀机,圆活灵巧,弹抖柔韧,松柔如绵,展放似电,阴阳互易,刚柔相济,节节贯穿,协调顺达)。只有掌握了形意拳的发力特点,研究其内在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形意拳运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逐步掌握形意拳技术,使有志之士真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把它发扬光大。

[1] 王文清,马成亮.形意拳拳学理论之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 乔蓓芸,乔熛.对陈式太极拳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8).

[3] 孙剑云,孙禄堂.孙禄堂武学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形意拳劲力发力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形意拳劲力特点及在实战中的体现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
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研究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浅谈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